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基督徒经典著作
瑪利亞是神的母親嗎?
2024-04-25
—— Hunter Hindsman

編注:就像 C.S. 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瑪利亞是「上帝之母」

這句話可能會讓福音派信徒很不舒服。對某些人來說,這意味著偶像崇拜。然而,肯定瑪利亞是神的母親與瑪利亞本人毫無關係。這與她的兒子耶穌的本性息息相關。這種古老的稱呼瑪利亞的方式承認耶穌確實是肉身的上帝。

五世紀初,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托流(Nestorius)和亞歷山大主教區利羅(Cyril)之間爆發了一場關於基督的位格和本質的爭論。聶斯托流拒絕稱瑪利亞爲 Theotokos,這個希臘詞的意思是「神的孕育者/神的母親」。區利羅以《論基督的合一》(On the Unity of Christ)作爲回應,這是正統基督論的經典著作,這本書以他本人(「發言人 A」)與另一位基督徒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

十五個世紀後,再看這場辯論的雙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教會在歷史上是如何談論基督的。

《論基督的合一》(On the Unity of Christ

亞歷山大的區利羅(Cyril of Alexandria)

五世紀初,基督教世界陷入了自上個世紀阿里烏派危機以來最激烈的神學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基督的位格,以及如何將神性和人性在耶穌身上結合起來——既不分裂祂的主體性,又不將祂的人性還原成沒有血肉的非實體。這些爭論很快就演變成了亞歷山大和君士坦丁堡兩大教會之間的衝突,以及兩位大有能力的主教區利羅(逝於 444 年)和聶斯托流(逝於約 452 年)之間的衝突。

聖弗拉基米爾神學院出版社(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151 頁。

聶斯托流觀點

聶斯托流認爲,稱瑪利亞爲「神的孕育者」表達了天父的話語與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之間過於緊密的聯繫。特別是,它不恰當地將在時間中出生、變化、學習和受損等事情歸於神性(53 頁,107 頁)。聶斯托流以爲他在捍衛正統,但區利羅認識到聶斯托流其實是破壞了信仰的基礎。

聶斯托流否認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相反,他認爲道的位格與耶穌基督的位格之間是一種更爲鬆散的關聯。在聶斯托流看來,耶穌與三位一體中第二位格的關係就如同亞伯拉罕等信徒與第二位格的關係一樣,只不過耶穌做的比任何人都完全(68頁)。因此,在聶斯托流的體系中,道成肉身不是在種類上,而是在強度上獨一無二的。耶穌並不是真正以凡人肉身出現的神,而只是一個與聖言有獨特關係的人(52 頁)。因此,聶斯托流願意稱瑪利亞爲「基督之母」,而不是「上帝之母」。

箇中利害?

區利羅認識到聶斯托流立場的危險性。在他看來,教會如果否認瑪利亞是聖母,就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他解釋道:

當他們說神的話語沒有道成肉身,或者說沒有以肉身從女子所出,他們就讓救贖計劃完全破產了……如果沒有道成肉身,那麼死亡的掌權就不會被顛覆,罪也不會被廢除,我們仍然會被第一個亞當的過犯所禁錮,毫無可能回到一種更好的狀態;而這種回歸是我們所有人的救主基督替我們贏來的。(60 頁)

如果耶穌不是真正道成肉身的神,那麼神與人之間就沒有和好。

同樣重要的是,區利羅認爲聶斯托流的立場缺乏聖經依據(51 頁)。在《論基督的合一》中,區利羅引用了大量聖經經文,以證明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天父永恆的聖子(133 頁)。他引用的經文包括:

  • 《出埃及記》 3
  • 《詩篇》22,45:6–7
  • 《馬太福音》22:42–45
  • 《約翰福音》1:1–18,3:31,17:5
  • 《哥林多前書》15:49
  • 《以弗所書》4:5
  • 《腓立比書》2:5-11
  • 《歌羅西書》1:15-20
  • 《希伯來書》1:1-5,2:17,12:1-2
  • 《約翰一書》4:1-2

