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
上週的講道是冒險與上帝的事業。中心思想就是,爲上帝的事業去冒險,是正確的。
如果爲個人富足或爲著公共領域的聲望去冒很大風險,可能就不對了。另外,就算爲上帝的事業冒險,也不見得每個冒險都是對的。耶穌就拒絕了從聖殿頂上跳下去的試探,保羅也曾爲躲避追捕,被人從城牆上縋下,逃離大馬士革。
不過,爲上帝的事業冒險通常都是正確的。
眾將士爲耶和華而爭戰,有人制定了軍事策略,然後切實施行,並且說:「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他那樣做是正確的(撒下10:12)。
當上帝子民的利益受到威脅,可以用一個人的性命去拯救眾人時,有人起來接受了這個挑戰,並像以斯帖那樣說,「我若死,就死吧!」那樣做就是正確的(帖4:16)。
還有,當世人不明白福音真道,甚至充滿敵意時,若有人像使徒保羅那樣說:「我卻不以性命爲念,也不看爲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那就是正確的(徒20:24)。
而且我們也考察過反面的例子,上帝的選民拒絕爲上帝的事業冒險,然後怎麼樣了呢?迦勒和約書亞說,那應許之地迦南是流奶與蜜之地,雖然要爭戰,但一定可以得勝,因爲神與他們同在。但百姓卻寧可相信所謂埃及的安全迷夢,不願去冒險,結果是在曠野飄蕩了40年。在這裡我忍不住問自己,今天又會有多少人,因不願爲上帝的事業冒險,從而被宣判在令人厭煩的生活裡兜圈子,虛度此生呢?
今天要講的主題,跟上個禮拜一樣。只不過這一次,我們主要不是看聖經中冒險的例證,而是要往前看,我們要來考慮當下上帝可能正呼召你我去冒險的事情。
經文在《路加福音》21:16。
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
我要請你關注這節經文中的關鍵詞「你們也有人(some)」這幾個字。「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這就使門徒在地上的生活中,有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不是每個人都會因基督的緣故而受死,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平安生活。肯定有些人要爲主殉道,而另一些人卻能壽終正寢。這就是我所說的冒險的意思。上帝的旨意就是讓我們不能確定,到底今生的生命會以什麼方式來展開和結束,因此,我們爲上帝的事業,必須冒一些險。
那麼作爲基督徒,我們應該冒什麼樣的險呢?我會提到聖經鼓勵我們面對的,四大類或四個層面的冒險,好讓你們開始計劃這些事情,並爲這些計劃禱告。大家一定要記得,我提到的冒險,都是爲上帝的事業,爲義的緣故。
首先,聖經勉勵我們,當義受到威脅時,我們要在我們的各種關係當中去冒險。
我想到的有兩種冒險,一是承認自己有問題,並且尋求幫助來解決它。另一種是告訴別人,他們有問題,並且找機會幫助他們。聖經對這兩方面都有教導。而其中關鍵的詞,在這一方面是「認罪,」在另一方面則是「警告。」
不過今天我只講前面這個詞「認罪」,即承認自己的罪。《箴言》28:13說,「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此外,《雅各書》5:16也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
但是,這樣作相當冒險。更保險的做法——至少短期來看——是對內心掙扎保持沉默,比如,不讓人知道你有情慾方面的問題,或有同性戀傾向,或酗酒、貪食、惱怒之類。當然,我並不是說,你靈裡每個小衝突都要公諸於眾。但另一個方面來看,雅各的確說,「你們要彼此認罪。」意思指對罪採取隱私性的保護,會使人徹底癱瘓,會毀掉我們的信心。
大概一年前,《同道》(Partnership)雜誌編輯打電話問我,她和一位攝影師能否來我家採訪我和諾麗,他們想寫一篇專題報導。這個雜誌主要是給牧師的妻子們看的,總是在封面上刊登某些滿臉堆笑的牧師夫婦的合影。
諾麗答覆說,她要跟我商量一下再決定。其實當時我們家並不太平,我們彼此間有些嫌隙,有點緊張。所以我回答說:算了,別讓他們來採訪了!我既然對當時的夫妻狀態不滿意,怎麼能硬著頭皮,好像模範牧師和模範師母一般做在一起,擠出笑容讓攝影師拍照呢。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編輯可是在等我們回話呀。換成你會怎麼做呢?假如我把真相告訴那位編輯,她又會怎麼想呢?難道直接跟她說,「我家裡的情況有些糟糕,我覺得我們不適合接受採訪。因爲那樣會有虛情假意的成分」?我要說了那樣的話,說不定她以爲我們在鬧離婚呢,然後這話傳開,特別是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總部辦公室那兒,全天下都會知道約翰•派博的婚姻觸礁啦。
