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裡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到全球各國間的關係,小到我們每日的生活起居,有些變化還有恢復的可能,但是很多改變似乎會永遠地持續影響我們日後的生活。
有些改變很好,我們會樂意接受,但是許多改變是我們所不喜歡的,也可能是我們並不樂意接受的。每個人的感受和經驗或許不同,對於你而言可能是好的改變,但是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不好的改變,這都是相對主觀的感受。
但是當我們還在爲世界的改變而感嘆的時候,我們還在爲許多過去我們喜歡但是現在卻做不了的事情感到難過或沮喪的時候,當我們還在爲著這許許多多的改變而辯論或感慨的時候,我們最需要警惕的,其實是我們可能會存留的屬靈後遺症。
我們當然理解後遺症是什麼,疾病有後遺症,藥物也有後遺症,有時我們也會因爲某些工作的特殊性,戲稱某些行爲或狀態是該工作的後遺症。其實基督徒也會患上一些屬靈後遺症,特別是這兩年疫情的持續影響使我們有不少在過去被隱藏的問題顯露出來,我們過去忽略的許多問題也顯明出來。
這些屬靈後遺症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習慣缺席主日;
第二,依賴線上節目;
第三,無意地遠離人群;
第四,持續地陷入焦慮。
缺席主日這一現象絕不是從新冠疫情開始的,卡特牧師指出,美國教會的主日低出席率其實早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經持續存在了。但是由於疫情,絕大多數教會將主日崇拜轉移到了線上後,人們習慣了線上的敬拜,也就加劇了缺席主日這個屬靈的病症。
過去,我們因著只能夠在線下參加主日崇拜(雖然「線下」這個詞過去我們可能並不熟悉),所以不少弟兄姐妹還是會在主日是否要去敬拜這件事上有些許掙扎,但是現如今,因著疫情的緣故,雖然不少教會都已經恢復了主日崇拜,而真正回到教會參與主日崇拜的人是如此之少,這也是許多教會面對的挑戰。原因是過去兩年,我們已經逐漸了遠離教會,將教會和敬拜抽象化、虛擬化。雖然有不少人會爲線上崇拜辯護,認爲這是時代的潮流和產物,認爲線上也可以有真正的敬拜,但是這些基於現狀和特殊情景下的辯護顯然是蒼白的。
我們不僅僅只改變了教會敬拜的方式,我們改變的其實是會眾對於敬拜的認知,我們削弱了敬拜的意義和神聖性,我們挪去了對神的敬畏之心,我們拿去了彼此相交的神學根基,以至於在無形中我們將敬拜變成了其中一種「線上娛樂」。
我們也越來越習慣因爲教會有線上崇拜這個選項而自我安慰:我雖然今天早上起床晚了,但是我還可以線上參加;我雖然要送孩子去補習班,但是我還可以開車的時候參加線上崇拜;我雖然……
如何回應?
我們不可放棄聚會,好像有些人的習慣一樣;卻要互相勸勉。你們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應該這樣。(希伯來書10:25,新譯本)
我們對線上聚會的認識,已經從一開始的上帝特別恩典(上帝在疫情中對人所施的憐憫),被扭曲成了我們懶惰、放縱自我和順從自我的工具及藉口,這就是我們濫用和誤用了上帝的恩典。所以,我們需要謹慎,需要盡快回到教會,不再爲自己尋找任何藉口和理由。
從靈修到培靈,從神學到解經,從服事到家庭,從社會時事到政治動態。自從疫情開始後,各樣的線上聚會如雨後春筍一般,我本人也曾在過去的兩年裡接受了不少線上講座的邀請,也偶爾在線上聆聽一些好的講座或講道,但是始終,這些聚會只是我屬靈生命成長過程中的輔助和支持,而絕不是主食和全部。我的主食是神的話語和神的教會。
其實,疫情使我們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從神的話語和神的教會中被抽離了出來。我們時常對網絡信息的依賴,遠遠大過了我們對神話語的投入和對神的教會的委身。
其實不只是這些,從健身到做飯,從購物到生活起居,我們已經深深地被線上節目所捆綁,包括網絡、電視和軟件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虛假的信息:你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你需要的一切,何必讀經、禱告?何必再去教會聆聽牧師鼓譟的講道?
