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疫情期間,尤其要彼此接待
2020-05-07
—— Rosaria Butterfield

近來,繼冠狀病毒被宣佈爲肆虐全球的快速傳播的流行病之後,總統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公立學校無限期地關閉,大學突然放學生回家,社交疏離成了新常態。

儘管現在是非常時期——我給門把手、浴室、電燈開關,和一切沒有貓睡在上面的地方都進行表面消毒了兩遍——但我的門鈴仍然響個不停。流浪狗、大學生,還有急需幫助的鄰居像以往任何一個週六一樣站在門廊下。疫情迫使他們離家(有些是身體上離家,有些是情感上離家),我們相距六英尺,填充這段距離的只有一個問題:「疫情如何改變生活?疫情之下基督徒該如何熱情好客和接待他人?」

我丈夫肯特帶著一個答案去應門:「我們還不確定。你感覺自己健康嗎?你願意跟我們一起吃午飯嗎?還是我們把食物給你打包帶走?」

肯特的立時回應幫助解答了我的問題,並且澄清了四個重要的真理。

第一,在疫情期間實踐彼此接待這一基督教倫理彰顯出基督徒的兄弟之情,以及對生活被顛覆的和需要幫助之人有著好撒瑪利亞人般的關懷。

由於學校關閉,學生們往往無處可去。大學生和學童都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幫助,而在社交疏離的氛圍下,這讓人覺得很冒險。我們需要謹慎地評估情況,但是對旅行的學生和被迫離開公立學校的學童來說,在他們的歸家途中,或是當他們的父母在這史無前例的危機時刻作出合適安排的時候,給他們提供臨時住處可不像給孩子們「安排一起玩的聚會」那麼簡單。

年長且免疫力低下的鄰居需要幫助購買日用品和藥品。感染的風險太高了,不能讓他們出門買生活必需品。昨天早上,我去採購我家和兩家鄰居需要的物品,碰上了一些購買日用品的新規定:昨天在開市客(Costco),我們必須遵守限量供應的規定(每輛購物車只能購買一加侖牛奶和一隻烤雞),接受貨架空空的現實(沒有大米,沒有高樂氏溼紙巾,沒有嬰兒溼紙巾),還要因爲店內顧客人數限員而操練耐心。

給鄰居提供即時可見的關懷表明了我們對他們的愛,表明我們願意幫助他們身體和靈魂都得益。馬可福音第12章30節提醒我們:「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並且要愛人如己。」神的誡命可沒有給我們的生活留下囤積和恐慌的餘地。我們能做的是,經常給那些因健康或年齡而最易感染和落入恐懼的人發發短信,每天爲他們禱告,了解他們的需要,並且優先保證他們的舒適。

第二,在疫情期間實踐彼此接待這一基督教倫理彰顯出我們敬畏神,不懼怕人(和他們可能攜帶的病毒)。我們要活在神面前(coram Deo)。

接待意味著我們有可能受害於(或害死)一個站在幾英尺開外的人,這會讓人心神不寧。詩篇第150篇第6節宣告,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但是我們卻活在一個呼吸本身就很危險的世界。

基督徒必須仰望神——和他的榮耀——而不看周圍的人身危險。爲此,約翰·加爾文寫道:

神期望我們(基督徒)擁有一種很不一樣的生活智慧,那就是我們應該在困境中默想神的審判和他拯救我們脫離危險的良善。毫無疑問,一個人落入敵人或強盜手中絕非偶然,從他們手中獲救也絕非運氣。但我們必須銘記在心的是所有的磨難都是神的杖,因此除了神的恩典沒有別的補救。

預防措施,藥物干預和疫苗都有價值,但我們的終極盼望不是其中的任何一個。神全權掌管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就算某個帶病毒的人闖入與你之間的六英尺距離,神也掌管他的呼吸。如果「所有的磨難都是神的杖」,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敬畏神,而不懼怕人和他可能攜帶的病毒。

瘟疫流行的年間,基督教倫理特別需要基督的智慧。而基督的智慧往往與世界的智慧不同。當世界叫喊「快跑,躲起來」的時候,神卻常常呼召我們留下來幫助別人。1527年,馬丁·路德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人是否可以逃離致命的瘟疫」。其中的實用智慧對今天大有裨益:

既然通常情況下,剛強的基督徒少,軟弱的基督徒多,我們就不能把同樣的擔子加在每個人肩頭。......大多數聖徒都懼怕死亡,因此,勇於等候死亡的信心,就必須超出那只能吃奶的人的信心。

路德說,牧師和其他帶領者不可逃離瘟疫,他們必須留在社區幫助他人,直到恐懼過去。因爲我們敬畏神並且活在他面前,我們往往看重那些看不見的屬靈事物——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事物。基督徒知道唯有耶穌基督的救贖能勝過對死亡的恐懼,因此我們需要迫切地、熱誠地、滿懷憐憫地向這個新冠疫情肆虐的世界傳揚基督。

路德清楚肉身和屬靈的風險有多大——我們也應該清楚。我們是否該冒險把困境中的人帶進家中?不同的處境之下,基督徒會採用不同的方式。有的家庭打電話,有的送日用品,還有的接待陌生人睡沙發。每個家庭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服侍鄰舍,但每個家庭都應該有服事的意願。面對懼怕人的試探,我們尋求的是讓「吃奶的信心」成長爲單單仰望神的「吃乾糧的信心」。

第三,在疫情期間實踐彼此接待這一基督教倫理意味著將自己浸泡在恩典中,意味著飽覽聖經而不是CNN。

詩人說藉著恩典,我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84:7)。神的話,禱告和聖禮給我們勇氣完成今天的使命。