事情好像不大,但那實在是多年來最爲難的一通電話。然而對我來說,公義與正直——上帝的事業——分量更重。於是我們選擇了冒險,我們取消了採訪,事情也這樣過去了。
你們有些人已經在這整個關係領域中冒了更大風險,也因此大大獲益。另一些人可能仍在傷害自己以及上帝的事業,繼續掩蓋某些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比如怨恨、失敗、惡習及某些懊悔,等等。當然,過分沉溺於自我剖析(self-exposure)是不健康的,但也有那種符合聖經的,爲真實和認罪的緣故而採取的冒險。願主給我們智慧,分辨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聖經呼召我們的第二種冒險,是關於錢財方面的——不是去追求更加富有,而是使我們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爲上帝的事業。例如,不要爲自己65歲後的退休生活中有更多存款去冒險。
《路加福音》21章1-4節,有這樣一個故事:
耶穌抬頭觀看,見財主把捐項投在庫里, 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 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 因爲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換一種方式來講述,可以這麼說:「財主沒有爲上帝的事業在錢財方面冒險,但這位寡婦卻敢於冒險。」
那麼,耶穌爲什麼要指出這個情況?福音書的作者路加爲什麼覺得這個故事很重要,值得記錄下來,讓後世學習呢?我覺得原因很簡單:耶穌想要他的百姓用他們的錢財爲上帝的事業冒險。
《路加福音》12章裡,耶穌稱呼一位財主是愚蠢的人,因爲那人選擇的是安全和保障,而不是爲上帝的事業冒險。那人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換句話說,何必去冒險呢,何必犧牲安逸生活,把錢財捐獻到福音傳播與天國建設的事業中呢?好好爲自己預備一堆錢財吧,可以享用許多年呀!但是上帝對他說什麼呢?「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19-20)。
接著,幾節經文之後耶穌又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爲生命憂慮…… 你們只要求他的國」(12:22, 31)。再後面他又說,「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爲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12:33)。
一次又一次,耶穌勸勉和鼓動他的門徒脫離錢財的迷惑,不要拼命積財。我不知道,你爲著上帝的事業和福音捐了多少錢。所以不能具體給你提供什麼建議。但我的確知道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基督的旨意是要我們勇於去冒險,願意更大程度地捐獻錢財,爲著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假如你們家還沒有至少做到十一奉獻的話,那就請你以此作爲起點吧。這聽起來有點冒險是嗎?那我就要催促你好好默想《路加福音》裡的那位寡婦。
聖經鼓勵我們去冒險的第三個領域,就是去見證福音中上帝的恩惠。
比如今天選的經文中,《路加福音》21:12-13,耶穌說,「但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們,逼迫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收在監裡,又爲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面前。但這些事終必爲你們的見證。」
換句話說,耶穌說基督徒將被逮捕,這樣就有機會給那些獄卒、法官和政府官員作見證了。我們可能不太喜歡上帝這種策略,就是在帝國堅硬的土壤上去撒鹽,但上帝比我們更有智慧,他的旨意也很明顯,就是要我們做好準備,爲他的恩典和榮耀作見證,儘管爲此「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
換言之,假如某些糟糕的事真的發生了,你被帶到某些你從未計劃去的地方,並且幾乎滅頂,你依然可以相信,上帝把你帶到那地步,至少有一個目的很清楚,正如耶穌在13節所說:「這些事終必爲你們的見證。」
這一點不用多說,因爲每個真正的基督徒都會感受到那種從內心湧出的衝動,積極述說福音中上帝的恩典。所以我只簡單這樣說:千萬不要等到一切看起來都很安全時,才去行動。這段經文的要點是,耶穌不想讓我們在安全中行動,他就是要我們願意爲上帝的事業並爲其他人的益處,敢於去冒險。
