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來自世界各地區的 5000 名與會者將齊聚韓國,參加由洛桑運動(Lausanne Movement)主辦的第四屆世界宣教大會(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屆時還有數千人將通過衛星站點在網上參加。
今年是第一屆洛桑大會召開 50 週年,當年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作爲大會的總設計師,在大會上發表了《洛桑信約》(Lausanne Covenant)。這份文件至今仍是全世界福音派的集結號。(請參閱我精選的一些語錄)。
四月期間,洛桑運動發佈了「大使命狀況」(The 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該報告彙編了來自全球 100 多位撰稿人的幾十張圖表和文章,根據當前的趨勢審視了世界基督教,旨在加強福音派宣教事工,向世界宣講基督,展示基督。
該報告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和大多數合作項目一樣,本報告也有優有劣——有些文章非常精彩,有些文章盡職盡責地總結了當前的思想,沒有新的突破,還有幾篇文章發表了不合格的言論,或者偏離了《洛桑信約》持守的神學思想,進入有爭議的神學討論範圍。
通讀這份報告之後,我注意到有四大主題不斷出現——現代世界中值得思考的宣教四個方面。
《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中的這張圖讓我大吃一驚——從 1900 年到 2050 年,基督教的分佈地區發生了變化。
基督教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蓬勃發展,在歐洲、北美衰落,這已不是什麼祕密(樂馬可、菲利普·詹金斯 [Philip Jenkins] 等人都曾指出過這一點),但這張圖捕捉到了這一轉變的重要意義。預計到 2050 年,非洲將成爲全球基督徒比例最高的地區。
這對跨文化宣教意味著什麼?德西奧·德·卡瓦略(Décio de Carvalho)、拉里和斯蒂芬妮·卡夫(Larry and Stephanie Kraft)、斯蒂芬和羅斯瑪麗·姆博戈(Stephen and Rosemary Mbogo)撰寫的文章《多中心化全球宣教》(Polycentric Global Missions)基於葉艾倫(Allen Yeh)的重要成果,表明現在的宣教工作是「從每個人到每個地方」。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在傳福音和社會事工方面的合作顛覆了傳統的地域劃分。
我們可以從幾篇文章中看到這種發展,其中一篇「亞洲的崛起」(Rise of Asia)由幾位亞洲學者合著,羅奉仁(Bong Rin Ro),巴布·卡里姆庫蒂卡爾·韋爾蓋斯(Babu Karimkuttickal Verghese)和楊鳳崗(Fenggang Yang),討論了同一國家裡的跨文化宣教事工。其中一個例子是:印度 60%以上的宣教士在本國服事,向不同語言和文化的民族傳教。這個現象意味著,在世界各地,宣教士向所有民族傳福音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關係、財務方面的合作也不斷地在加深。
貫穿這些文章的另一個主題是全球北方國家機構信任度(包括宗教組織之間的信任度)的下降,這種情況往往會阻礙宣教事工的效果。
安德魯·洛夫(Andrew Love)、凱文·穆里提·恩德雷巴(Kevin Muriithi Ndereba)和瑪麗·喬·夏普(Mary Jo Sharp)闡述了宗教多元化對福音客觀真理的挑戰,曼弗雷德·科爾(Manfred Kohl)、拉扎勒斯·菲裡(Lazarus Phiri)和埃弗雷姆·滕德(Efraim Tender)也發表了精彩的文章,他們將正直作爲門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者對許多教會領袖的僞善以及某些教會和組織的腐敗行爲表示遺憾,並指出「我們未能體現正直,我們的整體生活也沒有遵循耶穌的教導,這些失敗讓福音缺乏可信度。」
我們必須渴望用福音的真理來刺透道德相對主義的烏雲,見證必須來自健康的機構和個人,他們效仿被釘十字架而且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過去幾年裡,許多朽敗已經顯露出來,我很欣賞這份報告強調機構健康,重建機構的重要性。
本報告圖表中的人口變化不僅顯示了基督教在從北方向南方流動,還顯示了世界人口的其他趨勢:世界各地的移民率、流離失所者、散居國外的宣教士等等。我們看到印度的中產階級正在崛起,中國的中產階級則停滯不前,而全世界僅能維持生存的貧困人口則明顯減少。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隨著出生率的下降和預期壽命的延長,老齡化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響世界的每個地區。教會必須面對非常年輕的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和日益老齡化的歐洲、北美、亞洲。
這些人口結構的變化是一個縮影——我們忠心跟隨耶穌,這個縮影讓我們對宣教領域有些了解。在繼續福音事工時,這些數據爲我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
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重大神學挑戰是一個人類學問題:人之爲人,是什麼意思?本報告從新興技術、假定身份、性行爲、醫療干預等方面探討了關於人的問題。多篇文章關注超人類主義、人工智能、性別與性、生物技術與基因編輯等話題。
作爲對人類學問題挑戰的自然後續,在這篇報告裡,我們看到討論數字生活的部分——反思網絡連接、社交媒體算法的最新發展,以及人類的自我認知,「數字社區」如何影響教會和我們的使命。這些文章大多認識到人類的聰明才智,也注意到人在創造和使用工具方面有偶像崇拜的傾向,指出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開啓了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緊迫問題的話題。
我的理解是,數字時代的事工——讀經、門訓、實體教會等等——必須源自對聖經所描繪的人性之深刻全面的理解,而不是源自當今世界經常出現的從簡化主義、唯物主義、技術主義視角理解的扁平人性。
今年 9 月,來自世界各地的福音派人士將在首爾舉行歷史性的聚會,我期待看到合作的成果。願那賜各樣美好恩賜的天父,賜給我們來自上面的智慧;願聖靈用熱情和憐憫充滿我們,讓我們順服耶穌君王的命令。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4 Themes in Lausanne’s 『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