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一篇文章裡我談到18世紀的牧師約翰牛頓,他指出大部分基督徒身上帶著明顯的性格缺陷,不但毀掉他們的喜樂,也活不出基督徒的好見證,但爲什麼這麼多基督徒會這樣活著呢?
我們本性上的美德來自先天的個性、或家庭所養成的——例如我們的才幹、傾向和優勢——它們都是好的,卻也都有它黑暗的一面。有先知恩賜的人——勇於直言,常善於演說或寫作——可能會在傾聽與接受勸告上有問題;有牧養恩賜的人——敏感,多半善於傾聽、勸慰、憐憫人——常常過度在意如何讓人開心,他們自己可能會很懦弱、或在接受批評上過度敏感;一個慷慨的人可能在財務上不節制、不負責,那麼他的慷慨付出不過是他衝動個性的一種表現。
恩賜與性格上的美德之所以有它們相應的黑暗面是因爲,我們的恩賜和與生俱來的性格形同偶像,能掌控任何心中未被恩典福音充滿的人;我們若對福音沒有徹底的了解,必定會轉向那些好處——人的認同、人際關係、行使權力、成就、控制身邊的環境、自制、享受安逸、隱私、和娛樂——製造出各種僞救贖。因此,以人際關係爲偶像的,可能會是一位靈敏的藝術家;而以權力爲偶像的,可能會是一位勇敢的領袖。然而,恩賜與性格被當作偶像——這是我們的自然光景——禍福參半,好的一面是,生出富有美德的行爲,卻也同時使人陷入罪或惡。
因爲這樣,人看不見他們的罪惡,只看見自己的美德。例如,有人可能會說:「我並無意傷人,只不過有話直說。」 的確,坦率直言的人,他的直接了當是優點,因爲有時侯有話直說是必要的,但是直接了當通常沒有果效,並且一個人的大膽冒失和自信多少出自驕傲以及缺乏愛心。因此,許多(或許大多數)的基督徒沒有使用那些不在我們本性中,超自然的、屬靈的恩典,來減輕或消除我們自然本性的黑暗面——就是那些困擾人的罪。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沉睡中被搖醒,意識到我們需要成長?下面幾點是我多年來從牛頓的書信中收集到的心得:
照定義而言,你最看不見、你找最多籍口並常常加以淡化的,正是那些牢牢捆綁你的罪。我們遮蓋瑕疵的方法之一是,專注於那些與聖靈果子類似,與生俱來的性格。例如,天生的節制與自制傾向可以被當作是信實;而本能地渴望人的認同可以被當作是溫柔或愛;或者,我們把開朗、樂觀的本性誤認爲是喜樂;把懶散、冷淡的個性當作是和平。我們用這些來認定爲自己很屬靈,其實靈命根本沒有成長。沒有結出其餘的聖靈果子,就顯明了真正超越自然的性格改變還沒有發生。
有兩種方法讓我們更看清自己的罪與缺陷。一種方法是讓我們從生活的困難和試煉中看見。苦難是「上帝的健身房」——顯露出我們靈性中的弱點,正如一次運動可以揭示出我們身體上的薄弱之處一樣。
我們也可以從基督徒榜樣學習。有時候最能叫人信服的是當你靠近了一個活出你該有的樣式的人。也許你不認爲自己缺乏耐心、粗糙、或是過度敏感,直到你面對一個更有耐心、更平和、更知足的人。我們應該把握這些機會來長進。這個過程會很痛苦,即使是在一個非常聖潔的人身邊也會叫人不舒服,然而就是在這種我們感覺到需要恩典的時候,我們最能體會神恩典的可貴。
我們剛剛說過,沒有人會因爲被別人指出來而認清自己的罪。我們有太多的自我申辯,一層又一層,若不被重重地敲擊,則無法成長;但除此以外,我們也需要來自弟兄姐妹的批評和問責。
至少有兩種方式,第一種,你可以建立希伯來書3:13所描述的那種團契。希伯來書3:13說: 「天天彼此相勸」 ,免得我們 「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 找幾位你信任的弟兄姐妹,給他們一個 「搜尋許可證」,好告訴你哪裡需要成長。
第二,別忘了 「巴蘭之驢」這個原則;你一定要學會如何從別人的批評中受益,即便那個人動機不良或不是你尊重的人,即便他們所說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真實性,那也許正是神在對你說話。
你也許會問,一旦我們看見需要改變的地方,該如何確實地去改變呢?這個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裡探討。
此文原載於救贖主長老會的《救贖主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