最後,聖經鼓勵我們爲上帝的事業,在教會事工領域冒險,並且勇於開拓。
這在真正的意義上,乃是其它三方面的總結。當我們夢想開始上帝爲我們預備的事工時,可以想像各種可能的冒險,比如關係上可能要付出代價,錢財或者生活標準上可能要做出犧牲,或者,在我們的聲譽或安全保障方面可能會有些影響,等等。如果我們真願意爲他的恩典作見證,必然會有些風險的。
我多麼想鼓勵大家,在爲我們教會事工和宣教工夢想時,能夠更加大膽和充滿盼望呀!今天看很有意義的服事工作,哪個是未曾因爲某些人願意冒險而開始的呢?而且,我真的懷疑,上帝會在一個事工計劃開始前,就全然保證它成功,以至於我們一點風險都不用承擔。
上週五我帶著四個兒子去參加本地的一場棒球賽,我還帶了一本書,以便把比賽中的某些空隙時間利用起來。我帶上的是《國度的反擊》(The Kingdom Strikes Back),是關於拉夫•溫特與羅伯塔•溫特1976年創建美國普世宣教中心的故事。
而那場棒球比賽也實在精彩極了。競爭激烈,甚至有一個球棒都被打裂了,差點把投手戳傷。但是坦白講,比賽雖然精彩至極,卻依然比不上我讀的那本書。美國普世宣教中心的故事對我更有吸引力。
拉夫•溫特50歲時已是令人稱羨的教授,但他辭了職,要建立一個機構,動員福音派眾教會參與拓荒宣教的工作。他拿著一份愛心捐獻的款項,只有一萬五千美金,要去購買坐落在洛杉磯附近帕薩迪納(Pasadena)的一個價值八百五十萬美金的校園。對方居然接受了他的請求。他那時連員工也沒有,也沒有人幫他去募捐,甚至連基本的組織架構都沒有到位。他擁有的僅僅是一個夢想,以及一個奇妙而確定的信念,就是,總得有人做點什麼,爲世上20多億失喪的靈魂吶喊,因爲他們被當時的宣教工作者忽視了。
過去十年間,普世宣教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因爲上帝要祝福這對勇於冒險的夫婦,因著他們願意爲上帝的事業承擔風險。你難道不想去嘗試一下,爲上帝的事業,在某些事工上勇於探險和開拓嗎?
其實,你們當中有些人已經在冒險了!最近一期《世界基督徒》雜誌(World Christian,美國普世宣教中心出版)登載了我們教會丹•林恩(Dan Lehn)的故事,他爲服事留學生購買了一套房子,這整個故事就是一場冒險。今天他依然在冒險。而我們已經看到上帝的祝福了。當我們願意爲他的榮耀去冒險時,上帝就會歡喜地參與進來。
所以,我們目前的狀況是,大衛•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作爲我們新聘用的牧師候選人,加入到牧者團隊中來負責關懷事工,而他的工資並沒有納入今年的預算。我們怎麼能知道有沒有能力來支付這份額外的費用呢?而當初我們又怎麼知道會有足夠的薪水,供應我們不斷增長的牧師團隊呢,比如當增加了迪恩,查爾,史蒂夫,科特,以及大衛-邁克爾等全職工人時,或是當我們開始那個兩萬美金的學徒項目時?我們又怎麼知道,三年前把我們的預算提高了35%,今年又提高了20%,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把宣教支出額度增加差不多30%,而這些錢都能及時到位,怎麼能知道呢?
答案就是,我們當時並不知道,今天依然不知道!然而,上帝並不指望我們能事先知道,到底我們在事工中承擔多少責任。上帝的意思是,要我們把整個世界裝在心裡,並且爲著他的榮耀不斷地去冒險。
不久前我跟另一家教會的董事會成員交談,他說他們有些替牧師擔心,因爲他們的牧師必須做許多額外工作。但他說董事會還是想再等等,不考慮增加更多全職同工,因爲他們並不確定今年冬天教會的供暖設備是否需要修理,這關係到有沒有足夠的錢剩下來聘請另一位工人。
如果這種心態和思維模式不改變的話,這個教會一定很麻煩的。那種謹小慎微的做事方式不會贏得上帝所賜的榮耀,儘管他們也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爲上帝的事業。上帝喜愛的,是類似威廉•凱裡(William Carey)的,在宣教戰場上的吶喊聲:「從主期待大事,爲主圖謀大事。」非要等到錢包鼓起來,我們就根本不需要上帝了。
結束的時候,我要對我們的長遠規劃委員會說些什麼好呢——事實上,也包括這裡願意委身教會使命的每個人,目前來看,只有以下這些話:
我們在敬拜中所盡情享受的關於上帝的異象——聖潔,主權,自由,恩典——值得我們拿出全部的力量去追隨嗎?
我們是否願意盡全力好好澆灌、培育這個異象,在我們心中,也在我們的孩子心中?
我們是否願意獻身,靠上帝在我們裡面激發的無窮大能,把這個關乎上帝恩典之榮耀的異象,傳揚到我們的城市以致世界上所有未得之民當中。
如果是這樣,就不要再遲疑和動搖了!讓我們把手放在犁上吧,而且不要再向後看。爲這偉大的事業,還有什麼樣的大風險不敢嘗試呢?從主期待大事,爲主圖謀大事!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