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在挫折感中沒有未來:學習在我們的苦難當中喜樂
2018-11-19
—— D. A. Carson

在前往澳洲的旅程中,我遇到一位曾經被神大大使用,在三個非洲國家傳福音和植堂的聖公會主教,他有時候被稱爲「坦桑尼亞的使徒」。

自他從非洲的宣教工作「退休」後,他在美國設立了一間神學院。但當我見到他時,他罹患帕金森的病,並且已經嚴重到不能說話了。他只能透過顫抖的手比劃出的大寫字母溝通,但幾乎無法辨認,一個字他時常要畫個三、四次,我才能明白他說的。

我們「聊了」些他的內心事——至少我確實「聊過」,而且試著以他能夠表達是或否的形式來問他我大部份的問題。在我與他度過的短暫時刻裡,我感受到一位信仰堅定的人,我鼓起勇氣問他是如何面對疾病的:經過幾十年大有果效的事奉之後,他怎樣處理他自己的苦難所帶來的試探,就是感到他如今毫無用處和無法結出果子?

在我搞懂他的話以前,他寫了兩次他的回應:在挫折感裡沒有未來。

與神和好

在聖經裡,特別對神的百姓來說,苦難是管教最主要的形式。

在羅馬書第五章中,這樣的管教和「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相關,也與其產生出什麼樣的品格相關。保羅開始揭示出因信稱義教義的一些含義,稱義在他的思想中有一定的優先性——並非必然是所有其他基督教教導都圍著這要點轉,而是進入基督徒生命和作門徒的入口。「所以,我們既然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羅5:1)。

與神和好是我們最缺乏的事,正如保羅在此書開始時努力證明的,我們按本性抉擇都在神的忿怒之下,而寫給羅馬人書信的戲劇,就像整本聖經的戲劇一樣,都在說只會招致神忿怒的悖逆者要怎樣才可以與神和好。

以神爲樂

答案就在耶穌基督的福音裡,就是祂到來、死亡和復活的好消息。神差祂來代替我們死,「好在現今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爲義,又稱信耶穌的人爲義」(羅3:26)。因爲基督所背負的,那些相信他的人被「稱爲義」:他們是被聖潔的神親自稱義的,不是因爲他們是義人,或因爲他們的罪無關緊要,而是因爲基督代替了他們的位置。保羅寫到:我們「因信稱義」的結果,就是「我們透過我們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

這一切都是神恩典的工作,儘管祂忿怒,祂的憐憫仍將這我們不配得的恩惠賜給像我們這樣貧窮的罪人。保羅繼續講到,這是透過耶穌,「我們也憑著信,藉著他可以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羅5:2),這當然是無比喜樂的原因。

這意味著我們於此於今不僅僅與神和好了,而且有一天必要在祂完全的榮耀中見祂,這就是保羅加上這句話的意思:「並且以盼望神的榮耀誇口」(羅5:2,新漢語譯本)。「盼望」這個詞在這裡不單純意謂可能,而是特定的遠景,我們所誇口的是有一天看到神榮耀的遠景。

證實

所以眺望遠景會改變我們一切優先次序,在這墮落的世界裡最大的安慰目前在進度上落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現有的環境如何與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信仰、我們與神的和好和看見祂的遠景有關。所以保羅堅持,我們不僅在神榮耀的盼望中喜樂,而且「不但如此,我們也以患難誇口,要知道患難生出忍耐,忍耐生出老練,老練生出盼望」(羅5:3-4,新漢語譯本)。

那麼,這就是一種苦難哲學,一種同時與現在我們享受的救恩和當神的榮耀完全顯現時救恩完成相結合的遠景,像體能訓練的紀律一樣,苦難會生出毅力。

這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因爲苦難可以生出怨言和不信。但是當苦難與第1-2節的信心交織在一起,並樂於與神和好時,苦難就會生出忍耐。我們信仰的持久力無法被證實或發展,要直到被苦難考驗後才能如此。

