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解經式講道緣何成了教會界熱門話題?
2023-09-18
—— Sarah Eekhoff Zylstra

沃爾特·卡特(Walter Carter)糾結了兩年,最後終於鼓起勇氣告訴別人,他覺得自己蒙召成爲傳道人。

他說:「在我們黑人教會的傳統中,當你說自己蒙召時,幾乎馬上就會得到機會。」卡特也不例外,他年輕而富有魅力,很快就被聘爲教會的青少年事工傳道。沒過多久,他也獲得了向成年人講道的機會。

卡特說:「我講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道』,」他沒有上過神學院。「我理解神的話語,我也知道如何教導。但我的講道大多是主題性的,幾乎就像兒童主日學課程。我的講章都有三個要點、引人入勝的導論、精心準備的例證和比喻,以及充滿激情的總結。」

大約十五年後,他接任芝加哥聯合會幕浸宣會(Union Tabernacle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的主任牧師。卡特很想把這間教會從理事會帶領改革成爲眾長老共同帶領,於是他開始閱讀一本名爲《健康教會九標誌》Nine Marks of a Healthy Church)的書。

卡特說:「我以爲我可以拿這本書教導會眾,讓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作出什麼樣的改變。但是第一個標誌的教導,讓我意識到我需要做出改變——成爲一個解經式講道的牧師。」

爲了在這個話題上學到更多,他參加了查爾斯(H. B. Charles)所牧養的教會主辦的講道大會,他希望能夠在大會上學到更多關於講道的技巧。但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先去聽了赫爾姆(Dave Helm)的課。

「我被迷住了,」卡特說。「我在他的課堂上一坐就是三天,我都忘了我要去參加的其他會議了。他的這套課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5年前,英國牧師迪克·盧卡斯(Dick Lucas)第一次教導赫爾姆解經式講道,當時的赫爾姆也有著與卡特同樣大開眼界的感受。

「那感覺就像有人把房間裡的燈打開了,」赫爾姆回憶道。「感覺就像你更接近於掌握上帝真正想說的話了。」

赫爾姆意猶未盡,2001年,他和其他一些人創辦了查爾斯·西緬基金會(Charles Simeon Trust,CST),向其他人傳授盧卡斯所教導的原則。從那時起,點亮赫爾姆的那盞燈就一直亮著。

現任西緬基金會姊妹研經主任的科琳·麥克法登(Colleen McFadden)說:「2007 年我剛開始參加這間機構時,我們只有不到10個工作坊,現在我們有150多個工作坊,其中約有25個是爲姊妹們舉行的。」

工作坊事工主任凱文·沃克(Kevin Walker)回顧說,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有 6300多人參加了線下的工作坊,另有6300人參加了在線工作坊。幾個月前,在內羅畢的一次工作坊後,肯尼亞歸正會一位牧者克里斯·基亞吉里(Chris Kiagiri)說:「我從沒想過能看到這樣的事工。」

卡特說:「我認爲我們正處在一個大復興時期的邊緣。新冠疫情迫使我們認識到,在一個不重視上帝話語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上帝的話語。……福音在前發展!」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西緬基金會的故事始於一群牧師——特別是赫爾姆和大學城教會(College Church)的牧師肯特·休斯。當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講道方面需要幫助。如今,西緬團隊稱這種情況爲「不知道自己不知道」("unconsciously incompetent",或譯「無意識的無能」),是認知四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

如果你當時認識休斯或赫爾姆,你恐怕不會認爲他們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當時的休斯是一個「被聖經充滿的人,他相信神話語的力量,」赫爾姆說,他曾在伊利諾伊州惠頓大學的大學城教會擔任休斯的同工。

