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商店有種獨特的魅力:走進一個房間——有時候是很小的房間——就能找到適合人生各個階段的物品,從嬰兒床到網球拍,再到老年人用的助步器,應有盡有。從小我就喜歡逛二手商店,最開始只在玩具區打轉,現在則流連於餐具和服裝區,偶爾我也會被園藝書籍和那些實用的遮陽帽吸引。樟腦丸的味道或許會有點衝,但每次走進二手商店,我的心裡總會湧起一陣興奮。這裡不像百貨商場那樣,各種尺碼的快時尚服裝按顏色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在二手商店,你需要有淘寶的本事,在雜亂中發現隱藏的珍寶。看著人們丟棄的物品,我常常感慨萬千。如今,我的家裡到處都是在這裡淘來的東西,有實用的,有好玩的,花的錢少而又少。
我想分享一些在二手購物中的感悟。
每當我穿行在二手商店的不同區域時,總會想到生命的短暫。正如《傳道書》的作者所寫(傳 7:2):
往遭喪的家去,
強如往宴樂的家去,
因爲死是眾人的結局,
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傳道書》坦率地講述了時間對萬物和眾生的影響,這個真理在逛二手商店時格外明顯。那些漂亮的玻璃碗、復古布料、設計師品牌的真絲襯衫、兒童經典讀物、浮潛裝備和旱冰鞋,都曾經屬於某個人。二手商店的貨架無聲地提醒著我:總有一天,我的孩子們也會整理我留下的東西,他們會需要一個垃圾箱,也會把一些物品捐贈給慈善機構。這讓我想起經上說的(賽 40:6-8):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
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草必枯乾,花必凋殘,
因爲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
百姓誠然是草。
草必枯乾,花必凋殘;
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如果說物質主義就是把快樂和滿足感寄託在物品上,那麼逛二手商店恰恰幫助我對抗這種傾向,因爲它生動地告訴我們:買來的東西既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也不會長久保持原樣。就拿我花 20 塊錢淘到的茶几來說,現在又添了好幾個污漬(我一向懶得用杯墊);那雙費了心思買到的名牌靴子穿起來也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舒服。二手商店裡堆滿了各種物品,它們都在訴說著人們多麼容易衝動消費,又多麼善變。有人曾經想要這些東西——或者以爲自己想要——但後來不是嫌它過時了,就是不喜歡了,要麼就是根本沒派上用場。說來慚愧,我買的東西最後也常常因爲同樣的原因又回到這裡。
這讓我想起《箴言》11:28 說的:「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如果把希望寄託在物質上,注定會失望。
雖然我爲自己的節儉(以及近十年來環保)習慣頗感自豪,但是不買新東西並沒有完全治好我物質主義的毛病。我那塞得滿滿當當的衣櫃——雖說幾乎沒花什麼錢——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媽媽在 90 年代曾迷上過十字繡(這種愛好不只是她一個人有;二手商店簡直就是未完成作品和半途而廢興趣愛好的墓地),她曾在廚房牆上掛了一幅《馬太福音》的經文:「因爲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 6:21)每當想到這節經文,我就不得不捫心自問:星期天去教會敬拜主、默想他話語的時候,我的心會像開車到教會旁邊的二手商店時那樣激動嗎?和學校門口的其他媽媽們分享信仰時,我會像跟她們炫耀二手店裡淘到的便宜貨時那樣興致勃勃嗎?我在二手購物上花的時間和錢,有時是爲了節省,但更多時候其實是在浪費,這些時間和金錢是不是可以更好地用來服事上帝或幫助主內的弟兄姐妹呢?
如果你和我一樣,開車路過二手商店時總是忍不住猜想裡面會不會有什麼好東西,那麼很可能,在你熱衷淘寶的背後,也藏著一顆貪婪和物質主義的心。
說實在的,二手購物確實有很多讓人著迷的地方。我可以把手工鉤織的毯子從遺忘的角落裡搶救出來,可以給孩子們的書架添置更多好書,還能用不多的錢把家裡佈置得溫馨又舒適。有時候,去二手商店轉轉確實是件好事,也很有意義;但有時候,開車經過「好撒瑪利亞」二手店時,直接略過也挺好。
我是真的很喜歡逛二手商店,但是一想到這些東西終究會隨時間褪色,淘到寶貝的興奮就會平淡幾分。其實,我早已擁有了世上最珍貴的寶藏——那就是和主耶穌基督建立的關係。這份寶藏和二手店裡能找到的任何「寶貝」都不一樣,它永遠不會被蟲子咬壞,不會生鏽腐朽,也不會被人偷走。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Secondhand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