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人生切割術》和流行文化對地獄的想像
2025-03-17
—— Brett McCracken

編注:福音聯盟有時會發表對藝術或媒體作品的批判性評論,這不應被理解爲對該作品的推薦。福音聯盟經常討論電影、電視和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主要是因爲它們在幫助我們理解所要接觸的文化。在你決定觀看任何我們評論的作品之前,建議閱讀《「我可以看這部電影嗎?」:基督徒觀影指南》。

在第一季成爲獲獎熱門三年後,科幻劇《人生切割術》Severance)迎來了第二季。這部由本·斯蒂勒(Ben Stiller)擔任執行製片人的 Apple TV + 劇集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作品,融合了《迷失》Lost)中引發劇迷各種猜測的神祕元素、《雙峯》(Twin Peaks)的喜劇超現實風格,以及《辦公室》The Office)的職場諷刺特色。

該劇的核心構想引出了諸多重大問題和各種各樣的戲劇可能性。一家虛構的公司——盧蒙工業(Lumon Industries)發明了一種技術,能將員工的意識在其作爲盧蒙員工的工作狀態中自我(他們「公司裡的自己」)和工作之外的自我(他們「外面的自己」)之間「分離」開來。

這個令人不安的前提意味著該劇的主要角色——馬克·S.(亞當·斯科特 [Adam Scott] 飾)、迪倫·G.(扎克·切利 [Zach Cherry] 飾)、赫莉·R.(布麗特·洛薇爾 [Britt Lower] 飾)和歐文·B.(約翰·特託羅 [John Turturro] 飾)——過著兩種相互獨立、互不相關的人生,並對另一種人生毫無意識。在盧蒙進入上班工作狀態時,他們對自己工作之外的悲傷、愛情和人際關係一無所知;反之亦然。可悲的是,人們之所以選擇參與這個項目,就是希望工作中的自己和工作之外的自己之間徹底斷絕關係——界限分明,毫不含糊。

或許,對於習慣了工作和家庭生活界限模糊的一代人來說,「分離」這個概念聽起來宛如天堂般美好。但在這部劇集裡,在貫穿兩季的劇情中,「分離」這一現實很快就變得更像是地獄。

《人生切割術》中的宗教影射

《人生切割術》構建的世界充滿了宗教意象。盧蒙公司的創始人兼長期首席執行官基爾·伊根(Kier Eagan)被奉若神明(員工兼門徒偶爾會高呼「讚美基爾!」)。公司手冊被奉爲聖典。培訓視頻頗有教理問答的感覺。盧蒙的「九大核心原則」(nine core principles)是對聖經中「聖靈的九個果子」(加 5:22-23)的一種世俗化演繹。績效評估中使用了諸如「贖罪」之類的神學術語。工作環境極具律法主義色彩,以功過、獎懲來評判,更不用說還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主管和中層管理者時刻進行的監視了。

光明與黑暗的主題貫穿始終。盧蒙這個名字暗示著光明,其辦公室內部一片亮白,而外面的世界幾乎總是以較暗的夜間色調呈現。當然,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盧蒙是黑暗、殘酷的地方,它僞裝成「光明」是一種邪惡的欺騙手段。當馬克和他那些被「分離」的同事開始揭露這種欺騙並試圖發動叛亂揭露真相(第一季結局)時,這類似於聖經中光明揭露黑暗的理念(如弗 5:11-14)。馬克的角色讓人聯想到《黑客帝國》(The Matrix)中的尼奧(Neo)——一個原本平凡無奇的英雄,覺醒後看清了壓迫性政權的現實,並試圖從內部煽動起義將其摧毀 。

盧蒙公司是「地獄」嗎?

《人生切割術》中最大的神學主題涉及對地獄與審判的想像。該劇於 2022 年 2 月 18 日首播時,第一集的標題明確點明了這一主題:「有關地獄的好消息」。劇中的女主角名字(Helly R.)裡含有「地獄」,而且她有著火紅的頭髮。馬克、赫莉及其被「分離」的同事們所做的神祕工作被稱爲「精檢」(refining)——這個詞與火有關。在第二季中,有幾個角色在晚餐時長篇大論地討論了天堂與地獄,探討如果「公司外面的自己」要下地獄,對應的「公司裡的自己」是否可能上天堂。

該劇的「冥界」氛圍不僅體現在盧蒙大樓的佈局上(人們必須乘電梯下到「分離層」),還體現在偶爾提及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等神話人物上。珀耳塞福涅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界女神。盧蒙的「分離層」有一個神祕的「山羊房」(裡面充滿了真正的山羊和牧羊人),再加上整部劇中其他關於山羊的暗示——可能是參考聖經中綿羊與山羊的比喻(太 25:31-46),後者象徵著那些「往永刑裡去」的人。

盧蒙公司的創始人基爾這個名字讓人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死亡女神克爾(Ker),她「尤其掌管戰場上慘死者的靈魂」。這或許與馬克及其同事們每天工作都要忙於的一個極爲重要的項目名稱有關:「冷港」(Cold Harbor)。這恰好是 1864 年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名稱,那場戰役導致 1844 名聯邦軍士兵慘烈喪生。