雖然這種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現象,但是疫情無疑再次加劇了這種可怕的光景。
如何回應?
但你們呢,親愛的,你們要在至聖的信仰上建立自己,在聖靈裡禱告,要保守自己在 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1:20-21,新譯本)
我們需要明白,這些線上節目只應該是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所參考的資源,而不能當作是我們每日靈糧的全部,我們一方面需要每日來到神的話語面前,親自從神的話語中獲取我們每日所需的靈糧,切莫讓如此多的線上節目取代了我們每日與神的相交;其次,我們需要盡快回到教會中,尋找各樣的幫助,從牧者那裡,從弟兄姐妹那裡,不要讓網上的講員取代了你的牧者和弟兄姐妹。
性格的不同導致我們對群體性的互動和關係的體會不盡相同,教會中原本就有許多不善言辭和不喜愛交際的弟兄姊妹,而這些人在疫情期間,也幾乎很少與教會和教會中其他群體進行互動和聯結,以至於慢慢將自己與教會群體疏遠和隔離了。
當然,教會中許多原本較爲積極和外向的弟兄姐妹,也因爲疫情期間缺少這樣的機會,開始變得不再那麼主動和積極,我們也或多或少地在無意中,遠離了教會的群體,遠離了我們的社區,遠離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因爲疫情的緣故謝絕他人的邀請時,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因爲疫情的緣故而不能夠前往教會敬拜的時候,其實很可能並不是單純地只是因爲疫情或健康因素,很可能是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無意地遠離了群體。
我們似乎不再像過去那般可以和弟兄姊妹分享我們生命的需要,我們也似乎不再像過去那般想要和人分享我們的掙扎。我們在無意間似乎習慣了遠離人群,遠離身邊的肢體,遠離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團契。
如何回應: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新譯本)
我們需要刻意地接近他人,融入群體。無論你的性格是怎樣,我們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我需要進入到人群中,我需要回到群體中,當上帝的心意是聚集祂的百姓,成爲信仰的群體時,我不是孤身一人。主動接觸、主動融入,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或埋怨:都沒有人關心我,都沒有人聯繫我。
焦慮,是我們在疫情期間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之一。不同地區的基督徒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和困難,無論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是經濟上的難處,或是家人在一起時的相處,或是因爲教會事工的挑戰,我們的一些屬靈需要未能得到及時的供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無法正常旅行,看望家人,特別是身體有疾病的父母,等等。再加上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大大小小的事件,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我們身邊的槍擊案,或是我們在隔離期間看到的各樣令人痛心的新聞,等等。這些無疑都在加增著我們的焦慮。
我們以爲這些焦慮只是暫時的,我們以爲這些焦慮的根源是新冠疫情,但是其實,很可能只是新冠疫情將我們裡面的焦慮暴露了出來,所以,我們的焦慮其實並沒有因爲新冠疫情的結束而停止,以至於我們或許還活在各樣的焦慮中。
我們的焦慮,其實與環境無關,是我們裡面恐懼的彰顯,而我們的恐懼,則是來源於對神的主權和恩典的認識不夠。所以,這些焦慮才會時不時地來到我們身邊,這些焦慮才會在不經意間侵襲我們的身心靈。
如何回應:
我把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使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患難,但你們放心,我已經勝了這世界。(約翰福音16:33,新譯本)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我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也不要恐懼。(約翰福音14:28,新譯本)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裕;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腓立比書4:12,新譯本)
回到神的話語中,回到耶穌基督的應許中,祂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是掌管我們的主。與你的牧者溝通你的焦慮、尋求他的幫助。與你的弟兄姊妹分享你的焦慮,請他們爲你禱告,陪伴你。
或許對於不同的弟兄姐妹,我們有著不同的挑戰和掙扎,而這四個可能的屬靈後遺症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警醒的。這篇文章無法分析所有我們可能面對的後遺症,也無法提供所有你想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盼望本文幫助你認識到你我的生命中可能會面對的新冠後遺症,也希望可以幫助你再次回到你的教會,與你的肢體一同面對這些挑戰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