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福音聯盟 2023 年度圖書獎
2024-01-02
—— TGC

譯註:此次獲獎書目均無中譯本,翻譯本文的目的是幫助讀者了解美國基督教圖書出版現狀。

著書多,沒有窮盡」(傳 12:12)

對許多「書蟲」來說,傳道者的箴言式警告已成爲現實。最近有大量新書出版發行,這對福音派基督徒來說通常算是好消息。然而,這麼多有用的書潮水一般湧來,讓人很難知道該買哪些,該讀哪本。(我們會小心翼翼地無視先前購買的那些在書架上堆積如山的書)。

今年,我擔任福音聯盟的圖書編輯之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福音派書籍之豐富。相比以前,我現在接觸到的書籍要多得多。工作中最令我興奮的一個部分就是負責福音聯盟的年度圖書獎。由許多書迷組成的一個大型團隊承擔了大量的幕後工作。出版商提名了 12 個類別的圖書。然後,我們的編輯攜手合作,推薦每個類別的入圍書籍。評審團在投票前會仔細閱讀這些入圍作品。

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評選:

  • 是否提供了以福音爲中心的論證和應用。
  • 是否忠心解釋和運用了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經文。
  • 是否培養讀者對當下試煉和文化趨勢的屬靈辨別力;
  • 以及是否鼓勵教會的合一與歸正。

因此,我們推薦了以下 24 本書籍,供教會和基督徒參考。希望你喜歡這些書,並從中獲益。

在此,讓我們祝賀福音聯盟 2023 年度圖書獎的各位獲獎者!

安德魯·斯賓塞(Andrew Spencer)

圖書編輯


教會事工類

獲獎書籍:保羅·米勒(Paul E. Miller)著,《禱告的教會:在令人沮喪的世界中成爲有盼望的子民》(A Praying Church: Becoming a People of Hope in a Discouraging World),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

基督徒不常禱告,這已不是祕密。但是教會也變得禱告越來越少。沮喪、分心、事工需要,這種種干擾使得禱告失去了在我們的敬拜、帶領和團契中應有的位置。米勒這本佳作十分有說服力,讓人警醒。後基督教文化充滿了灰心、憤世嫉俗和不信。在這樣的氛圍中,米勒針對教會領袖,挑戰他們仰仗自我的心態,呼籲他們跪下禱告。他懇求牧者與會眾「放低身軀,下到禱告的密室中,放慢(他們)整個事工的速度,學習如何一起禱告」。

《禱告的教會》以禱告的福音基礎開篇——這是關於教會和聖靈的神學,清楚地告訴讀者爲什麼會眾集體禱告十分重要。本書結尾部分提供了大量實用的建議,幫助事工領袖安排他們的個人禱告生活與教會的集體禱告生活。米勒的書將幫助會眾將禱告作爲他們一切工作的核心,它將激勵他們更加全然地信靠救主的同在,不是受負罪感催逼,而是出於恩典驅動的渴望。

優秀書籍:傑里米·賴特博爾(Jeremy Writebol)著,《牧師們,耶穌就足夠:心煩意亂、筋疲力盡和心灰意冷之人的盼望》(Pastor, Jesus Is Enough: Hope for the Weary, the Burned Out, and the Broken),由萊克斯漢姆出版社(Lexham )出版。

耶穌在啓示錄 2-3 章中寫給各教會的書信並不是教會領袖尋求鼓勵的首選,但賴特博爾幫助我們看到,這幾章勸勉內容豐富且激動人心。本書神學基礎扎實,同時又是一本美妙的靈修作品,它緊密連接聖經,又高度適用。這本書通過文字來牧養,行文優美,內容長青。在福音派的潮流再一次開始偏離福音全備性的教導之時,本書大力敦促人們悔改、回歸,並重新把自己交託到福音這個牧養事工的核心中去。

評委:保羅·吉爾伯特(Paul Gilbert),賈里德·肯尼迪(Jared Kennedy),布拉德·韋瑟雷爾(Brad Wetherell),賈里德·C. 威爾遜(Jared C. Wilson)