休斯和赫爾姆都知道,上帝在聖經中的啓示必須得到解釋,並且應用在會眾身上——摩西這樣教導十誡、基督如此啓示自己,保羅也是這樣教導他的聽眾,基督教歷史上一直如此。

然而,他們也知道,幾個世紀以來,講道的水平一直有起有落。

美洲長老會(PCA)現任主席,《以基督爲中心的講道》Christ-Centered Preaching: Redeeming the Expository Sermon)一書的作者布萊恩·柴培爾(Bryan Chapell)說:「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講道引用聖經的方式都是某種形式的主題-教義式講道。這種形式是講道者選擇一個主題,例如饒恕、神的護理或婚姻,然後通過對相關經文和基督教傳統的研究來展開講道。」

「我不能說主題式講道錯誤,」柴培爾說。「通常,它們都能帶出深刻而美好的真理。」

然而,他與福音聯盟的創始人之一卡森(Don Carson)一樣,看到了其中的潛在危險。

卡森說:「在主題式講道中,你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講道主題決定的,這主題會激發你的想像力,而且都是因爲當下的某種需要或對某種需要的回應。我想知道在過去幾年裡,眾教會中有多少關於身份認同的講道。20年前,很難想像牧師們會就這個主題展開講道。當然,關注當時的社會或文化爭議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我們也需要哀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選擇主題的優先考量往往受到文化的影響,而不是受聖經經文的影響。好的解經式講道會涵蓋足夠多的聖經經文,以至於你會講到會眾中沒有人會問的話題——但這些話題應該有人問。以流行話題爲主導的主題式系列講道幾乎總是會忽略聖經認爲非常重要的一些主題。如果我們陷入這樣的陷阱,最終就會使神的子民吃不飽。」

卡森說,從上個世紀開始,許多教會設定的模式是週日上午聚會用於福音佈道,而下午/晚上的聚會用於牧養成熟的教會成員、深入研讀聖經。

但這種聚會模式可能會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便最成熟的基督徒也經常需要基本的福音信息——認識罪和認識救贖。「福音不是基督徒的ABC,而是基督徒的A到Z,」卡森引用他的朋友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的名言說。「在某些方面,福音包含了一切,這就是爲什麼福音既適用於基督徒,也適用於非基督徒。」

另一個問題是,近幾十年來「慕道友中心」的教會所採納的聚會模式往往依賴於專題福音佈道,認爲這是更容易彌合與非信徒之間隔閡的方法。

卡森說:「如果人們不去一個具體解釋聖經經文的教會,那麼一個人可以在教堂裡坐了四五十年,聽幾千次講道,卻永遠學不會以賽亞書、約翰福音或羅馬書。最好的講道是向人示範如何解釋和應用聖經!」

從主題式講道到解經式講道

休斯和赫爾姆渴望在解經式講道上有所學習。1991年,迪克·盧卡斯應芝加哥地區一位牧師的邀請前來講道,於是他們認識了盧卡斯。當時盧卡斯已經在倫敦的主教門聖海倫堂(St. Helen's Bishopsgate)以解經式講道的方式講道近30年了。在他的帶領下,教會非常復興,他爲企業家舉辦的聖經講座也是如此。五年前,他創辦了「宣道基金會」(Proclamation Trust),教導其他牧師如何以這種方式講道。

西緬基金會事工主任羅伯特·金尼(Robert Kinney)說:「當時迪克僅僅爲他們講了哥林多前書13章中的一些經文,這就讓肯特、大衛和在場的大多數牧師相信,事實上,解經式講道比他們所意識到的更有意義。盧卡斯告訴他們,這一章並不是愛的頌歌。如果你看看哥林多前書12章和14章,就會發現這是對哥林多教會的斥責。」

「迪克對經文的觀察說服了我們,」赫爾姆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神話語中的某一部分到底在說什麼,以及它對聖經整卷書在論證上的貢獻,這是我們之前在自己的事工中從未見過的。……我們常常把經文從上下文中割裂出來作爲獨立文本來講道。」

赫爾姆說,觀看盧卡斯如何解釋和應用聖經是一件令人激動和帶來生命的事情。他對此欲罷不能,於是他搭了盧卡斯的車,陪同他驅車五小時前往聖路易斯,只爲聽到更多盧卡斯的分享。

