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聖經工程》:製作精美卻有神學缺陷
2019-08-23
—— Richard Sweatman

理解和教導聖經是一項困難的工作,所以當發現有一種資源可以幫我們勝任此事時,我們就會大感振奮。近幾年來,有許多人在觀看《聖經工程》The Bible Project)系列視頻,並且開始更多地在話語教導中使用它們。在本文中,我想提出自己對於《聖經工程》中神學教導的幾點擔憂,也邀請你思考如何在個人讀經和話語教導中使用它們。

不過,我首先要說,我們有許多喜歡這些視頻的理由。它們製作精美,非常巧妙地融合了文字和圖畫。它們也提供了許多關於聖經書卷和觀念的有益背景——這是我們大部分人不熟悉的。同樣很棒的是它們讓聖經每卷書和每個主題都以耶穌爲主旨,正如他們在其主頁上所說的:「我們的使命是顯明聖經是一個不斷指向耶穌的連續故事。」

一個問題

那麼,我的擔憂是什麼?主要的問題是:我並不認爲《聖經工程》在公允地看待聖經中的贖罪教義。

《聖經工程》中講解贖罪的視頻主要是「獻祭與贖罪」。在這個視頻中,提姆·麥基(Tim Mackie,該事工的首席解說員及其背後的神學大腦)講說耶穌的死有兩大功效。首先,「它償還了人欠神的罪債——即人在神所創造的世界中所帶來的罪惡和死亡。」其次,它洗淨了我們的罪,因此耶穌的血「代表祂的生命擁有洗淨(罪惡在我們裡面和周遭所帶來的)敗壞的能力,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與神和好。」

當然,這兩點是對的。在不憐憫人的惡僕(太18:21-35)、以及在被一位「有罪的」女人膏抹之後與法利賽人西門的談話中(路7:36-50),耶穌使用「欠債」的比喻來講說神的赦免。聖經的確講到耶穌的血如何「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7)。

然而,這裡缺少的是關於十字架作爲挽回祭的任何解釋。挽回祭就是一種用來止息神向罪人所發忿怒的獻祭。聖經自始至終地教導贖罪的這一方面,尤其是羅馬書1-4章。在此不便充分解釋這一點,但你可以閱讀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的經典著作《當代基督十架》第七章(較詳細),或是馬庫斯·諾德(Marcus Nodder)的《爲什麼耶穌必須受死》(Why Did Jesus have to Die)第四章(較簡略)。挽回祭是贖罪教義中的重要部分(我甚至會說是該教義的核心),因此,若它沒有被教導,這就有問題了。

不發怒的神

我想也許《聖經工程》在其他視頻中講解了贖罪祭,但實際並非如此。在標題爲「羅馬書1-4章」的視頻中,講說員這樣解釋耶穌:

……作爲以色列人的彌賽亞代替百姓獻上贖罪祭。耶穌作爲我們的代表,祂親自承擔了我們給這個世界所帶來的一切痛苦、罪和死亡(這是我們應受的刑罰),並從死裡復活完全勝過了這一切。祂正是要把自己復活的生命賜給他人。

他仍然沒有包括挽回祭或止息神忿怒的觀念。

在標題爲「天國的福音」視頻中,耶穌的死關乎祂成爲「猶太人的王」,以及祂勝過死亡。在標題爲「彌賽亞」視頻中,耶穌「通過親自擔當人類罪惡的一切後果」帶來平安。在標題爲「約翰一至三書」視頻中,講解員說,如果你沒能順服神,「耶穌救贖性的替死會遮蓋你的罪。」

根據《聖經工程》的看法,耶穌的死好像並不關乎挽回神的忿怒。不如說,它關乎耶穌以某種方式親自承擔罪的後果,償還罪債,遮蓋或潔淨罪在我們和他人身上所產生的惡果。所以根據作者,挽回祭並不是十字架要達成的目的。

那麼,神究竟對罪發怒並報以忿怒嗎?神的忿怒是十字架需要解決的問題嗎?根據《聖經工程》的看法,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在標題爲「獻祭與贖罪」的視頻中,旁白解釋說,罪導致兩大問題,但這兩個問題都不涉及神向著罪和罪人發怒。以下引用原話:

我們的罪惡會帶來直接的後果,比如當某人偷了別人的東西,他們之間就造成了不公義。因此他們就有義務去伸張公義。罪惡也會帶來間接的後果,因爲他們也破壞了社會關係,造成信任的缺失,也會造成情感傷害,就比如蓄意破壞,他們也需要去伸張公義。

我認爲這兩點都是對的,但這裡卻未提及罪會導致神對罪和罪人的忿怒和怒氣。

在標題爲「羅馬書1-4章」的視頻中,旁白解釋說,根本問題是「萬民都深陷罪惡和自私的漩渦中」並且「人的心思意念都是敗壞的」,卻沒有提及我們處在神的忿怒之下。

在標題爲「天國的福音」的視頻中,根本問題是「所有人都悖逆神,導致整個世界的悲慘和毀壞」。在標題爲「彌賽亞」的視頻中,根本問題是「伊甸園悲慘地喪失了美好,罪惡與死亡進入(原文如此)神所創造的世界中」。這兩個視頻都沒有提及神的忿怒和怒氣。

錯誤的二元劃分

我推測這裡有幾個錯誤的二元劃分。首先是在審判和後果之間的二元劃分:我們的問題是罪及其後果,而不是與神的關係。但是,即便罪確實會產生後果——人的心靈和意念都是敗壞的,我們的確深陷罪中——但這並不只是罪的結果,也是「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羅1:18)。羅馬書第一章所顯明的敗壞是神主動地「任憑」我們(羅1:24, 26, 28)——任憑罪使我們剛硬和扭曲——的結果。