在我的家中,我們爲自己的自私和沒有真正愛仇敵(還有其他很多)的罪禁食、禱告、悔改。我們也爲墮胎,性放蕩和貪婪(以及其他很多)公眾的罪悔過。

我們還唱詩篇(The Book of Psalms for Worship) 裡面的詩歌,特別是第46篇(「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第91篇(「住在至高者隱祕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和第98篇(「他要來審判遍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

唱詩是屬靈的強效藥,用我們的口和肺把神的道唱給別人聽,就是在展現道如何在我們的生命和世界中做工。唱詩幫助我們悔改,靈裡清醒,而且給面對危險的基督徒增添巨大的力量,堅毅和勇氣。我們祈禱隨著新冠疫情在各國各民當中的迅速傳播,真誠的悔改能帶來復興,我們祈禱基督教的復興比疫情傳播得更快。

以《魯濱遜漂流記》聞名的作者丹尼爾·笛福寫過一本小書,名爲《瘟疫年紀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該書描述的年代早於《魯濱遜漂流記》的年代,它半歷史半虛構地記錄了1665年鼠疫之下的生活。那一年笛福5歲,鼠疫摧毀了他的世界。讓我笑出聲的是,在這本有見地的書的開頭,作者爲了一件事向神感恩,就是1665年尚未出現報紙——或其他能傳播關於鼠疫的「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的途徑。笛福寫道:「那個年代沒有印刷報紙這種東西來散佈謠言和報導事件,然後再用人編出來的故事改進謠言和報導。」

睿智的笛福知道瘟疫已經夠糟了,我們不應該再加上情感操控。然而在2020年,我們很難躲開媒體對新冠疫情的報導——我們似乎也很難區分真假信息,因爲有不少可惡的流言蜚語和誹謗被當成專家或有古怪想法的人傳遞出來的「信息」。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淪於強迫性地查看CNN或其他實時新聞,那麼我們最親密的人當中,總有某個人會這麼做並且特別樂意分享新(壞)消息。我們都希望了解這種新病毒,這可以理解,但是新病毒從來不帶著用戶手冊出現。

有些年紀足夠大的人還記得1981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那年疾控中心報告有五位洛杉磯的青年男子因同性戀患上肺囊蟲肺炎(PCP),之後這個貌似孤立的事件發展成全球危機,即艾滋病毒大流行。當時跟現在一樣,可怕的新聞報導成了我們因爲害怕而疏遠鄰舍的現成藉口。

當我們不斷關注CNN而不是聖經,以此來減輕攫住我們心靈的恐懼,我們就變得無用,無法幫助我們自己或鄰舍。以弗所書第2章第10節提醒我們,我們是基督的工作,我們「是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爲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無論你聽到或讀到什麼新聞,你都要振作起來。在新冠病毒進入我們的詞彙和噩夢之前,神爲基督徒預備了行善的工作。

耶穌曾警告說:「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太24:6)。但是如何不驚慌?我們怎樣才能關掉這響個不停的緊急警報或是無休止的實時新聞?通過盡情享受神的話,通過長時間地向神禱告祈求(那種帶下天上的能力來擔當今日痛苦的禱告),通過愛你的鄰舍,以至於跟他們分享福音,邀請他們單單盼望和信靠基督的救贖。

第四,在疫情期間實踐彼此接待這一基督教倫理意味著順服地方政府「壓平曲線」的努力,意味著遵守第六條誡命。

第六條誡命,「不可殺人」,提醒基督徒在疫情期間負有當行與不當行的雙重責任。面對疫情,有些事我們應當做,有些事我們不應當做。無論當行與不當行,我們追求的是榮神益人。

威斯敏斯特大教理問答,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宗教會信條之一,給這條誡命做了有益的解釋。它說,第六條誡命要求我們「保守我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們通過各種方式來實踐它:

通過......避免導致不義地奪取任何人生命的所有場景,誘惑和做法,(通過)耐心地接受上帝的作爲,追求心靈的安靜,靈魂的喜樂,適度地吃肉,飲酒,服藥,睡眠,勞動,娛樂,(通過)安慰救助受苦的人,保守護衛無辜的人。

通過廣泛避免聚集和親密接觸,通過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通過爲別人提供幫助,我們就維護了第六條誡命。

病毒會放過一些人,殺死另一些人。有頭腦的基督徒可不想在無意間因傳播了病毒而導致他人死亡。遵守地方政府頒佈的疏離或隔離命令就是遵守神的律法。

在我們社區有一些實際的做法,比如在我們的醫生和護士鄰居長時間工作的時候,我們幫他們遛狗,跟他們分享食物和必需品。他們(狗和醫生)不得不出門;我們不用。

接下去的時日,我們的生活可能發生無法想像的變化。多虧疫情的考驗,我們的信心同樣可能以無法想像的方式成長。在逼迫和瘟疫的日子裡,基督徒彼此接待構成一道最耀眼的風景線。在這艱難時代——危險的時代,當基督徒以行動表明真愛需要勇氣的時候,正是在向觀望的世界展示他們如何效法基督。

新冠病毒不會勝過世界。基督卻會。因爲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


譯:頌玫;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ractice Hospitality. Especially During a Pandemic

Rosaria Butterfield(羅莎莉亞·巴特菲爾)曾任雪城大學英文系終身教授,著有《心回意轉: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議的信主過程》(The Secret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Crown & Covenant, 2012,中文版:改革宗翻譯社)及《坦誠不受阻: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議信主後對性認同及與基督聯合的深層思考》(Openness Unhindered: Further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on Sexual Identity and Union with Christ, Crown & Covenant, 2015)。
標籤
智慧
接待
新冠病毒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