傳福音與護教

獲獎書籍:約書亞·D. 查特勞和傑克·卡森(Joshua D. Chatraw and Jack Carson)合著,《因惑生愕:失望如何引領我們進入信仰深處》(Surprised by Doubt: How Disillusionment Can Invite Us into a Deeper Faith),由佈雷佐斯出版社(Brazos)出版。

有些人沒有真正地考量基督教信仰就放棄了。他們眼中的基督教似乎有許多侷限性,也不能容忍誠實的質疑。約書亞·查特勞和傑克·卡森旨在幫助那些放棄基督信仰的人好好思考基督教的歷史財富。他們提供了一種有益的方式來表達疑惑,讓這些人不會像許多解構基督教信仰的人一樣轉向各種熱門的替代選擇,比如新無神論、開放靈性、神話真理和樂觀的懷疑論。

查特勞和卡森並沒有簡單地去除其他各種選擇;他們調查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基礎,他們也探討了基督教是否有助於解釋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因惑生愕》做了仔細的研究,對解構問題提出了一個吸引人的解決方案。本書坦誠地探討了基督教中的難題,對剛硬的懷疑論者或者對自己的疑惑充滿焦慮的信徒來說,這是一本安全的書。它回答了當下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在未來的歲月裡仍將是一本有用的資料。

優秀書籍:約翰·範·斯洛頓(John Van Sloten)著,《神用科學說話:神經元、巨型烏賊和超新星揭示了造物主的哪些祕密》(God Speaks Science: What Neurons, Giant Squid, and Supernovae Reveal About Our Creator),由慕迪(Moody)出版社出版。

有的人說對宗教最大的威脅是科學,又有人說對科學最大的威脅是宗教。回答迥然不同,這看你問誰。對這個問題持如此鮮明不同看法的人都認爲科學與正統基督教水火不相容。但是,如果通過實證研究探索世界實際上能夠讓我們了解創造並維繫萬物之主呢?這就是約翰·範·斯洛頓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提出的論點。

撇去屬靈價值不談,只是這些對各種科學思想的生動闡述就足以引起好奇者的興趣。本書涉及放射治療、膝蓋、巨型烏賊和神經科學等話題。範·斯洛頓表明,我們太不看重神造物的非凡複雜程度了。神經元之間的火花碰撞與相互對話的方式非常奧妙,當我們想到這些錯綜複雜、微小而神祕的事件來自上帝的思想時,就禁不住嘖嘖稱奇。

本書並非認爲,神只存在於科學理論無法解釋的地方(God of the gaps)。相反,在填補理論中的空白處時,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神。每一章開篇都是一位某項領域專家的忠心見證,結尾則是一段禱告建議,並邀請讀者思考神的奇妙。《神用科學說話》提醒我們,所有的造物都屬於神,因此我們喜歡多多地了解它們。

評委:克里斯蒂·安德森(Kristie Anderson),邁克爾·菲利貝爾(Michael Philliber),安東尼·羅納(Anthony Rhone),安德魯·斯賓塞(Andrew Spencer)

公共神學與時事

獲獎書籍:吉姆·戴維斯(Jim Davis)和邁克爾·格雷厄姆(Michael Graham)合著,《大離教:誰在離開,他們爲什麼離開,怎樣才能讓他們回來?》(The Great Dechurching: Who's Leaving, Why Are They Going, and What Will It Take to Bring Them Back?),由宗德萬出版社(Zondervan)出版。

《大離教》深刻揭示了美國歷史上一個最重大的宗教轉變:數以百萬計的持不同神學教義的基督徒正在離開教會。這份全面的研究以數據爲導向,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究竟是哪些人在「脫離教會」,他們爲何離開,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和他們互動,吸引他們。若是想要理解這些統計數據所代表的活生生的人,這本書是必讀之物。

《大離教》絕非一本枯燥的社會學分析書籍,它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數據鮮活起來,幫助讀者更深的理解那些離開教會的人。戴維斯和格雷厄姆將嚴謹性與親和力之間的尺度把握得很好,既在學術上經得起推敲,又有牧者的敏感溫和。他們對社交媒體算法、心理健康和婚姻等話題的見解應能引發全國各地地方教會的反思和對話。