盧蒙公司裡的生活氛圍反映出基爾所說的定義每個人心智的「四脾氣」(four tempers):悲哀、嬉鬧、恐懼和惡意‌。除了「嬉鬧」之外,這些不祥的詞彙都讓人聯想到地獄。第二季第 4 集(標題爲「悲哀谷」)充滿了冬日的悲哀、恐懼和惡意。該集結尾處,米爾奇克先生(特雷梅爾·蒂爾曼 [Tramell Tillman] 飾)對一名被「終結」的角色說了這些充滿悲苦的話:「願基爾的仁慈伴隨你進入永恆的黑暗。」在《人生切割術》中的這一刻以及其他一些場景裡,我想到了但丁的《地獄篇》(Inferno)以及地獄入口處那著名的銘文:「由我進入苦難之城……由我進入永世之痛……入此門者,當棄絕一切希望。」

地獄:將神所配合的分開

然而,相比劇中頻繁出現的地獄美學符號或對地獄的微妙暗示,該劇的核心理念更是在主題層面上體現了地獄的概念。

像劇中不幸的人物那樣被「分離」,無異於人間地獄。若天堂會讓我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完整、融合與真正的人性,那麼地獄很可能與之相反:割裂、崩解、非人性,以及與上帝和他人隔絕。這正是《人生切割術》所描繪的無望圖景。

該劇捕捉到了那種只有勞作的生存狀態的悲苦。公司裡人格是全然勞苦的存在——沒有休憩、沒有週末、沒有閒暇、沒有安息——正經歷著與聖經中對天堂的描述截然相反的狀況,那裡有神同在中的永恆安息(來 4:9-10),能經歷到勞苦得歇的應許(啓 14:13)。

但公司外面的人格也在經歷著某種形式的地獄。沒有工作只有休息的生活也是暗淡無光的。工作和休息在它們彼此的關係中才具有意義。如果我們從不工作,週末就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我們從不因勞作而疲憊,睡眠也就不會甜美。然而,如果從未有過休息,我們就無法工作。就像上帝精妙絕倫地定義的造物那樣,工作與休息這一對組合也是和諧且互補的:光明與黑暗(創 1:4),晝與夜(第 5 節),陸地與海洋(第 9-10 節),男與女(第 27 節),工作與休息(第 28 節,2:2-3)。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如果我們像《人生切割術》那樣割裂了工作與休息這種上帝創造的、有節奏的配對關係,二者的意義就會崩塌,我們就會陷入悲慘境地。那將會是枯燥、千篇一律、無盡單調的「地獄」,毫無變化和活力。就像一個僅有男性、或永處黑夜、或唯存海洋、或只剩一個人自己的世界一樣悲慘。

上帝的創造以平衡、對比和令人愉悅的互補性爲特徵,我相信祂的新創造也將如此。那將是一個喜樂之地,有著充滿多樣性的共同體:上帝與我們同住,我們作爲上帝的子民彼此相伴。地獄則將是一種徹底孤立和向內蜷縮的幽閉恐懼體驗:既被剝奪上帝榮耀的同在,又深陷對自我的厭倦——這種無法擺脫的自我,看似是獲得解放的自主決定,最終卻成了全然的孤獨與絕望。

在《人生切割術》中出現的「自我」接近這種地獄般的形態,讓人想起奧古斯丁提出的 "incurvatus in se" 概念:即向自我蜷曲。不過,劇中展現的這種扭曲更接近於把自我一分爲二。那些被「分離」的員工失去完整性且深感孤獨,他們的每一半人格都不爲另一半所知。然而可悲的是,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自己選擇的地獄。

文化對來世的興趣

有趣的是,流行文化的敘事常常探索來世。《迷失》在其六季的劇集落幕時,用一種矯揉造作的方式描繪了一個跨信仰的煉獄之境。《善地》(The Good Place)通過電視喜劇這一類型對天堂與地獄進行了探討。像《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這樣的電影也思考過來世的問題。《魷魚遊戲》(Squid Game)和《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等黑暗風格的劇集似乎對「人間地獄」的設想頗感興趣:人類能夠對彼此做出什麼事,以及我們會變成多麼可怕的怪物。

此外,還有眾多極受歡迎的「鬼故事」類型電影——這類電影假定超自然領域是存在的。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剛剛上映的《感應》(Presence)便是近期對這一類型的一個較好的新嘗試。大衛·洛韋裡(David Lowery)的《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 ,2017 年)也脫穎而出。即使是像皮克斯的《心靈奇旅》(Soul,2020 年)這樣輕鬆愉快的兒童電影,也對來世的世界進行了探索。

在這個據稱「祛魅」的世界裡,大多數人無法停止對來世奧祕的猜測。皮尤研究中心(Pew)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71% 的美國人相信天堂的存在,61% 的人相信地獄存在。這種信念的背後是什麼?是我們內心深處本能地覺得自己是永恆的存在?是對宇宙正義存在的希望?還是渴望綿羊與山羊真的會被一位絕對公義的審判者永遠區分開來?

無論是什麼在推動這種經久不衰的興趣,像《人生切割術》這樣的劇集都見證了這一點,它們爲這些並不會就此停止的重要靈性問題提供了發人深省的藝術思考。


譯:SEB;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Severance' and Pop Culture Visions of Hell.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影評
地獄
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