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過的不是與世隔絕的日子,你肯定聽過泰勒·斯威夫特的《不再迷惘》(Out of the Woods)。這首歌講述了泰勒與單向組合(One Direction)某位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是一首製作精良的流行音樂作品。不少歌手和樂隊都翻唱過這首歌,其中包括基督教音樂組合「爲君王與國度」(For King and Country)。
這首歌的視頻在 2017 年新年除夕首映,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已突破 2 億。視頻中展現了一連串變幻的場景:山脈、森林、雪地、海洋,泰勒在這些場景中經歷磨難,努力掙脫周圍環境帶來的重重困境。
《不再迷惘》講述了一段瀕於破裂的愛情故事,在這段影片裡,我們看到一對戀人如何努力解決問題,修復關係。但在音樂視頻末了,卻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轉折。
渾身泥濘、疲憊不堪的泰勒終於掙扎著走出困境時,她在海灘上看到了另一個完好無損的「自己」。她將手搭在這個「分身」的肩膀上,音樂戛然而止,屏幕上浮現出這樣一段話:
她失去了他,
卻找到了自己。
而這,就是一切。
短短几分鐘,寥寥三行字,這首歌就鮮活地展現了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說的「表現型個人主義」。這種理念認爲,人生意義在於找到自己,展現獨特個性。你需要突破他人強加給你的種種束縛,「找到真我」。人活著,最終目標是成功做到這點,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獨特,向世界展現真實的自我。
這是 21 世紀美國文化的主流價值觀,所以當我們看到流行音樂偶像通過歌曲來詮釋這個主題,並不會感到意外。
「她失去了他」——換句話說,這段感情以失敗告終。他們終未能走出困境。按照大多數愛情故事和情歌的套路,你可能會認爲這應該是一首悲傷的愛情輓歌。
但是……
這就是關鍵的轉折點,這就是泰勒·斯威夫特所要傳達的「好消息」。「她找到了自己」——請注意,這段破碎的感情並非悲劇收場,因爲正是這場失敗讓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泰勒從林中走出,唱著這段感情如何走向終點,但正是這種「終結」讓她重獲新生。
現代人會特別對《不再迷惘》的結局產生共鳴。如果說生命的最高追求是發現自我,那麼我們的一切——包括人際關係,都必須重新圍繞著自我發現和探索這個主題展開。這樣看來,一段感情的破裂如果能促使這種關鍵的自我覺醒,反倒成了一件好事。
爲什麼泰勒的這首歌能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因爲在人性最深處,我們都渴望被徹底理解、被完全接納。而「了解自己」「愛自己」似乎提供了一條捷徑,讓我們不必再依賴他人來獲得幸福。
這首歌的結局還暗示著,生活中的所有磨難都是通向自我發現這個宏大故事的組成部分。「而這,就是一切」——關於自我發現的宏大敘事,似乎超越了所有曾經的心碎與傷痛。
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是一條捷徑,但這種「自我發現」帶來的幸福感往往稍縱即逝:
在這一點上,基督教的核心信息雖然認同《不再迷惘》所表達的那種內心渴望,卻對歌中提供的解決方案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是的,聖經告訴我們,的確存在一個能讓我們理解所有磨難的宏大啓示。但這個故事的核心是以神,而非以自我爲中心。這個故事不是關於我們如何尋找自己、拯救自己,而是神如何尋找、拯救不配得救的罪人;不是關於如何展現我們的自我價值,而是神如何通過神子的捨己向世界彰顯祂的恩典。
更值得深思的是,耶穌曾說過一句話,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很違反直覺:「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爲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 10:39)
我有些朋友關注泰勒·斯威夫特的音樂生涯。他們告訴我,泰勒的歌曲創作就像一段故事:早期的歌曲可以概括爲「尋找一個能永遠滿足我的人」;後來的歌曲轉向了心碎,「哀嘆也許永遠無法在生活和愛情中找到意義」;現在,她的歌曲則在宣告:「我自己就擁有獲得幸福所需的一切」。
現在的問題是,她是否會進入第四個階段:「我一直找錯了方向。」正是在這個階段,藉著神的恩典,那些尋找幸福的人可能會停止向內看,開始向上看。
那個召喚我們走出罪惡和破碎之地的福音,會重寫泰勒·斯威夫特音樂錄影帶最後的那幾行字:她失去了自我,但她找到了祂,而這,才是真正的一切。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aylor 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