也許最重要的是,即使大離教的範圍之廣令人警醒,但是這本書依然爲我們提供了許多盼望的理由。《大離教》對教會領袖的勸勉經過深思熟慮,同時也告訴他們如何重新與離開教會的人建立連接。它將激勵並裝備基督徒更加信實地在這個文化時刻活出福音來。主沒有放棄這些他爲之而死的人,所以我們也不該放棄。

優秀書籍:凱蒂·J. 麥考伊(Katie J. McCoy)著,《做一個女人:女性身份之混亂與基督徒該如何回應》(To Be a Woman: The Confusion over Female Identity and How Christians Can Respond),由 B&H 出版社出版。

本書爲如何在當今圍繞性別和身份的那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種種討論中提供了充滿智慧和福音真理的見地。凱蒂·J. 麥考伊直面表現型性別身份背後的以自我爲中心的個人主義。她指出,聖經告訴我們,人是爲捨己之愛而造。《做一個女人》有條有理地從神學,生物學,哲學,社會學以及人際關係各個角度來探討女人和女孩是如何認識自我的。本書從學術角度來說很嚴謹,閱讀起來也不覺艱辛。作者尋究現代性別理論的根源,一直追溯到詆譭身體的古代世界觀。她指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督教觀點,在基督徒看來,每個人都有著神的樣式,值得尊重。

面對當今問題重重的文化論調,麥考伊敢於挑戰,並不卻步,然而,她對這些飽受性別認知錯誤困擾之人的同情躍然紙上。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她努力嘗試了解真正的人類體驗,遠不只是抽象地談論理論。《做一個女人》幫助讀者理解文化的混亂,用愛心說誠實話,將讀者帶向那位按照自己的樣式造男造女的獨一真神。如果想要知道如何以榮耀神且愛惜人的方式來面對身份混亂的問題,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評委:喬·卡特(Joe Carter),漢娜·丹尼爾(Hannah Daniel,),丹尼斯·格里森(Dennis Greeson),傑克·米多爾(Jake Meador)

大眾神學

獲獎書籍: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著,《不可能的基督教:爲什麼追隨耶穌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改變世界、通曉萬事,接受屬靈失敗和持續的苦悶吧!》(Impossible Christianity: Why Following Jesus Does Not Mean You Have to Change the World, Be an Expert in Everything, Accept Spiritual Failure, and Feel Miserable Pretty Much All the Time),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

何爲忠心的基督徒,大家對此看法不一。這麼多不同的標準,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經常在屬靈的爭戰上落敗。一天到晚,我們受到無數信息的轟炸,告訴我們必須做什麼、關心什麼。言下之意是,如果你不做 X 或不關心 Y,並且不公開表現出來,你就是個僞君子。然而,聖經並沒有呼召每個人都要激進地去參與每件善事。

這麼說並不是縱容冷漠——這是在承認我們是有限的受造。德揚的文筆素來清晰且敏銳,他的這本書將真信徒從重擔下解放出來,換上主的容易又輕省的擔子(太 11:30)。不管你信不信,順服主是可能的。討祂喜悅是可能的。你能完美地做到這點嗎?不會。你需要恩上加恩嗎?當然需要。你需要努力嗎?是的。但是,有可能做到嗎?絕對可能。耶穌從死裡復活並不是要讓他的子民時時刻刻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悔改的罪人可以在他的微笑下生活。這個時代充斥著許多聖經沒有提到的額外要求,壓的人喘不過氣來,《不可能的基督教》如同一縷清風,讓人精神振奮,耳目一新。

優秀書籍:珍·威爾金(Jen Wilkin)和 J.T. 英格利希(J. T. English)合著,《你是一個神學家:誠邀你了解神、深愛祂》(You Are a Theologian: An Invitation to Know and Love God Well),由 B&H 出版社出版。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神學家」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密不透風的圖書館和帶著眼鏡的智者。珍·威爾金和 J.T. 英格利希想要改變這種印象。他們認爲,每個奉耶穌之名的人同樣也有著神學家的稱號——談論神的人(a God talker)。作者們用智慧和溫暖,爲平信徒們解釋了各種「論」——基督論、聖靈論、教會論、末世論等等。了解上帝是誰,祂如何啓示自己,祂如何看待罪,祂如何救贖了祂的子民,以及祂將如何更新萬物。

