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寂靜之地》與育兒恐慌
2018-11-29
—— Joe Carter

詢問家長他們最大的恐懼,他們可能會說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受傷害。

我們爲保護孩子遠離色情而擔憂;爲保護他們遠離性侵犯者而憂心;爲保護他們遠離暴力而憂慮。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們的純真,保證他們的安全,保護他們遠離傷害呢?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至少部分地決定了我們會成爲什麼樣的父母。而判斷的標準,主要是我們的良心,以及當我們未能保護他們時我們的反應。

《寂靜之地》(A Quiet Place)是一部新上映的影片,其核心就是普遍父母的這種恐懼。這部恐怖電影直接探討,也藉由片中母親之口,提出了一個最深刻的存在主義問題:「如果我們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那我們算什麼?」

即使《寂靜之地》是2018年最發人省思的影片之一,但出於對恐怖片的不屑,你可能不想去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爲恐怖片的爛片比其他類型的爛片更多。不過,正如邁克·杜蘭(Mike Duran)最近在福音聯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這種類型的電影仍大受歡迎是有原因的。「作爲基督徒,我們在接觸恐怖片體裁時必須慎思明辨」杜蘭說道,「但或許我們也可以考慮,它持續受歡迎怎樣反應了良知、上帝所賦予的道德觀、死亡,而且我們需要『去糟取精』。」

爲恐怖片簡要辯護

恐怖片之所以獨樹一格,正因爲它是一種基於情緒的體裁。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如果一部電影引發了一種恐懼的感覺——一種強烈的害怕、震驚或厭惡的感覺——那麼它就符合這一體裁的要求了。大部分恐怖電影只滿足於喚起這種情緒,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的恐怖片曇花一現,隨即就被遺忘了。因爲除了引發短暫的生理反應外,這些恐怖片就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了。所以,一旦恐懼消退,我們的血壓恢復正常,大多數恐怖電影就會被遺忘。

反觀,最有影響力、最令人難忘的恐怖片幾乎都是靈性的寓言。就如段特·隆傑內克(Dwight Longenecker)所言,恐怖體裁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文學及電影如何最爲成功地體現屬靈世界?」

「恐怖電影將我們帶入一個遭遇邪惡心理和精神的戲劇中。在恐怖電影中,邪惡不僅僅是人類的脆弱,也不僅僅是要戰勝一個普通的惡棍。相反,英雄必須面對一股力量,就是那死亡的、不合理的、無法預測的、純粹的邪靈。這個惡者戴著許多面具。可能是一個因瘋狂科學家的實驗導致畸形的人;可能是從異世界來的、無法想像的怪物;也可能是一個手持殺人電鋸、精神變態的罪犯、瘋子。無論戴著什麼面具,反派都是惡魔的化身,成爲有形有體可見的黑暗力量。而當英雄投身於偉大的戰鬥之中,我們也與他一同踏上了征程,直面我們內心的恐懼。」

《寂靜之地》之所以如此引人入勝,正因爲它迫使我們面對爲人父母的最原始的恐懼:邪惡勢力企圖剝奪孩子們的純真,我們如何保護孩子的安危呢?

使孩子安靜以保安全

《寂靜之地》呈現了一部獨特的、扭曲的、典型的怪物電影。故事以「攔腰法」開場,直切主題,並沒有解釋怪物是什麼樣子,也沒有說明其他人類怎麼樣了。我們知道仍有其他人存在,但只看到一個小小的特例,就是影片中唯一出現的艾伯特一家人——父親:李 (由本片導演約翰·卡拉辛斯基John Krasinski飾演);他的妻子:伊芙琳(由卡拉辛斯基現實生活中的妻子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飾演);他們十幾歲的失聰女兒:瑞根(米莉森·西蒙斯Millicent Simmonds飾);還有他們的兩個小兒子:馬庫斯(諾亞·尤佩Noah Jupe飾)和博(凱德·伍德沃德Cade Woodward飾)。

艾伯特一家住在一個偏遠農場中的農舍裡,盡可能安靜地生活。他們說話幾乎總是輕聲密語,而且盡其所能的避免發出哪怕是極其微小的噪音。我們知道,這是因爲怪物是靠聲音獵食的。由於這些捕食者總是在尋找聲音,每一個超過幾分貝的聲響都會使全家人面臨死亡的危險。