要對解經式講道下個定義,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本上,解經式講道就是根據經文講道,而不是尋找經文來支持或解釋某個主題。赫爾姆最後是這樣描述它的:「解經式講道就是讓經文的形式和重點決定了講道的形式和重點。」

赫爾姆指出,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弄清這段經文在其原初語境中對其原初聽眾所表達的意思,然後將這一信息應用到你的聽眾身上。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明白這段經文——無論是利未記中的律法還是啓示錄中的騎士——如何指向了整本聖經的重點。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知道整本聖經的要點是什麼。牧師科林·史密斯(Colin Smith)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你是否與經文保持一致:如果你在清真寺或猶太會堂講這篇道,你會被趕出去嗎?

「我開始回顧……想到我以前的一些講道,我得出的結論是,我的很多講道是『亞基督教』的一種相似品,」他在幾年前的一次西緬基金會聚會上說。「特別是我的一些舊約講道,我的確說了很多關於上帝、關於生命、關於聖經、關於敬虔等等的信息,卻沒有讓聽眾清楚地認識耶穌基督。」

因此,好的解經式講道應該始終抓住重點——耶穌基督。

知道自己不知道

「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赫爾姆和休斯就從認爲自己是講道高手變成了認爲『弟兄們,我們需要在這方面長進』,」金尼說。「他們熱切地想要長進。」

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發現了解經式講道的很多好處,包括能夠傳講他們以前根本不會想到去講的經文,再也不用擔心下一步該講什麼,他們對聖經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並且竭力逃避傳講自己的旨意而不是上帝旨意的試探,對傳達正確的信息有了信心。

在接下來的五年裡,休斯和赫爾姆盡可能多地與盧卡斯在一起——赫爾姆甚至在倫敦度過了他六個月的學術休假。他們很喜歡盧卡斯的工作。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赫爾姆說:「有些人認爲,迪克這樣的牧師是不可複製的。他們認爲迪克有點特立獨行。他有自己的風格,這些東西對迪克來說非常自然,但對別人來說不自然。他們沒有看到迪克的解經原則是什麼,迪克也不一定會解釋『這就是我做的事情,我爲什麼要這麼做,我是怎麼做的』。」

然而,赫爾姆可以提供這樣的解釋。

「我不僅知道他在做什麼,還知道他是怎麼做的,」赫爾姆說。他開始對盧卡斯的工作進行『逆向工程』。他向自己的實習生解釋迪克的做法,然後在惠頓年度工作坊(Wheaton Workshop)上向其他牧師解釋。他佈置了一些小作業來強化工作坊的成果。

「到2000年,大約有100人參加了惠頓工作坊,」金尼說。他們唯一的抱怨是太遠了,有些人無法親身前往。

於是,赫爾姆開始琢磨各種可能的方式:地區講習班、來惠頓做受薪同工、參與教牧實習和寫書。2001年,赫爾姆、他的副牧師喬恩·丹尼斯(Jon Dennis)、休斯(Hughes)和其他一些人創建了一個組織——查爾斯·西緬基金會(Charles Simeon Trust),查爾斯·西緬是19世紀英國一位相信解經式講道可以傳授的牧師(他去世時,已指導了英國三分之一的聖公會牧師)。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這個基金會幾乎啥都沒幹。金尼說,赫爾姆好像僅僅在「餐巾紙的背面」寫下了基金會的想法而已。他太忙了,沒有太多時間關注它。1998年,他和丹尼斯在芝加哥建立了聖三一教會(Holy Trinity Church),2002年又建立了第二個分堂。

最後,赫爾姆意識到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於是聘請金尼來幫忙。雙方的交接很簡短。

「他是一個想在卡爾加里(Calgary)舉辦工作坊的人,這是他的電話號碼;他是一個想在斯波坎(Spokane)舉辦工作坊的人,這是他的電話號碼,」金尼這樣轉述赫爾姆和他的工作交接,「你得查查在里士滿(Richmond)主持工作的那個人的電話號碼。哦,費城第十長老會的萊肯也想辦這個工作坊……祝你好運!」