這是一本適合初學者閱讀的好書,也是一本適合所有知道自己對上帝的理解總是處於起步階段的人閱讀的好書。《你是神學家》應該是教會門訓課程必備之資源。

評委:約書亞·查特曼(Joshua Chatman),克拉麗莎·莫爾(Clarissa Moll),胡安·桑切斯(Juan Sánchez,),馬特·斯梅瑟斯特(Matt Smethurst)

研經與靈修

獲獎書籍:利茲·埃德靈頓(Liz Edrington)著,《焦慮:尋找更好的故事》(Anxiety: Finding the Better Story),由 P&R 出版社出版。

青少年每天都面臨著那些讓他們害怕的念頭:「如果我笨手笨腳」「如果我失敗了」「如果我交不到朋友」「如果我瘋了」「如果別人不接受我」那我該怎麼辦?利茲·艾德靈頓的這本書從臨床角度來說很有說服力,造就人,很適合青少年讀者。在這本書裡,作者一再用聖經真理來回答問題,把讀者一次次地看到他們的身份來自那位從不焦慮的神。青少年會因爲絕望而拿起這本書,當他們讀完之後就會了解神救贖的故事,真真切切底感到祂的存在,同時還會擁有一套有效的工具和聖經思維方式來幫助他們抵抗焦慮。

作者使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通過新約舊約聖經來幫助青少年們理解上帝和他們自己的本性。青少年們將學會在照顧身體焦慮症狀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心靈的焦慮。他們會找到一個聖經思維框架,認識到他們的身份主要來自他們與基督的關係,而不是和焦慮的鬥爭。她的「焦慮工具包」爲讀者提供了即時實用的幫助。這本靈修書不僅僅對青少年非常合適,對所有受焦慮困擾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資源。

優秀書籍:麗貝卡·麥克勞林(Rebecca McLaughlin)著,《領航福音真理:忠心閱讀耶穌生平之指南》(Navigating Gospel Truth: A Guide to Faithfully Reading the Accounts of Jesus’s Life),由生命路出版社(Lifeway)出版。

如果你的聖經學習不僅僅教你理解一段經文,而且還給你一些工具,讓你能夠獨立讀完全部聖經並進行深刻的思考,那會怎樣?在《領航福音真理》裡,麗貝卡·麥克勞林從學者的角度告訴我們如何閱讀福音書,而不僅僅是關注每本福音書的內容。這本指南寫的極好,從頭到尾有著各種引人入勝的元素、貼近生活的事例和寶貴的點滴評註。雖然研究的重點是福音書,但是作者將整本聖經的經文信手拈來,穿插其間,十分貼切。

麥克勞林幫助讀者,讓他們能帶著智慧、信心和細心來解讀各種不同體裁的經文。她介紹福音書時,提到每一處「房間裡的大象」,讓讀者有勇氣直視這些熟視無睹的問題,不去忽略它們。她耐心地解答我們的問題,甚至是我們的疑問,她清晰地解釋歷史和背景,因爲她知道我們因著好奇心和渴望了解更多。

不管你是剛剛開始深入閱讀福音書的高中生或大學學生,還是熟讀福音數十載的成熟讀者,這本書對任何想要更好閱讀理解福音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十分好的學習指南。

評委:米西·布蘭奇(Missie Branch),克里斯汀·戈登(Christine Gordon),卡倫·霍奇(Karen Hodge),喬安娜·金布雷爾(Joanna Kimbrel),艾比·韋德沃思(Abbey Wedgeworth)

宣教與全球教會

獲獎書籍:安德魯·華爾斯(Andrew F. Walls)著,《來自西方的宣教運動:從出生到遲暮》(The Missionary Movement from the West: A Biography from Birth to Old Age),由埃爾德曼斯出版社(Eerdmans)出版。

無論你走到哪裡,西方福音派基督徒都要談論後基督教。有些人在哀慟,有些人在動員。在這樣一個時候,從全球和歷史角度來看宣教很有益。雖然安德魯·沃爾斯的《來自西方的宣教運動》不是爲了直接解決這些當代問題而寫,但是該書恰恰起到了這個作用,幫助我們超越那因短視造成的恐懼。

