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天主教是否是你所在社區的主流曾經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例如,你會四處看到教區的名字,比如「聖佩特羅尼爾」和「聖家」;或者當地的五金店會出售聖約瑟雕像(據說把它倒立著埋在院子裡可以加速賣房的過程);或者在大齋期看到灰白的額頭,並且在超市裡找不到一個金槍魚罐頭。然而在今天,這些痕跡並不那麼明顯。
我們在凱瑞·肯尼迪幾年前的暢銷書《現在就做天主教徒》(Being Catholic Now)中看到了這種變化。在這本書中,37位受訪者(其中大部分是公眾人物)分享了他們各自天主教信仰的形式和實質。正如我當時在我的書評《身份盜竊》("Identity Theft" )中所說的那樣,這些「見證」展示了美國當代天主教廣泛地得到了重新定義。你也可以讀一讀天主教作家彼得·費爾赫德(Peter Feuerherd)在他的《美國聖地:發現美國福音派世界中的天主教》(Holyland USA: A Catholic Ride Through America’s Evangelical Landscape)一書中的總結性陳述:
事實上,天主教包括了那些認同不同權威和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對日光之下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自由派的主教,也有保守派的主教。教皇有時與他自己的委員會也意見不一。美國天主教選民經常被專家們視爲每次全國大選中至關重要的搖擺群體,他們的立場太過分散,無法真正分類。事實上,有些宗教學者稱天主教爲基督教版印度教,因爲它有太多不同的禱告、儀式和觀點,就像印度的本土宗教和多樣化的宗教,現在都被稱爲印度教一樣。
作爲局外人,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以爲天主教的信仰和實踐必須是高度一致的。我們看到了傳統的外在形式:神父的神職裝束,共同的禮儀,以及構成教區生活的教會符號。但這種分析是不夠的。無論是通過特定的修會(考慮耶穌會和方濟各會之間的差異),還是通過自由派和保守派神父之間的差異,深刻的多樣性隱藏在很多不同的領域裡。作爲一個前天主教徒,我觀察到當今美國天主教的三種大致類型。這種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向天主教朋友和家庭的傳福音事工。
當代天主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傾向於天主教的基要主義。這些「傳統」天主教徒以梵二公告(1962-1965年)之前的思維方式看待世界,他們往往回避信仰的個人和主觀層面、對新教抱有敵視的態度,厭惡個人讀經。他們常常會說:「我的牧師會告訴我《聖經》的意思。」因爲傳統天主教不承認新教是合法的基督徒,所以他們拒絕拜訪你教會的邀請,並避免面向他們和他們家人的宗教對話。
在我們想要苛刻批評這些傳統天主教徒之前,我們必須認識到,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是在忠於自己的信仰。你可以這樣想。當摩門教徒或耶和華見證人拜訪你的小妹妹、兒子或孫女並邀請他們參觀他們的教堂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因爲福音派教徒認爲這類團體是基督教正統觀念之外的異教,所以我們會防備那些試圖破壞正統信仰的人,甚至對他們不那麼友善。這就是我們與傳統天主教徒交談時的障礙。
這一類有時被稱爲「福音派天主教」(見喬治·維戈爾George Weigel的新書《福音派天主教》,Evangelical Catholicism),他們體現了天主教新福音運動(New Evangelization movement)的想要以聖經和聖靈爲中心的願望。教宗保祿六世(1963-1978)經常在塑造靈恩派天主教身份上居功至偉,特別是在他題爲《福音書》(Evangelii nuntiandi)的諭令中。教宗的這一聲明強調梵二公告呼籲了每個天主教徒都有福音責任。保羅六世也強調了一些福音派新教徒所熟悉的主題,包括與永活基督的個人關係、聖靈內住,以及爲更大社區服務的需要。因此,靈恩派天主教徒表現出充滿活力和靈恩的信仰體驗,他們關注聖經教導、每日以耶穌爲中心的個人靈修,他們會收聽新教電臺、訪問福音聯盟網站,並定期參加各自教會的查經和禱告小組。
當這些人進入醫院或完成人口普查時,他們會把自己登記爲「羅馬天主教徒」,哪怕事實上他們已經連續9年錯過了彌撒。或者他們也許每年參加兩次彌撒,分別在聖誕節和復活節(因此被稱爲 「Chreaster」,聖誕節和復活節的混合詞)。他們是「餐廳天主教徒」,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宗教元素,就像素食者在自助餐櫃檯上挑選生菜和洋蔥一樣。也許他們在需要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的時候才會去教堂,就像掛名的新教基督徒一樣,這些天主教徒使用宗教標籤,但基督教對他們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僅僅理解天主教教義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停下來考慮每種人的假設、優先事項、態度、恐懼和委身之處。就像優秀的宣教士會仔細「閱讀」福音對象的背景一樣,我們可以(也應該)這樣做。具體來說,我們要尋找能夠帶來有意義對話的共同點。
要找到與靈恩派天主教的共同點很容易。由於我們都樂意委身於聖經,我們可以邀請這位朋友一起研讀聖經或讀一本靈修書。
在傳統天主教徒中,我採取一種做學生(真心)的姿態,有興趣去了解這位朋友所關心的宗教習俗。聖誕節、復活節等假期,節日、各種聖禮(如領聖體和堅振)都是典型的例子。
無論從表現還是目的來看,文化天主教徒就像一個不可知論者。他們口口聲聲說上帝存在,卻抵制他的神權。我以基督徒的愛和恩典把自己的資源投資在這種關係上,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贏得對方信任和信賴。當我的文化天主教朋友遇到危機時(就像每個人一樣),我希望能有幸向他解釋掛在他脖子上的十字架飾物的意義:在一個真正的十字架上,一位救世主真正地被掛在上面,然後從死裡復活,這樣,相信他的人就能得著將來復活的希望。
在實現我們傳福音的呼召時,保羅勸告歌羅西人要清晰,有目的和用恩典說話(歌羅西書4:2-6)。他憧憬著一個充滿聖徒、專心於用口傳講福音的教會:「好叫你們知道應該怎樣回答各人。」除了明白聖經如何傳達福音信息外,我們還有機會反思我們福音對象——甚至是我們的天主教朋友和親人——的特殊信仰和價值觀。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Reaching Catholics in Your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