知道自己知道

起初,金尼試圖效仿盧卡斯的「宣道基金會」,以每週一到兩次的面授課程爲中心,建立西緬基金會。但他很快就發現了兩個問題。

他說:「首先,在英國,坐火車兩小時就能到達任何地方。但美國不是這樣。」其次,美國教會強調證書和文憑,而英國教會則不這樣。

他說,許多美國教會希望牧師擁有經認可的神學院學位,但西緬基金會不是神學院、無法提供學位。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或人手來推出他們最初設想的資源——書籍、播客和文章。

於是,金尼和赫爾姆進一步突出了這個事工的特點。

金尼說:「我們的比喻是春訓。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無論你是全明星還是新秀,每年二月你都要到亞利桑那州或佛羅里達州報到,重新學習基礎知識。這就是我們要做的——讓牧師們回到基本的信念和技巧上來操練傳講神的話語。」

爲了讓全職牧師也能參加這些課程,他們把重點放在爲期三天的地區工作坊和在線預錄課程上。爲了使課程有效,他們採用了蘇格拉底式教學法。

在南非教授西緬工作坊的默文·埃洛夫(Mervyn Eloff)說:「許多年來,我一直在一間神學院教授講道課,很多時候都是我在講課。這意味著學生們必須從我這裡學到東西。現在,我的樂趣在於,通過提問,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自己理解原則。」

他說,西緬工作坊的工具非常清晰,問題意識很強烈,「確實有助於學生準確、貼切地講道。」

卡特說:「這太神奇了。對我來說,聖經不再只是串在一起的熟悉故事。這次工作坊讓我有信心處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聖經經文和書卷。」

「其中之一就是啓示錄,它因其詭異的畫面而聞名,」他說,「我剛剛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負責帶領了一個關於啓示錄的西緬釋經工作坊。我能做到這一點完全是上帝的恩典,每當我提到這一點時我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

這並不是他看到的唯一變化。

卡特說:「我的教會對什麼是講道和講道的正確方式有了深刻的認識,這真是令人驚歎。在過去的幾年裡,他的會眾對聖經越來越感興趣,對他通過聖經逐卷講道也越來越有信心,對長老的服事也越來越支持。」

事工拓展

隨著傳道人之間的口口相傳,西緬釋經工作坊的規模也開始發展壯大。

到了2008年,理事會開始討論是否應該爲姊妹們舉辦工作坊,而姊妹們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於是,麥克法登試辦了一個關於如何理解和教導聖經的姊妹工作坊。

麥克法登說,內容是一樣的,但目的是鼓勵姊妹們在她們的姊妹查經、課程甚至兒童主日學中進行解經,而不是教導姊妹們如何講道。

她說:「弟兄工作坊和姊妹工作坊的最大區別在於,姊妹工作坊由女性聖經教師帶領。我們希望同伴教導同伴。這就像弟兄工作坊由講道的牧師而不是神學院教授帶領一樣,姊妹工作坊由經常在自己教會中進行解經教導的姊妹帶領的。這也符合我們的互補主義,因爲我們認爲姊妹應該教導姊妹,所以我們讓姊妹在工作坊上培訓姊妹。」

麥克法登說,第一期姊妹工作坊非常火爆。「我們簡直不敢相信。我們想,『也許我們應該再辦一次。』於是我們擴大到了兩個。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擴大規模,現在我們已經舉辦了25場姊妹工作坊,明年還將繼續舉辦。」

西緬基金會的工作坊並非都在美國舉辦。到了2013年,來自古巴、印度和肯尼亞的牧師也紛紛要求參加。國際工作坊的費用並不便宜,因此金尼問理事會他們該怎麼辦。

理事會告訴他:「那就走向全世界。」

金尼說:「在過去的10年裡,我們的工作坊從2個國家發展到31個國家。除了在中國或俄羅斯等難以操作的地方,其他國家的工作坊都是實體線下舉行的。即便在這兩個國家,我們也在努力實現實體的工作坊。」