沃爾斯向讀者證明,早在基督教征服西方之前,它已經「在亞洲大部分地區及相當一部分的東非地區傳播開來」。之後,在現代宣教運動的影響下,西方教會爲我們現在所知的「全球基督教」做出了重大貢獻。後者是沃爾斯去世之後出版的著作之重點,由布賴恩·斯坦利編輯成書。該書收錄了沃爾斯關於西方宣教史的論文和演講。

沃爾斯以生命週期爲比喻,追溯了這一運動的複雜發展過程,包括對未知土地的發現、令人不安的殖民主義、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以及基督教在非西方世界的空前發展。宣教史應該給後基督教時代的西方帶來希望。當我們向世界各地的弟兄姐妹學習並與他們合作時,這段歷史也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優秀書籍:範斯·克里斯蒂(Vance Christie)著,《大衛·李文斯頓:傳教士、探險家、廢奴主義者》(David Livingstone: Missionary, Explorer, Abolitionist),由基督徒焦點(Christian Focus)出版社出版。

大衛·李文斯頓是基督教傳教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這位蘇格蘭醫生和傳教士先驅在 19 世紀將福音帶入非洲內陸的中心地帶,一路上,他記錄了當地的文化特色,發現了好些自然奇觀。他的驚人壯舉使他成爲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教會和社會的英雄。但近年來,人們開始質疑他的遺產並批評他的工作。

在這本詳盡的傳記中,萬斯·克里斯蒂對李文斯頓的一生進行了平衡的描述。通過對大量原始資料的全面研究,克里斯蒂開誠佈公地描述了李文斯頓及他的使命。讀者無疑會看到李文斯頓的缺點,但同時也會欣賞他的激情、信念、成就甚至幽默。這本深入淺出的傳記很可能成爲後世研究李文斯頓的必讀本。

評委:艾略特·克拉克(Elliot Clark),詹妮·曼利( Jenny Manley),康拉德·姆貝韋( Conrad Mbewe),J.D. 佩恩(J.D. Payne)

學術著作

獲獎書籍:布蘭登·史密斯(Brandon D. Smith)編輯,《正典中的三位一體:聖經、神學、歷史和實踐建議》(The Trinity in the Canon: A Biblical, Theologic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Proposal),由 B&H 學術出版社(B&H Academic)出版。

長久以來,有一種指責說基督徒將後來在基督教傳統中發展出來的三位一體概念強行套在聖經經文之上。即使是否認這些指責的基督徒,要駁斥這些說法並從聖經中找出三位一體的脈絡,似乎也不容易。《正典中的三位一體》爲好奇的基督徒、牧會者和學者提供了一種資源,讓他們看到聖經的神學內容極其豐富,三位一體的概念早就充盈其中。

本書有雙重優勢,其一是供稿人來自各個領域——他們爲各自的章節帶來了自己領域的真知灼見;其二是對聖經的系統性處理,照顧到了聖經的方方面面。這種方法幫助繁忙的牧師或教師能夠快速瀏覽特定章節,並了解三位一體的教義在該部分經文中是如何得到進一步闡述的。

優秀書籍:安德烈亞斯·J. 科斯滕貝格(Andreas J. Köstenberger )和格雷戈里·高斯韋爾(Gregory Goswell)合著,《聖經神學:從正典、主題和倫理方面來看聖經》(Biblical Theology: A Canonical, Thematic, and Ethical Approach),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

《西番雅書》的主題是什麼?聖經書卷的排序對我們對聖經的解釋有何影響?《瑪拉基書》爲我們提出了什麼樣的倫理觀?如果你曾經想要在自己正在閱讀或者教授的聖經裡尋找其神學概述,那麼《聖經神學》會爲你提供一份豐富的資源,幫助你找出每本聖經書卷的關鍵主題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

科斯滕貝格和高斯韋爾在本書討論中參考了副文本,甚至包括了正典書籍順序和書名這些細節。儘管這些細節並非受到聖靈的啓示,但它們影響著我們如何闡釋聖經,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歸根結底,《聖經神學》將倫理問題擺在了突出位置。真正的聖經神學必須將聖經的宏大敘事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我們當如何行」聯繫起來。這本參考書——尤其是爲聖經各卷書制定出的詳細提綱,供讀者快速參考——將對想認真研讀聖經的學生,牧師和教師大有裨益。

