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結婚率在下降,牧師是否應鼓勵單身基督徒結婚?
2025-08-26
—— Barry Danylak

近年的趨勢顯示,全球整體結婚率正在下降。西方社會有時會貶低婚姻,質疑其必要性和內在價值,如今,這種結婚率下降的現象已在世界各地顯現出來。教會群體也未能倖免。會眾中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選擇單身,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該如何作出回應?

我在加拿大一間大型都市教會中擔任單身事工牧師已有多年。作爲一位從未結婚的牧師,我的使命是幫助單身基督徒在信仰上不斷成長,在基督裡成熟,成爲裝備齊全、能服事神國並帶領別人作門徒的基督徒。至於他們是否找到配偶、步入婚姻,並不是我事工的主要目標。當然,如果神賜下一位合適的對象,我也絕不會阻攔他們追求婚姻。

不過,在這段服事中,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反饋:因爲我沒有積極鼓勵基督徒結婚,所以看上去我好像是在鼓勵單身。言下之意是,作爲單身事工的牧師,我的部分責任是要把單身基督徒從「未成熟的狀態」帶向「更成熟的已婚狀態」。但問題是,這真是我該做的嗎?如果我沒有主動鼓勵單身基督徒結婚,是否就是在削弱婚姻制度的價值?使徒保羅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當代福音派對單身的不同看法

福音派教會對於結婚率下降的現象,反應各不相同。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認爲單身是對婚姻的一種「攻擊」和「衝擊」。阿爾伯特·莫勒(Al Mohler)最近則表示,婚姻是長大成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約翰·派博(John Piper)認爲,單身所體現的「榮耀基督的委身」是一種積極的呼召,它向世界和教會展示了基督和祂國度的真理。

在福音聯盟,我們也能看到對單身的多樣觀點。例如,布雷特·麥克拉肯(Brett McCracken)認爲,我們一般應鼓勵單身基督徒去追求婚姻,特別是弟兄——如果他想結婚的話;賈里德·肯尼迪(Jared Kennedy)認爲,應優先關注神的使命,這既意味著鼓勵婚姻,也要尊重單身基督徒在各自恩賜上的價值;格雷琴·羅內維克(Gretchen Ronnevik)則認爲,單身和婚姻都應被視爲基督徒的呼召。

有時,人們覺得教會裡的單身弟兄缺乏擔當、逃避婚姻責任。如果真是如此,有人認爲教會理應採取更積極的姿態,鼓勵單身男女步入婚姻社會學家萊曼·斯通(Lyman Stone)指出,在正統猶太社區中,年輕人擇偶效率很高;在印度教和穆斯林旁遮普社區中,婚姻(通常是包辦的)是普遍現象。然而,基督教在單身和婚姻的教導上,始終與這些信仰有根本性的區別,這種區別的基礎正源於新約聖經。

保羅如何看

新約中關於婚姻與單身最完整的討論出現在《哥林多前書》七章。這一章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此前寫信給他的一個問題所作的回應。那麼,這段針對哥林多教會的文字,如何對當代教會關於婚姻與單身的討論提供啓示呢?

第一,哥林多人面臨的挑戰在某些方面與現代人相似。

現在的單身一族在決定是否結婚時面臨的一些挑戰,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爲複雜。其中包括:在一個性無所不在的文化中生活,面臨色情內容和約會軟件的誘惑;教會中人口結構的不平衡(傳統上我們教會中可結婚的單身女性多於男性,但這一趨勢在Z世代中可能正在逆轉);以及複雜的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與前幾代人相比,現在的婚姻風險更大。

正如我在近期作品《保羅與哥林多前書七章的世俗單身》(Paul and Secular Singleness in 1 Corinthians 7)中所論述的,哥林多人的處境與我們有相似之處。在羅馬帝國時期,婚姻是提升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類似於某些種族或社會階層能賦予個人更高的身份。哥林多人也生活在一個高度性化的環境中,嫖娼賣淫在妓院和酒館中隨處可見。

當保羅寫下這些文字時,哥林多正值繁榮時期,大量年輕人來到這裡,以羅馬爲藍本建造新的羅馬省會。這很可能造成了性別比例失衡:教會中有許多適婚男子尋找配偶,但姊妹不夠多。而且,像哥林多這樣的都市中心還經常因糧食供應中斷而陷入長期的經濟不穩定,麵包價格可能因此暴漲十倍。

