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當基督徒的安慰帶來的傷痛多於幫助
2018-10-11
—— Gaye Clark

我丈夫去世幾個月後,一個朋友幫我收拾他的遺物。她閃電般地整理好他的外套和冬衣,同時,我正把他最後穿過的襯衫撿起來貼到我的臉頰上。它仍然有著他的味道。他怎麼可能不在了呢?我雖然從醫學的角度知道何時及爲何發生了什麼,但還是感覺他似乎就這樣突然消失了。我用他的襯衫擦乾自己的眼淚,但沒意識到我的朋友看到了我。我不好意思地微笑了一下。

她把最後幾件外套放進一個箱子裡,把雙臂交叉在胸前並看著我。「經過這一切所發生的,上帝在教導你什麼?」

我搖了搖頭。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呢?她是在尋找一個具體的答案嗎?一個直到現在我仍會忽視著的明顯缺陷?難道有任何實際的教訓能夠舒緩我的傷痛嗎?耶和華應許祂會親近心中破碎的人,拯救靈裡痛悔的人 (詩篇34:18)。我所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一個屬靈測試。

它是怎麼變得普遍的?

我不確定 「上帝在教導你什麼?」 是如何演變成他人用來質問受難者的問題的,或許這是來回應《痛苦的奧祕》的。在那本書裡,C·S·路易斯寫道:

傷痛堅持要我們重視它。上帝在我們的享受中對我們竊竊私語,在我們的良知中對我們說話,但在我們的傷痛中對我們大喊:這就是祂震醒一個耳聾世界的擴音機。

但上帝是在對我們大喊某些屬靈的見解,還是一位溫柔的父親呼叫我們到祂身邊呢?在他的新書《打擊》中,羅斯·拉姆西這樣寫道:

因爲上帝經常不給我們解釋我們痛苦的原因,我們不能把苦難視爲上帝設計來教導我們某些重要的生命原則的一種花招。那將會導致我們太貶低現實。上帝的子民並不是朝向故事的寓意走過苦難。我們是走向那位創造及愛惜我們心靈的上帝的永恆同在。

在痛苦的熬煉中,我們時常找不到任何答案,除了知道上帝的恩典夠用,他的能力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或許不是問題本身不明智,而是提問的時機不當。在一個人有所失去的時候,這些概念很難說得明白。

上帝在教導你什麼?在我試圖把一個受苦的朋友引向基督的時候,這個問題也曾經從我自己的口中說出。但當我自己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尤其在一個很難保持理智的時刻,我看問題的角度又不同了。這時這個問題聽起來好像是宗教法庭的審問。

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福音應該如何體現出來?當一個朋友在我們受苦的時候說出錯話,我們應該如何回應?

我們可以選擇吸收傷害並保持沉默,或者告訴這位朋友她所說的讓我們受傷。在做出選擇之前,考量一下,你的朋友在場本身就傳達了愛,即使她在言語上沒有顯出愛心。不管我們選擇說話與否,以弗所書鼓勵我們和別人相處時要謙虛、溫柔、忍耐,並用愛心彼此寬容 (以弗所書4:2)。

對於這個問題,一個被福音影響的回應可以考慮這五點:

1.假定最好的。

關愛一個正在經歷痛苦的人有可能像試圖擁抱一隻刺蝟一樣。哀痛的人容易受刺激,即使是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最善良的言語也有可能被視爲是惡意的。即便如此,在許多人背棄我的時候,我朋友卻選擇親近我。在我最脆弱的時刻,她可以不要冒險而只談論天氣。但她選擇冒險,試圖把我的視線移向天國。沒錯,她在這過程中有些跌跌絆絆,但她心中所渴望的是我能得到好處。

2.公開承認你的軟弱。

我對朋友的問題沒有任何答覆,我放下防備之心,多流了一些眼淚。對於他人不是故意給你出的屬靈身量測試,你即使考不及格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對不完美的人顯露我們軟弱的一面,因爲我們是靠基督已完成的工作稱義,而不是靠我們面對壓倒我們的處境時的情緒耐力得勝。

3.不要忽視禱告。

不管你選擇說話與否,邀請你的朋友和你一起禱告。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之前,我的朋友便靠近我並張開雙臂環繞著我,開始禱告說,「請原諒我試圖以我自己的力量去安慰另一個人。我和約伯的朋友並沒什麼兩樣。主,我們需要你。我們真的好需要你!」

我握緊了我朋友的手,也微笑了。「上帝,請幫助我的心不要成爲一個讓我朋友必須那麼小心翼翼趟過的雷區,免得最小的事都被當成是惡意。阿門。」 在上帝的面前,我們之間緊繃的氣氛舒緩了下來。我很肯定我的朋友在探訪我之前有禱告。但當她和我一起禱告的時候,我們倆都被帶到上帝面前,而任何其它藥膏都無這個效力。

4.當你選擇說話時,請用愛心。

若你重複經歷讓你受到傷害的互動,或許應該是用愛心說出誠實話的時候了(以弗所書4:15)。在我的情況中,我的眼淚爲我說話了。我的朋友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幫助到我。但不止一個人問了我這個問題。在那些情況中,我不得不使用言語。

5.當你選擇沉默時,也請用愛心。

因爲愛能遮蓋許多的罪,你或許會選擇吸收傷害 (彼前4:8)。或許你的朋友通常不會這樣說出傷人的話。或許你誤會了她的意思。或者,你缺乏精力用愛心跟人對話。懇求上帝以祂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對你的朋友說話,並不讓你陷在這個經歷裡出不來。

兩個罪人,一位救主

若沒有基督,我們不能給予也不能領受真正的安慰。若沒有基督,安慰者可能成爲約伯的朋友,在一個苦澀的靈魂上疊加更多層的傷害。若沒有基督,受難者可以把最殘忍的解釋歸在他人的好意上。

兩個人都需要一個救主。在同一個時間和地點來到祂的面前應該不是一個罕見的事。「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的是要領受憐憫,得到恩惠,作爲及時的幫助」 (希伯來書4:16)。


譯:Huilin;校:基甸

Gaye Clark(蓋伊·克拉克)是帕克里奇健康系統(Parkridge Health Systems)的病例管理護士。她利用業餘時間寫作。
標籤
關係
苦難
友誼
悲傷
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