評委:保羅·全(Paul Jeon),賈里德·奧利芬特(Jared Oliphint,),菲爾·湯普森(Phil Thompson),克里斯汀·桑頓(Christine Thornton)和泰勒·特金頓(Taylor Turkingto)

歷史與傳記

獲獎書籍: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著,《重塑世界:1776 年如何創造了後基督教西方》(Remaking the World: How 1776 Created the Post-Christian West ),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

威廉·福克納說:「過去永遠不會死,它甚至還沒有過去」。安德魯·威爾遜的《重塑世界》將幾個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社會分析交織在一起,診斷並解釋了西方如何從 1776 年開始變成一個後基督教的世界,這是一本上佳之作。他對西方世界的局勢成因解釋的十分周全細緻,非常有說服力。

本書很突出的一點是,威爾遜堅持認爲,西方社會在拒絕基督教的同時,卻沒有提出任何替代品,而它們的反基督教選擇都明顯地帶著基督教的基調。這點發現讓他給出了一個充滿盼望的結論:比起後基督教時代的西方所提出的各種其他方案,基督教的福音給人更深刻的自由,它是真正的恩典福音,是自義和靠行爲稱義的解藥。現代西方視真理爲完全個人化的觀點,是個人建構出來的。相比起這種毫無意義的嘗試,福音給了我們真理的終極標準。

《重建世界》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文化護教書,每一位教會領袖都應該認真研讀。西方文化看上去來到了一個奇怪的斷裂時刻, 威爾遜的書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如何走到這步的,以及應該如何信實地走下去。

優秀書籍:科林·漢森(Collin Hansen)著,《提摩太·凱勒:屬靈和思想養成記》(Timothy Keller: His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Formation),由宗徳萬反思出版社(Zondervan Reflective)出版。

科林·漢森在追溯提摩太·凱勒的屬靈和思想發展歷程時,從一個陌生的視角爲讀者解讀了一位熟悉的人物。要真正了解凱勒,就需要讀讀他圖書館的藏書,而不僅僅是讀他的作品。漢森提供了一個路線圖。這本書以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了影響凱勒生命的那些主要人物——凱西·凱勒(Kathy Keller)、約拿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C.S. 路易斯、埃德·克羅尼(Ed Clowney)伊麗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理查德·洛普雷斯(Richard Lovelace)、芭芭拉·博伊德(Barbara Boyd)、史普羅(R. C. Sproul)等。

閱讀這本著作,就是再次與凱勒相遇,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一個單一的人物,而是一個在福音中不斷成長,爲福音塑造打磨出來的人。這部作品追溯了家庭、機構和摯友諸多方面對凱勒的影響,但對凱勒一生影響最大的還是他講道的中心:耶穌基督。

評委:克勞德·阿喬(Claude Atcho),西蒙內塔·卡爾(Simonetta Carr),唐納德·費爾貝恩(Donald Fairbairn),伊萬·梅薩(Ivan Mes),奧比·託德(Obbie Todd)

基督徒生活

獲獎書籍:約翰·斯塔克(John Starke)著,《雷霆的隱祕處:用與基督同在替代尋求關注》(The Secret Place of Thunder: Trading Our Need to Be Noticed fo r a Hidden Life with Christ),由宗徳萬反思出版社(Zondervan Reflective)出版。

當代人的惡習不是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而是要想讓所有人都知道。《雷霆的隱祕處》指出一個很明顯但往往被忽視的事實,就像指出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它迫使讀者思考他們是如何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的聖潔,而不是在私下裡與神獨處時尋求聖潔。

無論是一張精心佈置的清晨靈修照片,還是一篇關於上帝教導你的帖子——看似謙卑其實是在自誇,或者僅僅是希望讓人看見你在所有值得一提的特會上與值得一提的講員在一起,我們都可能爲了錯誤的原因爲尋求屬靈操練。約翰·斯塔克提供了一種更深刻、更安靜的方式,作爲尋求關注文化之毒的解藥。他提醒讀者,上帝不在鎂光燈下,而是在雷霆的隱祕處(詩 81:7)。他邀請我們從世界的關注中退後一步,在救主溫柔的注目中安息。