大約在同一時間,赫爾姆出版了《解經式講道:今天如何傳講聖道》Expositional Preaching: How We Speak God’s Word Today)一書。金尼說:「這本書展示了一個成熟的模式,一個可以學習和推廣的模式。因著這本書的各個語言版本帶來的國際影響力,西緬基金會的每個部門都在迅速增長。」

到2019年,西緬基金會的發展勢如破竹,準備重新開始駐堂式實習項目。於是他們在那年秋季開設了芝加哥課程,然後,新冠疫情爆發了。

收縮

金尼說:「顯然,實體工作坊變得不可能了。西緬基金會轉而舉辦線上工作坊,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工作坊。」

芝加哥駐堂項目的招生工作停滯不前。西緬基金會不得不取消了35場工作坊——佔全年工作坊數量的40%以上。2021年,他們推遲或取消了71次。在線課程註冊人數也在減少。

搬到芝加哥指導課程的傑里米·米克斯(Jeremy Meeks)說:「最令人沮喪的事情莫過於剛開始駐堂課程,六個月後新冠疫情就來了。這非常糟糕,過去的四年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毫無疑問如此。」

有可能獲得復興嗎?還是說西緬事工的興旺只是曇花一現?

復興

米克斯一直在爲復興而努力。

他說:「雖然招生和我爲課程必須做的所有事情都極具挑戰性,但每一天的教學都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我每天都要踢自己四腳,因爲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整天都能看到教室的燈亮著,這真是棒極了。」

慢慢地,註冊報課的數量開始回升。

米克斯說:「新冠疫情在很多方面改變了世界。一個後果是許多人重新評估了他們所在的教會。另一個後果是,每個牧師都開始用流媒體講道。今年報名參加芝加哥駐堂課程的學員中,有三位之所以報名完全是因爲他們聽了一位畢業生的講道,然後想,你是從哪裡學會這樣講道的?」

2022年,參加西緬工作坊的報名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從內羅畢(Nairobi)到哈伊馬角(Ras al-Khaimah),牧師們再次聚集在一起,親身練習講道。

金尼說:「我可以給你數以千計的關於工作坊如何帶來幫助的反饋,我每年要參加 15到20次工作坊。我不喜歡坐飛機,但每次坐飛機去幫助那些一直在服事的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上帝的話語,這是值得的。」

他看到瀕臨耗盡的牧師找到了新的動力,孤獨的牧師找到了友情,掙扎的牧師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西緬基金會還看到他們周圍出現了一個大的趨勢。

柴培爾說:「解經式講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復興。」關於他在2005年出版的這本書,他說:「這本書試圖將解經式講道從枯燥的複述解經書這一概念轉變爲以一種忠於聖經經文並適用於人們生活的方式來對待聖經。我認爲我們正在發現越來越多這樣做的途徑。」

在福音聯盟理事會的會議上,柴培爾指出,他看到了「兩方面的顯著恢復,一方面是解釋經文,另一方面是教導福音如何激勵和促成經文應用。缺了後者,你就只是法利賽主義。」

在芝加哥,卡特的教會又派了七個人參加西緬工作坊。

他說:「我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這一切的意義。當我回首往事時——每當我想到我的服事因這一切而改變時——我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赫爾姆說:「對我來說,西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因爲神的恩慈。主在做這件事。如果這裡頭有我們任何不成比例的影響,那都是因爲上帝的手。我們只是他所利用的工具中的一小部分,上帝應該得著所有的讚美。」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y Everyone Started Talking About Expositional Preaching.

Sarah Eekhoff Zylstra(沙拉·茨爾察)是福音聯盟的資深作家,於西北大學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
標籤
釋經講道
解經式講道
西緬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