區利羅用許多經文來證明瑪利亞之子是天父永恆之道這一奇妙的奧祕,這些經文只是他引用的一些例子(109 頁)。

因爲耶穌是以馬內利,即「神與我們同在」,所以瑪利亞是神的母親。

解讀福音書中的記載

區利羅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引用的一處經文是《腓立比書》2:5-11。根據區利羅的解釋,聖言不是通過摒棄其任何方面的神性,而是通過承擔人性的侷限性來虛己。區利羅繼續解釋道,在承擔人性的過程中,耶穌的神性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他補充說,耶穌既沒有從瑪利亞那裡繼承神性,也沒有因爲道成肉身而使自己從屬於天父(86 頁)。相反,正如區利羅所評論的:

身爲獨生子的道雖然是神,受生於神,是聖父的「榮耀所發的光輝,本體的真像」(來 1:3),但祂成了人。祂沒有把自己變成肉身,祂的本性沒有任何混雜或混合,或諸如此類的東西。但祂甘願虛己,「爲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來 12:2),祂也沒有蔑視人性的貧乏.......祂是神,卻取了我們的樣子;祂是主,卻取了奴僕的樣式。這就是我們說他成爲肉身的意思。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們也肯定,童貞女是神的母親。(55 頁)

兩種本性在一人身上聯合,這深不可測的奧祕構成了區利羅整個救贖概念的框架(60 頁)。「簡而言之」,區利羅聲稱,「(耶穌)拿走了我們所有的,將它們變成了他的,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他的一切」(59 頁)。

很明顯,瑪利亞生下的嬰兒弱不禁風,那麼區利羅是怎麼理解這一點的呢?他求助於福音書的見證,因爲福音書對將「所有神性和人性的特徵」都加到基督一人身上的做法毫無任何問題(68 頁)。區利羅承認人性的弱點「顯然不能與道聯繫在一起,如果我們僅僅看到它的全身赤裸,而沒有看到這是成了肉身的道」,然而,耶穌就是道成肉身。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基督的人性來理解祂的苦弱。例如,關於基督所受的苦難,區利羅寫道:

因爲祂的本性是神,所以我們看祂是超越一切苦難的。爲了將失喪之人拯救出來,祂選擇受苦,所以祂取了世人的樣子,在各方面都與他們一樣,以肉身從女子所出。正如我所說的,祂爲自己取了一個能夠經歷死亡,並能死而復活的肉身,這樣祂就既可以保持超越性,但又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中受苦。於是,祂就拯救了失喪的人(太 18:11),並宣稱:「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爲羊捨命」。(127 頁)

因爲基督是完全的人,所以祂可以代替我們受苦受死;因爲祂又是神,生命就在祂裡頭(約 1:4),祂本身不會受到任何減損,所以祂可以讓我們擺脫死亡的束縛,把祂的生命變成我們的生命。

合一與福音之美

《 論基督的合一》在今天仍然與當年區利羅寫作時一樣具有現實意義。它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聖經肯定了瑪利亞是上帝之母,因爲這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是肉身的神這一信念之上的。

區利羅最關注的是福音之美。許多宗教將某個人作爲最高典範,但區利羅沒有。他知道人類需要醫治,而這醫治只有上帝自己才能提供。

因爲聖經揭示了這一榮耀的奧祕:那用無窮大能指揮大海的主,祂會疲憊。那知曉萬事萬物的主,祂會學習。那有能力使死人復活的主,祂死而復活了。因爲這位永不朽壞者成了活生生的人,代替我們受苦、受死,祂的義代替了我們的不義,使所有信祂的人都能洗淨罪,與祂同享永生。這是區利羅《論基督的合一》的核心,也應該是我們每天與基督同行的核心。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s Mary the Mother of God?

Hunter Hindsman(亨特·亨德斯曼),阿拉巴馬州加茲登的梅多布魯克教會(MeadowBrook Church)副牧師,他也是《倫敦文藝》(London Lyceum)的書評編輯。他神學碩士畢業於浸信會西南神學院,目前是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歷史與神學研究專業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早期教會歷史。
標籤
書評
人性
基督徒經典著作
神性
亞歷山大的區利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