電影是一種視覺媒體,所以,恐怖片經常挖掘人們對黑暗的恐懼,利用人們想要隱藏到危險之外的渴望。但電影也是一種聽覺媒體,而《寂靜之地》巧妙地傳遞了在寂靜中產生忐忑情緒的共鳴。隱藏在無聲的空間——真正字面意義上的「寂靜之地」—— 比躲在一個不被看見的地方要難得多。電影對這一現實的刻畫,特別在一個有兒童的世界裡,將心理緊張的程度提升到幾乎無法承受的地步。

比如說,當我看到伊芙琳懷孕後期的劇情。起初,我欽佩她的勇氣和盼望,她想把孩子帶到如此危險的世界。後來,我完全被驚嚇給震住了,我意識到要使嬰兒保持安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伊芙琳想到的部分解決方案,是一個既巧妙又封閉的空間。)

《寂靜之地》得到了當之無愧的好評。演員和導演都相當出色,音效處理格外到位。而影片蘊含的保護孩童遠離惡者——這一簡單又無處不在的寓意主題,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是一部基督教電影嗎?

大多數影評都承認這部影片是關於養育子女的,但很少有人會把它和基督教屬靈現實聯繫起來。「這是我看過的最含蓄的基督教電影之一,不過似乎沒有評影人察覺到。」經濟學家、博學多聞的泰勒·考恩(Tyler Cowen)說道,「想想修道院的生活方式、魔鬼、嬰孩摩西、不願將墮胎視爲一種選擇、穀倉、還有沙馬蘭(Shyamalan)「被低估了的」的《天兆》(Signs)。」

《寂靜之地》是像考恩所說的那樣,是一部隱含的基督教影片嗎?

在回答之前,我必須聲明,對於基督教電影批評中流行的尋找「救贖主題」的做法,我是相當反對的。很多時候,在世俗作品中找到「救贖」主題,無非是使用了一個特定的比喻(即一個常見的或被濫用的主題),如「死亡和復活」(像是英雄瀕臨死亡,但仍起身繼續戰鬥),或者「基督式的人物」(如角色在某些方面,通常是間接地,與耶穌相似)。任何有能力的導演都可以把撒但變成一個「基督式的人物」,但僅僅這樣並不能賦予電影一個「救贖性的」主題。

到底什麼影片才稱得上「基督教的」,是隱喻性的?或是明示性的?

正如韋真爾(Gene Veith)所解釋的:「所有明確的基督教藝術必須是,在某種意義上關於在罪和恩典之間痛苦的掙扎。」 一個作品要成爲「基督教的」,需要直接或間接地涉及罪和恩典,涉及基督與罪和恩典的關係。

基於這些標準,《寂靜之地》並不是「基督教」電影,即使影片中有暗示艾伯特一家是基督徒。但影片表現出的一些普遍恩典和美德的方面,只有在被耶穌創造的世界裡才有意義。艾伯特一家依靠禱告和盼望,從未讓恐懼控制他們的生活。他們倚靠愛和饒恕,幫助他們度過悲劇時刻。他們依賴對彼此的愛和奉獻來對抗惡者。最後,他們發現是恩典和自我犧牲的方式拯救了他們。從這個意思上說,《寂靜之地》會是你看過的最具有基督教色彩的恐怖電影之一。

觀影指導:既便我強烈推薦本片,但和所有恐怖電影一樣,《寂靜之地》想要激起觀眾強烈的害怕、驚恐或厭惡感。血腥和流血場面大多控制在了最低限度。實際上,最可怕、最血腥的場景——也是唯一一次我扭頭不看的地方——是一個角色踩到釘子上(幸運的是,在發生之前是有預警的)。怪物也同樣相當嚇人,與外異形類電影旗鼓相當。所以,假如你較容易受驚嚇,這部影片可能不適合你看。這部電影被評定爲PG-13級(大部份)無暴力畫面的保護級。沒有髒話或裸露鏡頭。總的來說,我認爲本片適合年齡大一點的青少年或者成人,但肯定不宜給較小的兒童觀看。


譯: Deborah Lwo;校:張夢

Joe Carter(喬·卡特)是福音聯盟的編輯,同時也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 Virginia)的麥克林聖經教會(McLean Bible Church)擔任牧師。
標籤
養育兒女
影視
藝術
電影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