感受到基督

但是當忍耐迅速增長,「老練」就形成了。老練這個詞暗示了「證實」,被「證明」或「驗證」達到了某種成熟度,就像被火提煉的金屬。隨著老練或「證實」形成,盼望花開了:我們對神榮耀的期待(第2節)得到了滋養和堅固。

這盼望「是不會令人蒙羞的」(羅5:5,新譯本)——這不是幻覺,所以盼望永遠不會把我們留在困境裡,對我們愚蠢的信仰感到羞恥,遠得很呢!這盼望的目標是確定的,盼望已被堅固,而且證實了令人滿意,「因爲神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5:5,新譯本)。

聖靈賜給了信徒,作爲頭期款和全額產業的憑據,有一天都會是我們的。這位聖靈是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的媒介:這就是感受到基督,而保羅在其他地方表明,這種對神愛的豐滿的經歷,是基督徒成熟的必要成分,是要爲此禱告的(弗3:14-21,特別是17-19節)。這種對神的愛的經驗還不是神異象的全部,但這完全令人滿意,而且堅固了盼望,並且把我們的苦難放在光明之處,有一定存在的「感覺」。

基督透過苦難成長

有某種特定的成熟只有透過苦難的磨練才能達到。

耶穌在地上生活的日子裡,他向能拯救他脫離死亡的那一位獻上禱告和祈求,因爲他敬虔的順服而蒙垂聽。雖然他是聖子,他仍舊從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既然達到完全,他就成了所有順從他的人得到永遠救恩的根源。(來5:7-9,新譯本)

這個說法不是說耶穌在他受苦難之前不順服,而是在他道成肉身狀態中,他也必須學會順服的功課,順服的程度唯有透過苦難才能達到。從此意義來說,成長到「完全」:不是說他在受苦難之前是不完美的,而這沒有達到的完全,是以他人類或人性的身分上的完全來說的、此生對他天上父神的順服,只能透過苦難的火來達到。

他達到的這種「完全」,結果不僅僅是「他就成了所有順從他的人得到永遠救恩的根源」,同時也是他能夠「同情我們的軟弱,他像我們一樣,也曾在各方面受過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

如果即使是耶穌都「從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可怕的誤解就會是——或是傲慢!——假定我們應該免除?

在他所受的苦上有份

確實,這就是在羅馬書第五章裡清楚闡述的一系列價值觀,以及在希伯來書第五章所勾畫出耶穌的例子,說明了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第3章裡的強烈說法,他掂量了一下世界所給的一切,對比一切他在基督耶穌裡所擁有的,並下了結論:

不但這樣,我也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爲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爲了他,我把萬事都拋棄了,看作廢物,爲了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而是有因信基督而得的義,就是基於信心,從 神而來的義。

——腓3:8-9,新譯本


但這不是一成不變的:保羅致力於他對基督耶穌認識的增加,所以他加上:「使我認識基督和他復活的大能,並且在他所受的苦上有分,受他所受的死;這樣,我也許可以從死人中復活」(腓3:10-11,新譯本)。因此,我們怎樣面對考驗和磨練的苦難,並不只是取決於一點點我們所關注的事物。

這位聖公會的主教:「坦桑尼亞的使徒」確實是對的,他理解羅馬書第5章和希伯來書第5章,在挫折感中沒有未來——但我們在基督裡有美好的未來。


原文刊載於渴慕神網站:There Is No Future in Frustration:LEARNING TO REJOICE IN OUR SUFFERINGS

譯:楊忠道;校:講道翻譯團契

D. A. Carson(卡森 )是三一福音神學院(位於伊利諾伊州迪爾菲爾德鎮)的新約研究教授,也是福音聯盟(TGC)的聯合創始人、福音聯盟的主席,著有多本書;和妻子喬伊有兩個孩子。
標籤
恩典
苦難
耶穌基督
信心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