優秀書籍:耶思敏·L. 霍姆斯(Jasmine L. Holmes)著,《永不被拋棄:福音如何終結羞恥》(Never Cast Out: How the Gospel Puts an End to the Story of Shame),由 B&H 出版社出版。

撒但喜歡潛伏在陰暗的地方——在思想和情感的邊界處製造混亂。在那裡,是非界限並不明顯。羞恥就是這種陰暗的所在。

在《永不被拋棄》一書中,耶思敏·霍爾姆斯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她利用聖經的宏大敘事提出了一種關於羞恥的神學,揭露了撒但和他的伎倆。她對羞愧的類型和原因進行了細緻的分類,幫助讀者看清自己模模糊糊的負疚感,搞懂自己。在我們這個解構和離教的時代,霍爾姆斯邀請讀者體驗一種自由,這自由不是來自於離開教會的解脫,而是植根於福音的醫治力量。她從爲人父母的角度討論了羞恥感,爲如何養育容易產生羞恥感的孩子提供了幫助。

評委:馬修·博加(Matthew Boga)、溫弗里·布里斯利(Winfree Brisley)、梅根·希爾(Megan Hill)、伊麗莎白·伍德森(Elizabeth Woodson)

兒童讀物

獲獎書籍:勞拉·維夫勒(Laura Wifler)著,《像我一樣:一個關於殘疾和在每個人身上發現上帝形像的故事》(Like Me: A Story About Disability and Discovering God's Image in Every Person),由豐收兒童出版社(Harvest Kids)出版。

《像我一樣》是一個關於殘疾的故事,講述者目光敏銳,故事充滿同情和坦誠。故事聚焦寒冷冬日裡的一個家庭,告訴人們一個普遍真理:每個人,無論有無能力,都帶有上帝的形像。通過哥哥的視角,讀者目睹了有殘疾兒童的家庭生活所面臨的挑戰(小弟弟把哥哥的帳篷拆了,還狠狠地打了他)和歡樂(同一個弟弟給他最溫暖的擁抱,因爲「他比任何(他認識的)人都更真心實意地擁抱他」)。繪本溫馨動人,會讓孩子們手不釋卷,一讀再讀,整本書反覆在強調「能認識其他人,無論他長相舉止如何,都是一種榮幸」。

優秀書籍:艾莉莎·克萊門茨(Alyssa Clements)著,《萬物大小:巨大的星系、微不足道的夸克和我》(The Size of Everything: Ginormous Galaxies, Itty-Bitty Quarks, and Me)由丁道爾兒童出版社(Tyndale Kids)出版。

《萬物大小》按照從微觀到銀河的大小順序,講述了上帝創造的各種有趣的事實。你知道霸王龍有校車那麼大嗎?你知道木星的紅斑是地球的兩倍?雖然人類既不是上帝創造中最大也不是最小的生物,但這本書解釋了我們作爲上帝形像承載者在受造界中擁有獨特的位置。那些不喜歡體驗敬畏和驚歎之情的讀者應該遠離《萬物大小》這本書。

評委:金格·M. 布隆伯格(Ginger M. Blomberg),傑森·杜辛(Jason Duesing),貝茜·蔡爾茲·霍華德(Betsy Childs Howard),夏爾·沃克(Shar Walker)

藝術與文化

艾麗莎·由紀子·魏克布羅特(Elissa Yukiko Weichbrodt )著,《救贖視覺藝術:觀察及學習藝術之基督徒指南》(Redeeming Vision: A Christian Guide to Looking at and Learning from Art),由貝克學術出版社(Baker Academic)出版。

《救贖視覺藝術》向「基督徒觀看者」提出了明確的福音使命:在了解和學習藝術作品時,要「愛主你的神」和「愛你的鄰舍」。通過這種方式,本書闡明並示範了一種探究圖像的方法,這種方法既能解釋圖像對我們的深刻影響,又能幫助我們向世界伸出援手。

