菲力·萊肯(Philip Graham Ryken)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現任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第八任院長,在此之前,他在費城歷史悠久的第十長老會(Tenth Presbyterian Church)擔任主任牧師。他最近出版的作品是《更愛耶穌》(Loving Jesus More),他還與幾位作者合著了《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牧師:世界文學名著中關於生活和事工的不朽教訓》(Pastors in the Classics: Timeless Lessons on Life and Ministry from World Literature)一書。
文學界的共識是:《哭泣吧,我愛的祖國》(Cry, the Beloved Country)是一本關於南非人民和南非生活方式的經典著作。儘管成書於半個多世紀前,並在種族隔離制度確立之前獲得出版,但這本書充滿盼望又誠實地面對了南非的社會問題,這對南非和全世界都具有持續的意義。作者艾倫·帕頓(Alan Paton)邀請他的讀者接受這種全球視角,他將他的小說描述爲「一首對一個人遙遠祖國的愛之歌……那是你出生的土地」。
閱讀《哭泣吧,我愛的祖國》會讓你沉浸在20世紀40年代及其之後籠罩南非的種族衝突中,這是一種悲劇但又複雜的種族鬥爭。帕頓生動地描述了那個時代的當地重要事件:政治演說、黑人棚戶區的興起、採礦和運輸業的罷工、黑人和白人爲了跨越種族界限相互服事而做出的個人犧牲。
他還談到了南非仍然面臨的一些最艱鉅的挑戰,如權力的腐敗、無處不在的犯罪暴力危險,以及需要新的社會結構來重建分裂社區中的破碎家庭。
所有這些構成了帕頓講述故事的背景,這是一個關於失去和寬恕的戲劇性故事。這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個名叫庫馬洛(Kumalo)的牧師——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忍受著痛苦的折磨,努力理解著神對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教會和他所服事社區的目的。
我讀《哭泣吧,我愛的祖國》這本書是爲了重燃我的希望,相信一個人可以回應世界對正義和憐憫那令人心碎的呼求。庫馬洛知道他所面對的是什麼:「破損的房屋,以及房屋毀壞後面臨分崩離析的人,這些都很悲慘。這就是爲什麼孩子們會犯法,而白人老人會遭到搶劫和毆打。」同時,庫馬洛知道,上帝呼召他用真理和慈愛來包紮破碎之人的傷口。
我讀帕頓的小說也是爲了更新我作爲傳講福音的牧者使命感。儘管他有自己的弱點和罪,包括他的兒子是個浪子(父親的失敗),但庫馬洛堅持不懈地從事上帝賦予他的工作。在小說的一個塑造性場景中,牧師登上村子後面的山,「盡可能地」記住自己的罪,「盡可能地」悔改和祈求上帝的饒恕。
庫馬洛的靈魂因悔改而重獲新生,他回到這裡,面對他因著要服事這群謙遜、美好的會眾而帶來的挑戰。即便他受到試探要去相信「世界上除了恐懼和痛苦之外什麼都沒有」,庫馬洛仍然繼續禱告、講道,並以耶穌的愛服務他的社區。
《哭泣吧,我愛的祖國》對我自己的事工有類似的影響。帕頓的小說捕捉到了人類破碎的悲劇之美,激發了謙卑的悔改、真正的信心和忠心的事工。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hilip Ryken: A Novel Every Christian Should Conside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