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世代咒詛的真相
2025-02-11
—— Isaac Makashinyi

在非洲,許多人生活在一個充滿巫術信仰和習俗的世界裡,這其中就包括世代咒詛。他們篤信祖先的靈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個人和家庭一旦遭遇不幸,就認定是某個心懷惡意的人或邪靈作祟。每當他們尋求幫助時,總會把不幸歸咎於咒詛。凡是看起來像遺傳的問題,人們都傾向於認爲是世代咒詛在作怪。

一些自封的先知常常宣稱,他們既能看透他人的過去,又有能力解除咒詛。

世代咒詛的定義

根據《韋氏詞典》,「世代」是「從祖先開始的世系中的一步;父母出生到子女出生之間的時間。」在韋氏詞典中,我們還了解到,「咒詛」是「祈求或召喚災禍降臨到某人身上的禱告」。

由此可見,「世代咒詛」指的是一個人的祖先過去的行爲、信仰或習俗所帶來的累積影響,是祖先的行爲、信仰和罪過世代相傳的結果。

如今,我們發現一種關於「打破咒詛」的新教導和事工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開始認爲自己是世代咒詛的受害者。

世代咒詛的教導已滲入主流基督教

如今,世代咒詛的教導在眾多基督徒中間廣受歡迎和認可。已故的德里克·普林斯(Derek Prince)大力推廣這一教導,並借助公開講道和媒體使其迅速傳播。雖然他已離世,但他的教導仍在繼續影響著人們。

當前流行的說法認爲,只有認罪悔改,承認祖先和前人所犯的一切罪,才能打破世代咒詛。但這顯然不切實際,因爲沒有人能夠知道,更別說記得那些素未謀面的祖先究竟犯過什麼罪。

「世代咒詛」這種觀念之所以盛行,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人不願爲自己的過錯負責。心理學理論讓人們相信,他們不是真正的罪人,而是社會和父母(特別是父母)的受害者。那些傳播這種觀念的人聲稱自己能夠破除咒詛。在這個追求快速見效的時代,能夠迅速改變道德品性的承諾自然特別吸引人。

聖經有沒有教導世代咒詛是真實存在的?

舊約聖經中有四處經文提到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20:5,34:7;民 14:18;申 5:9)。

許多人認爲《申命記》5:9 是在教導「世代咒詛」。但這真的是這段經文要表達的重點嗎?這樣的解讀恰當嗎?經文說,對於恨神的人,神的忿怒會追討到三四代,但對於愛神的人,祂的憐憫卻要延及千代。請留意這個鮮明的對比。這段經文的重點並非要說明將有多少代人會受到祝福或咒詛,而是要表明神的憐憫遠遠超過祂的忿怒。不過,這似乎仍在暗示無辜的人可能會因父輩的罪而受罰。

世代咒詛的概念及其應用

有種說法認爲,咒詛只會臨到那些恨神的人。然而,當前存在兩種看似互相矛盾的觀點:「如果是神降下咒詛,祂爲什麼還要破除這咒詛呢?」另一種觀點則認爲「求神幫助打破這所謂的咒詛,實際上是在要求神違背祂自己明確的旨意。」

在《申命記》24:16 中,神明確表明,祂會懲罰後代是因爲他們重蹈了先祖的覆轍,而不是因爲先祖犯了罪就懲罰後代。

就那個生來瞎眼的人來說,他的失明既不是因爲他自己的罪,也不是因爲他父母的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爲。他的殘疾是爲了顯明神的榮耀。

因此,我們應當駁斥任何與此相違背的解釋。所謂的世代咒詛實際上是人性的一種表現,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結果。真正代代相傳的是行爲的後果,而不是什麼咒詛。

即便世代咒詛真的存在,也已經被基督完全打破了,因爲我們所領受的是神的憐憫,而不是咒詛。

這種教導帶來的危害

這種教導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否認了基督的完全和贖罪恩典之約。它還讓人有了推卸責任的藉口,不必爲自己的過錯、罪行、缺陷負責,反而把責任推給別人。

它不僅破壞了家庭結構,助長了個人主義,還強化了泛靈論的信仰體系。

更糟糕的是,宗教反而淪爲了一些人謀利的手段。

邪惡與十字架的大能

我們永遠不要低估超自然世界的誘惑力和神祕感。善與惡之間的爭戰絕非兒戲,因此我們必須在神和祂的話語中深深扎根,堅立不移。

我們也絕不可輕視十字架的大能。在基督裡,我們已經成爲新造的人,與祖先之間那些屬靈的羈絆已經完全斷開。

最後我們還要謹記:神的大能至高無上。任何行爲或信仰都不可能凌駕於神的計劃之上,因此我們必須以堅定的態度抵擋魔鬼。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非洲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Truth Behind Generational Curses

Isaac Makashinyi(艾薩克·馬卡希尼)是贊比亞盧薩卡(Lusaka, Zambia)埃馬斯代爾浸信會(Emmasdale Baptist Church)的主任牧師,同時擔任盧薩卡神學院(Lusaka Ministerial College)的教務長。他還在非洲基督教大學(African Christian University)擔任兼職講師,並擔任贊比亞神學期刊《贊比亞更新》(Reformation Zambia)的副主編。艾薩克與妻子舒佩(Shupe)育有一女一子。
標籤
靈恩
世代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