魏奇布羅特的散文平易近人,解釋清晰明了,論述面面俱到,以至於你可能不會意識到她的理念非常強大,可以重塑基督徒與藝術的關係。《救贖視覺藝術》爲讀者提供了觀察的工具,擴展了讀者對歷史、全球和當代藝術的了解,並探討了視覺文化與社會和歷史問題之間的糾葛。但是,在藝術鑑賞、擴大視野和誠實反思等問題之前和之外,魏克布羅特提出了一種深具基督教色彩的視覺文化取向——因爲福音改變了我們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

優秀書籍:傑里米·S. 貝格比(Jeremy S. Begbie)著,《多上加多:在簡化主義世界中藝術的神學應許》(Abundantly More: The Theological Promise of the Arts in a Reductionist World),由貝克學術出版社(Baker Academic)出版。

傑里米·貝格比已經是當代「藝術與神學」討論中一位最可靠的優秀代表,他的最新作品也不會讓人失望。即使以貝格比的高標準來看,《多上加多》提高了標準,以及時、有益和神學上嚴謹的方式推動了對話。這本學術著作內容豐富,尖銳地指責了當代簡化主義和唯物主義精神。但本書大多數篇幅是以令人信服的正面論據,論證了藝術如何挑戰這些傾向,並有力地見證了那廣闊、無限和美麗的三位一體上帝。

評委:梅麗莎·舒伯特·約翰遜(Melissa Schubert Johnson),喬舒亞·萊文塞爾(Joshua Leventhal),布雷特·麥克拉肯(Brett McCracken),泰勒·沃利(Taylor Worley)

處女作

獲獎書籍:馬修·T. 馬滕斯(Matthew T. Martens)著,《改革刑事司法:一個基督徒的提案》(Reforming Criminal Justice: A Christian Proposal),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

近年來,在美國人的詞典中,也許沒有哪個詞比「正義」包含著更多的意思了。它承載著許多份量——熾熱的情感、受挫的希望,對某些人來說,還有一種西西弗斯式的疲憊。實現正義可能嗎?

或者說,我們的制度是否已經支離破碎到一個地步,我們需要拋棄它、重新開始?

馬修·馬滕斯的回答是:是,也不是。他帶領讀者走進這個系統,從犯罪,挑選陪審團,到量刑,一一道來。他用故事和統計數據來解釋這個系統應該如何運作以及它是如何崩潰的。所以,這本書是用一種實用的、充滿盼望的方法來看待這個問題重重但並非不可救藥的系統。

在某種程度上,全體美國人都參與了我們的司法系統——從投票到擔任陪審團成員。作爲基督徒,我們可以帶著智慧、平安和盼望參與其中。當我們指著那位使我們爲義的上帝之完美公義時,我們可以好好地愛我們的鄰舍。馬騰斯告訴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優秀書籍:艾米·白·李(Amy Baik Lee)著,《歸家之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如何鞭策我們過好現在的生活》(This Homeward Ache: How Our Yearning for the Life to Come Spurs On Our Life Today),由 B&H 出版社出版。

艾米·白·李是一位令人驚歎的作家。她的遣詞造句精妙,捕捉到了許多人無法形容出來的感受。因此,《歸家之痛》既是一部永恆的作品,又與我們當前躁動不安的文化十分接軌。艾米·白·李鼓勵讀者直面胸中的不滿、那個只有神才能填滿的內心空洞、那份對美好永恆的「歸家之痛」,從而在當下過上更充實的生活。她仔細地探究聖經真理,耶穌之美躍然紙上。本書十分有說服力,又給人安慰,是一本真正的真、善、美之書。

評委:艾米·迪馬坎傑羅(Amy DiMarcangelo),珍·奧什曼(Jen Oshman),格雷格·菲蘭(Greg Phelan),喬丹·雷諾(Jordan Raynor),莎拉·埃克霍夫·齊爾斯特拉(Sarah Eekhoff Zylstra)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Gospel Coalition 2023 Book Awards.

TGC(福音聯盟)透過多媒體資源、文字內容、活動、書籍出版和國際化的拓展,希望把耶穌所發出的付代價的呼召(太16:24)和基督所賜下的安慰分享給這時代的基督徒。耶穌基督的福音既給我們反文化的挑戰,又是一個對所有聽到的人所發出的邀請。
標籤
福音聯盟
圖書獎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