另一個錯誤是神的愛與忿怒的二元劃分。在一個鏈接到《聖經工程》網頁的播客中,提姆·麥基說,贖罪與神的怒氣一點關係都沒有。在這個播客約第45分鐘時,他說:

這就是爲什麼當使徒們在新約中用「贖罪」這個詞來講論耶穌時,他們並不是在描繪一位發怒的神,對他們來說,當他們想到贖罪,他們想到的是神的愛。

提姆·麥基在播客前面(約35分鐘處)解釋說,那種認爲神爲我們的緣故殺死耶穌或神讓耶穌代替我們承受忿怒的觀念是對福音的歪曲。根據他的說法,這其實是把向諸神(例如宙斯)獻祭的異教觀念植入耶穌的故事中。

所以,這裡的邏輯是:神不可能向我們發怒,因爲祂是差遣耶穌拯救我們的那一位。根據該播客上的說法,在十字架上真正發生的是:耶穌死了並親自承擔了我們給這個世界所帶來的所有惡果,最終以祂的愛和復活的生命勝過了這一切。

聖經中的神:是審判官亦是救主;忿怒兼具恩慈

但是,聖經又一次向我們顯明,事實要比這複雜得多。神既是我們的審判官又是我們的救主。祂以忿怒愛回應我們。在我們的罪上祂衝我們的發怒,但祂也通過差遣基督爲我們死、拯救我們、讓我們與祂和好來彰顯祂對我們的愛。我們並不需要在一位發怒的神和一位愛我們的神之間作選擇。

所以,綜上,《聖經工程》並沒有教導神對罪惡報以忿怒和怒氣。十字架解決的是罪的後果——如敗壞和污穢,卻沒有止息神的忿怒。

這重要嗎?

那麼,這一點重要嗎?教導神的忿怒與挽回祭到底有多重要?鑑於《聖經工程》在其他方面的益處,難道這只是一個我們可以忽略的小毛病嗎?我認爲有幾個理由認爲它確實很重要。

首先,贖罪和神對罪的反應是聖經的基要教義。這也是爲什麼神學家如此努力要把它們搞清楚。如果我們在這裡犯錯,那麼這些錯誤很可能會滲入到其他教義中。

第二,按照神實際所是的(即按聖經所啓示的)、而非按照我們所期待的來認識祂,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神的確對罪報以忿怒和怒氣,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這意味著我們更合宜地認識神,知道祂看罪是如此嚴重,以及我們何等迫切地需要挽回祭。

第三,明白十字架所帶來的一切祝福,這對我們很重要。如果神自己對我們的罪發怒,那麼問題就比僅僅應對罪所帶來的後果要更嚴重。如果我們忽略贖罪的這一方面,那我們也許會懷疑罪是否真的那麼嚴重。我們就被剝奪了因認識到神無與倫比的拯救而帶來的喜樂:忿怒變爲完全的赦免、和好與救贖。耶穌的死止息了神的忿怒,這個事實是更好的消息!

第四,我認爲《聖經工程》忽視神在十字架上所顯明的忿怒,導致他們在教導聖經的其他部分時也忽略神的忿怒。例如,在關於羅馬書1-4章的視頻中並未提及神的忿怒——而這顯然是那段經文的重要主題。在他們關於那鴻書的視頻中,也未提到神的忿怒——真讓人驚訝,因爲這在該卷書的第一章是如此明顯。

我們該怎麼做?

所以,我們該如何回應上面我所提到的問題?可以有許多回應,不過我只打算講三點:

首先,在觀看那些視頻時,我們要小心分辨。我們要確保自己的個人讀經,並省察相關視頻是否符合聖經。我們也要小心地思考這些視頻所教導的任何特定的教義。有時,不看視頻、只閱讀或傾聽文字版可能更有幫助。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專注於這些視頻所說的,而非它們所展現的(精美畫面)。

其次,我們要非常慎重地給教會中的人推薦《聖經工程》系列視頻,或用它們來服事(如果要用的話)。它們非常容易觀看,因此一些觀眾可能會未加批判地相信視頻中所教導的(某卷書的概覽或某個教義)。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也許意味著接受某種關於神的教義,或是採取一種缺乏神忿怒與挽回祭的贖罪觀。聖經充滿對假教訓危害的警告,我們應該嚴肅看待這些警告(例如徒20:25-31提後4:1-5)。

最後,我們應該留心尋找其他更準確地教導聖經的資源。我常使用「視覺單元」(https://visualunit.me,部分中譯見米麥工坊)網站。它有許多很好的圖表來幫助解釋聖經。我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可供選擇的視頻資源,但目前尚未找到。

《聖經工程》確實製作出了教導許多重要信息的精美視頻,但這些視頻中所展現的贖罪觀缺少任何關於贖罪祭和神忿怒的基要部分。由於這一教義的重要性和核心性,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地在個人學習和事工中使用這些視頻。

(關於相關主題的進一步討論,參看彼得·亞當(Peter Adam)對賴特(Tom Wright)的《進化開始的那天》(「The Day the Revolution Began」)所作的評論。)


譯:魏峯;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澳大利亞網站:The Bible Project – Brilliant but Flawed

Richard Sweatman(查德·斯威特曼)是澳大利亞紐卡斯爾(Newcastle)亨特聖經教會(Hunter Bible Church)的助理牧師。他熱愛閱讀小說和神學,還有許多不太擅長的愛好。
標籤
文化
福音
代贖
影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