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講道要不要切合時事?
2023-12-20
—— Michael Niebauer

對當前時事,牧師應該如何發表意見?何時發表意見?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新鮮的是緊迫性,和會眾要求牧師談論具體問題的迫切程度。我認識的幾位牧師都分享過成員離開教會的故事,他們認爲牧師對新聞中的具體問題要麼說得太多,要麼說得不夠。

爲什麼會眾會期望牧師對無數問題表態呢?這背後是哪種文化或者社會變革的影響呢?健康的教會和牧者應該如何駕馭這些變化?

滿座皆先知

在過去,「證人」的角色僅限於一個特定群體:暴行的受害者。但近年來,「證人」一詞的內涵有所擴大,每個基督徒都是證人,都有做見證的義務。布拉德福德·維維安(Bradford Vivian)將這一發展稱爲「普通場合的見證」,「公眾中的不同成員——他們大多數既沒有受過歷史遺留下的創傷、遭受過不公義的對待,也不是直接的旁觀者——然而出於種種原因,現在有義務也有能力以見證者的身份進行思考和發言」。我們可能會想到俄亥俄州一位郊區母親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她對芝加哥警察暴力執法的方法。雖然這位母親並不是此類暴力的直接受害者,但她的帖子表達了她認同受害者的困境,而且也表示有必要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我們還看到大眾越來越期望他人的表態,如果一個人不公開指責某件不公不義之事,那他就是同謀。保持沉默意味著你對採取措施預防進一步的不公正毫無興趣。公開性是以多少人能看到你的見證來衡量的,它顯示了你的誠意和承諾。

這種種轉變讓會眾十分期待牧師的表態。根本說來,教會裡現在坐滿了先知,他們要求牧師先知般地指出一切形式的不公正。講壇上對某事保持沉默要麼是默許暴行,要麼是體制的同謀。

對牧師表現不滿的成員會悄然離去,去尋找更加公開表態的牧師。對於年長的牧師來說,這種變化往往出乎意料。他們可能會對許多成員的憤怒感到驚訝,自問道:爲什麼我必須談論一個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件?爲什麼要去談一件我們都認爲是錯的事情?對於已經習慣這種環境的年輕牧者來說,面對不斷從全球各地媒體傳來的眾多不公正現象,會眾期待他們的表態,這些期望會帶來一種令人窒息的焦慮。牧師必須對新聞頭條表態,而且要符合教會成員的期望。

社群的社群

我們對社群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我們應該對哪些事件做見證。

在過去,每個人往往都是緊密相連、相互重疊的小團體之一份子。你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一起去教堂,因此,教會的長椅上、家裡餐桌上和辦公室裡的談話彼此之間並無太大區別。教會成員的「社會想像」往往更加一致。

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人們可以在一個由朋友、熟人和陌生人組成的鬆散網絡社區中互動。每天,我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它們來自新聞網站、手機短信、短視頻、臉書——這些信息連綿不絕,又不斷變化,它們塑造著我對社群的理解,其他人也是如此。

想像一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左右,在一個一百人的教會裡,有同事、有當地退伍軍人協會的成員、那些多多少少扯得上點關係的七大姑八大姨。不管是家裡、街上、工作場所、還是教會,大家到處都可以討論時事。這些持續不斷、互相關聯的對話讓大家對牧師每週日的佈道有著一套相對穩定、基本相同的期望。在這樣的社區中,牧師所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孤立的問題,因爲社區的趨同性可能會使某些罪惡——如種族主義——不受質疑,如果整個社區(或教會本身)認爲它是可以接受的話。

現在再想像一下同一間教會 70 年後是什麼樣子。細密的數字社區網絡取代了一個原本由工作和家庭密集編織起來的網絡。許多人不再與他人面對面交談,而只是在自己精心打造的網絡社區中交流。在這些社區中可以討論什麼、應該討論什麼,大家都有很明確的預期。教會中應該討論什麼話題,一間百人的教會就有一百種想法。

牧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這艱難的新天地裡宣講福音呢?我想提出幾點建議。

教會是交流的場所

牧師及會眾需要重新認識到,教會是討論重要社會和文化問題的主要社區。起初,這似乎有悖常理——在一個凡事都顯得政治化的世界裡,牧師真的應該鼓勵更多的政治對話嗎?不過,在教會中,政治討論不應該主要是關乎華盛頓特區發生的事情,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在福音的光照下來服事我們的社區。這樣的討論應該在教會裡進行,但這並不意味著牧師需要在講台上討論。

多年前,我參加過一個每週查經班。查經結束後,大家共進早餐,討論時事。我們不是正襟危坐地討論國家大事,而是聊天一樣地討論教會內部、社區內部以及整個文化的問題。有時也會有激烈的分歧,但經過這些討論,我更全面地認識了周圍的世界,也知道神在呼召我如何回應當今時事。教會如何從聖經角度出發來有效應對當前問題,這樣的討論能讓大家更容易達成共識。

講道的目的

由於會眾每個人對牧師講道內容都有著不同的期盼,牧者需要幫助教會理解,牧師講道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見證神的話語。牧者應該向會眾闡明這一點,幫助大家明確講道的目標。

無論我們周圍的世界發生了什麼,都不能讓我們偏離以傳道爲核心的任務。如果我們不能將聖經教導與時事聯繫起來,那就應該沉默。這並不意味著牧師永遠不應該談論時事(本文可以作爲一個有用的起點,幫助我們分辨怎樣講、何時講)。相反,這意味著如果牧師要討論時事,他們必須努力理解當前問題,如何從聖經去看待這些問題,以及會眾的各種觀點。

牧師還應該問自己:教會成員怎樣能夠從這件事最好地得到來自聖經的洞見?是講道、一對一交流,還是小組討論?在網絡空間談論時事時,牧者也應該謹慎,因爲在網絡空間,別人通常很難將個人觀點與教會教導區分開來

雖然「滿座皆先知」的挑戰真實存在,牧者也應該看到機會。越來越多的教會信徒關心信仰如何與時事、與不公正現象對話,這是一件好事,一個大好機會,讓人思考福音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牧者要努力使這些對話立足於教會和當地社區(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網上「社區」),並確保這些交談符合聖經的脈絡,而不是社交媒體的算法。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Navigating the Pressure to Preach on Every Current Event.

Michael Niebauer(邁克·尼鮑爾)是北美地區的一位聖公會牧師。 他曾在芝加哥開展植堂事工達十年,不久前遷至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始建立一間名爲Incarnation Church的教會。
標籤
講道
政治
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