第二,保羅從基督徒的天國呼召來看待婚姻問題。

當保羅回應哥林多教會時,他直接指導他們如何應對在婚姻與單身方面的挑戰。他提出的核心原則是「守素安常」,在《哥林多前書》7:17、20、24 中,他三次強調,不管哥林多基督徒屬於哪個民族(猶太人或外邦人)、處在哪個社會階層(自由人或奴隸),婚姻狀況如何(已婚或單身),都不會讓他們在基督身體裡享有特殊地位。我們在基督裡的呼召優先於一切其他的身份。婚姻既不是長大成人的先決條件,也不會讓基督徒更加勝任教會領袖

保羅對婚姻問題的回答,並不僅僅是重申婚姻的美好,或告訴哥林多人爲什麼他們應該結婚、生兒育女。他提出了一個更細緻的回應:要從一個更宏大的框架下來看待婚姻,即基督徒在基督裡的呼召,以及在這個短暫時代中事奉基督的機會。在這個更高的視角下,婚姻是一個次要問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觀點「反家庭」,但保羅實際上是在拓展我們對家庭的理解,並將我們的天國視野聚焦在基督裡的屬靈家庭上。

第三,面對哥林多教會單身基督徒過多的情況,保羅肯定了婚姻與單身各自的好處。

保羅並沒有簡單地鼓勵哥林多的單身基督徒「安定下來」,去成家。相反,他向會眾闡明了單身和婚姻各自給基督徒帶來的獨特好處。

在經濟不確定的時期,單身帶來的好處是可以過更簡單、更靈活的生活。婚姻則伴隨經濟成本,而保羅希望幫哥林多的基督徒避免這些「肉體的煩擾」(林前 7:28,作者譯)。考慮到婚姻所帶來的責任,單身還賦予基督徒一種自由,使他們能夠全心投入基督的事工和天國的工作,這種自由在婚姻生活中難以完全實現。這種自由不是讓人可以逃避責任,而是讓人有更多機會去服事。

保羅也意識到,對某些人來說,對性、婚姻、子女的天然渴望可能非常強烈、難以抗拒。婚姻是神爲滿足這些渴望所設立的美好安排。然而,基督徒的婚姻並不是一種權利,也不是理所當然就該擁有的,而是一份來自神的恩賜。如果神打開婚姻的大門,基督徒就該歡歡喜喜地走進去。如果配偶遲遲未到,甚至可能一生單身,神仍然供應著我們,祂足以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在性方面妥協(林前 10:13)。婚姻是一種供應,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基督徒都面臨的一個挑戰,那就是保持性純潔,真正的解決辦法是要依靠聖靈學會節制(加 5:23)。

我們該如何回應

那麼,牧師應如何回應社會與會眾中日益增多的單身基督徒呢?首先,應當建立一個健康的教會群體,讓單身基督徒感受到自己得到認可,做出的貢獻也受到肯定。接著,牧師應投入心力去門訓這些單身者,幫助他們認識到,無論神的呼召是什麼,他們都有很大的機會使用自己的恩賜和才能,參與神國的擴展。

我們不應該把單身看作是通往婚姻的「中途驛站」,而應當把它看作是神賜下的一個生命階段,讓單身之人能夠自由地完成神所託付的各項任務,無論這段階段持續多久。有些人在神賜下合適敬虔的伴侶時會結婚;有些人則可能終身單身。但所有人都可以在神所安排的位置上茁壯成長。

最後,牧師應該刻意地肯定,在基督的身體裡,單身者與已婚者能共同活出屬靈家庭的豐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彰顯出一個神學真理:我們正生活在已然開啓的末世論時代:一隻腳仍踏在舊世代(婚姻被視爲理所當然且幾乎普遍存在),另一隻腳已邁入將來之世(那時人間婚嫁都將止息,因我們都要與基督聯合)。

保羅強調單身的益處或許會讓我們感到意外,但同時,他也完全肯定並尊重那些已婚基督徒的選擇。《哥林多前書》七章正是爲這樣的時代而寫。我們應當向會眾呈現這兩種選擇,讓他們充分理解各自的益處和各自的挑戰。同時,我們也應肯定,無論基督徒當前所處的是哪一種生命階段,神賜給他們哪一種呼召,他們都可以守素安常,大有平安,知道無論結婚與否,他們在基督的身體裡都享有同樣的尊榮。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s Marriage Rates Decline, Should Pastors Encourage Singles to Marry?

Barry Danylak(巴里·丹尼拉克)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任SEE Globally執行董事,著有《救贖單身》(Redeeming Singleness,十架路出版社,2010 年)及《哥林多前書7章中保羅與世俗單身觀》(Paul and Secular Singleness in 1 Corinthians 7 ,劍橋大學出版社,2024 年)。他現居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市,在中心街教會(Centre Street Church)聚會。
標籤
單身
教會
末世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