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主日詩歌,你選對了嗎?
2025-05-14
—— Brandon Ryan

作爲敬拜領會,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教會詩歌庫並挑選新歌。要知道,主日唱的詩歌不僅是敬拜,更是在教導會眾,這可能是敬拜主領最具影響力的教導平台。畢竟會眾(包括他們的孩子們)離開後,還會反覆唱這些詩歌。所以選歌這件事,我們絕不能馬虎。

那麼該如何挑選詩歌呢?爲什麼選這首不選那首?以下是我爲選擇新讚美詩而設置的種種「考驗」。想要在主日唱一首新的讚美詩,必須全部通過這些關卡:

第一、歌詞是否合乎聖經教導又通俗易懂?

說實話,我通常先被旋律吸引。但我會特意不去聽伴奏,而是逐句研讀歌詞:這首歌有正確的神學觀嗎?抽象的表達是否仍能準確傳遞真理?我特別看重歌詞是否清晰。很多旋律優美、內容符合聖經的讚美詩,就栽在歌詞太過晦澀這一關。

雖然藝術表達需要空間,但就算我能理解創作者的本意,如果普通會眾聽不懂歌詞在說什麼,這樣的歌我絕不會選。

比如新頌教會(Hillsong)的《何等榮美的名》(What a Beautiful Name)裡有句歌詞「你不願獨享天堂」(譯註: 英文歌詞爲You [God] didn』t want heaven without us,中文版譯爲「你願萬民進榮耀國度」就避免了直譯可能引起的歧義),這就容易讓人對神自足自存的屬性產生誤解。爲保證會眾正確認識神,這首歌就沒有進入我們教會的詩歌本。如果你不確定某首詩歌的歌詞是否正統,最好先請教教會的牧師或長老。他們一定會熱心幫忙,

第二、是否適合會眾合唱(樂隊演奏)?

領會常犯一個毛病:總愛選那些讓自己唱得很出彩,但普通人根本唱不上去的歌(或調子)。當然,副歌高潮處有幾個高音無可厚非,但整體而言,選調必須兼顧樂隊和會眾的舒適區——哪怕雙方都需要適當妥協。敬拜主領還得考慮樂手的演奏水平。如果一首歌怎麼改編都不適合會眾合唱,那就只能淘汰。

節奏把控同樣重要。雖然各教會會眾的音樂素養不同,但我盡量選擇大家聽幾遍就能跟唱的詩歌。要是節奏太過複雜,我絕不會放在主日使用。不過也要注意,會眾的音樂素養應當和靈命一樣不斷成長,所以偶爾也可以適當挑戰,循序漸進地引入稍複雜的詩歌。

即便選了合適的歌,會眾也需要時間學習。我一般會在一個月內安排教三次新歌,而且盡量讓詩歌主題和當週的講道內容對上。有時候爲了等合適的時機,一首歌可能要壓好幾個月才教。不過經過這樣的精心安排,會眾不僅能夠熟記旋律,更能滿懷喜樂、信心十足地齊聲頌唱。

第三、是否滿足了神學或音樂方面的需要?

我會仔細梳理當前的詩歌庫,看看在神學主題或音樂風格上是否存在缺口。比如:會眾是否經常唱到爲罪憂傷、呼籲悔改的詩歌?是否有渴慕新天新地的盼望之歌?有沒有教導會眾按聖經原則哀慟的詩歌?這些正是我發現最容易缺失的題材。

在音樂性方面,我會注意保持平衡,有快有慢,有激昂的,有輕柔的,有現代創作,也有傳統聖詩。我們的詩歌庫不能全是那種帶有冗長過渡段的力量型頌歌。如果拿不准是否平衡,不妨請教幾位可靠的會友聽聽他們的建議。

第四、來源可靠嗎?

當我們在主日演唱某位藝術家的作品時,無形中就在爲這位創作者背書。因此,對於通過前三關考驗的詩歌,我都會仔細考察創作者背景。我需要(在我能力範圍內)確認這位音樂人是否確實活出了美好的基督徒生命,並且來自持守正統教義的基督教傳統。如今通過Instagram和Patreon等平台,基督徒音樂人與大眾的距離比以往近得多。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只要願意嘗試,其實可以直接與藝術家交流提問。

在調查過程中,我始終秉持保持善意的原則。但對於那些同時公開發布講道或其他教學資源的教會或事工機構出品的詩歌,我通常會更加謹慎——在採用這些機構的詩歌前,我一定會仔細審查他們的教導內容。

一首歌如果能通過全部考驗,也就是說,歌詞符合聖經真理、旋律適合會眾演唱、我和樂隊能夠演奏、能彌補我們敬拜中的不足,並且來自可信的創作者(或至少沒有特別大的疑慮),這樣的詩歌就是主日敬拜的優秀候選曲目了。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Do Your Sunday Songs Pass the Test?

Brandon Ryan(布蘭登·瑞安)道學碩士畢業於丹佛神學院,是威斯康星州河瀑市河畔教會(The River Church)的牧師,與妻子育有四個孩子。
標籤
敬拜
音樂
讚美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