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肯尼亞一位牧師在講道時對會眾說,人可以通過行善積德獲得救贖。
當時教堂裡坐著大約 80 名來自附近孤兒院的孩子,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中不等。
「孩子們回來時情緒都很低落,」大衛·彼得森(David Pederson)說。他負責管理這處基督教園區,園區內設有孤兒院、基督教古典學校、師範學院、宣教士宿舍,還有一個農場。「他們非常困惑,說:『這和聖經的教導不一樣,這是錯的。』」
「孩子們開始熱烈討論,不斷提出問題,」大衛的妻子朱莉說道。她和丈夫共同管理這個園區。「這其實是件好事。」在接下來的一兩週內,大部分孩子都轉去了其他教會。
這些孩子剛剛完成了爲期 30 周的《羅馬書》每日查經,因此他們對「恩典」這個概念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理解。對那位牧師來說,這些孩子質疑他的講道並非偶然——他們正在參與一個長達 553 周的查經課程。這意味著他們要用十多年的時間來背誦經文、思考問題。
「等這些孩子升到 12 年級時,他們將已經逐節研讀了聖經 90%的內容。」大衛說。
這套課程由改革宗神學家編寫,目前非洲的孤兒院、教會學校、寡婦團契和合作教會在部分或全部使用該課程。數以千計的學生、教師、員工、教會領袖和會眾都在用這套教材學習聖經。
「如此深入的聖經研讀課程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即便是在美國也沒有。」大衛說。
不過現在情況有所改變。本月,「拉菲基團體聖經研讀」(Rafiki Bible Study for Groups)課程開始在美國發行。
這可以說是一次「回歸」,因爲這套聖經課程最初源自美國,是美國宣教士羅絲瑪麗·詹森(Rosemary Jensen)構思創立的。
「我是一個以聖經爲中心的人,」她對福音聯盟說,「從十幾歲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上帝的話語。」
改革宗神學院教授辛克萊·弗格森(Sinclair Ferguson)對福音聯盟說:「如果要授予她教會博士頭銜,我認爲她當之無愧地應該被稱爲'不屈博士'( Doctor Indomitabilis)——她堅定地致力於遵行耶穌的一切教導,並幫助、鼓勵他人,必要時甚至不惜用善意的督促,盡其所能讓更多人明白上帝的話語。即便在她的'黃金歲月'裡,羅絲瑪麗給人的感覺是她想繼續認識上帝、服侍上帝的心意比她整個人都大!」
詹森確實已經來到「黃金歲月」了——今年七月她就要 90 歲了。但這似乎並不會減緩她的腳步。她最初構想這個聖經研讀項目時,已經是一位 75 歲的退休人士了。
詹森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 Florida)的一間美南長老會中長大,信仰改革宗教義。她 16 歲時接受了基督信仰。
「我知道認識上帝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聖經,所以我決定每天讀一章,」她對福音聯盟說。「《創世記》和《出埃及記》我都讀得還不錯。等到讀到《申命記》時,我心想:『天哪。』」
但她意志堅定,堅持三年半時間每天讀一章國王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
「你知道連續做一件事三年半會怎樣嗎?」她說,「你會養成習慣。我已經養成了讀經的習慣。我停不下來,也不想停。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一生——我現在 89 歲了——我能記得的每一天我都讀過聖經。」
17 歲時,她在教會聽了一場海外宣教士的分享,立即被這個想法深深吸引。但在那個年代,「女性只能當宣教護士或教師",於是她上了大學,主修教育,之後在佛羅里達當起了教師。
23 歲時,她姐姐告訴她軍隊正在招募年輕女性學習職業治療。詹森「喜歡藝術和手工」,而且當時的教師工作「並不太令人興奮」,於是她參軍了。在軍隊裡,她遇到了一位剛從朝鮮回來的陸軍營團外科醫生。
「他當時是少校,他命令我嫁給他,所以我說:『是,長官。』」這句話她可能已經說過上百遍,但每次說起來仍然忍俊不禁。(鮑勃·詹森[Bob Jensen]於 2014 年去世。)
他們倆都想去宣教工場——他想回朝鮮,她想去非洲。「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去了非洲,」她笑著說,「我真的很愛非洲。」
1957 年至 1966 年間,詹森夫婦帶著 2 歲的女兒在坦桑尼亞工作。鮑勃參與創建了基利馬紮羅基督教醫療中心(Kilimanjaro Christian Medical Center),這家區域醫院至今仍是當地最大的醫院。羅絲瑪麗在一所國際學校任教,還在當地一家土磚醫院生下了兩個女兒。他們也見證了 34 個非洲國家從西歐殖民統治下獨立的歷程。
這些新成立的政府最初都不太穩定,政客們在權力和責任分配上頗費周折。每個人都在尋求支持,而詹森夫婦因爲有醫院的關係和美國護照,成了很好的盟友。卡倫·艾略特(Karen Elliott)是詹森夫婦創立的基金會負責人,她說這對夫婦「認識到與非洲政府和教會領袖合作的重要性」。多年來,他們在非洲大陸與各地領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上帝的恩典把我們放在他想要我們去的地方,因爲他知道他要我們做什麼。」詹森說。多年後,這些長期積累的友誼讓她的工作受益匪淺。
1966 年,詹森夫婦從非洲回到美國,最後定居在聖安東尼奧。在那裡,鮑勃擔任聖安東尼奧州立胸科醫院(San Antonio State Chest Hospital)的醫學主任,而羅絲瑪麗則在家中開始帶領查經小組。有位參加小組查經的人向她介紹了「研經團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簡稱BSF)——這是一個由宣教士奧黛麗·韋瑟雷爾·約翰遜(Audrey Wetherell Johnson)於 1959 年創立的系統性解經學習機構。
詹森說:「她讓我感到很好奇。」不被約翰遜吸引幾乎不可能。她之前也是宣教士,在中國度過了 17 年——包括二戰期間在一個日本集中營裡待了兩年半,被共產黨驅逐出境前被軟禁一年半。「研讀聖經團契的整個學習體系吸引了我,因爲它深入、優質、扎實,而且對學習者要求很高。」兩年內,詹森成爲了BSF的區域顧問;七年後,她開始負責整個機構的運營。她擔任執行主任近 20 年,在她的帶領下,BSF的班級從大約 200 個增長到 900 多個。
「在此期間,我認識了很多人。」詹森說。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她和鮑勃都是「國際聖經無誤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的成員,也躋身於《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334 位簽署者之中。作爲BSF的負責人,她受邀加入「認信福音派聯盟」(Alliance of Confessing Evangelicals)理事會,該理事會多年來的成員包括狄馬可(Mark Dever)、利根·鄧肯(Ligon Duncan)、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rton)、阿爾伯特·莫勒(Al Mohler)和史普羅(R. C. Sproul)等人。
「但我不是神學家。」她對邀請她加入的長老會牧師詹姆斯·蒙哥馬利·博愛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說。
「對,你不是,」她記得他這樣回答,「我們在寫,但是羅絲瑪麗,你在實踐。」
「我的目標是在非洲開設BSF課程,因爲我一直與那些國家有聯繫。」詹森說。她和鮑勃靠他的收入生活,同時存下她的工資,這使他們得以創立拉菲基基金會(Rafiki Foundation)。("Rafiki"在斯瓦希裡語中意爲「朋友」。)他們最初派出兩對宣教士夫婦,這些人白天在基利馬紮羅基督教醫療中心工作,晚上教授BSF課程。
15 年間,詹森同時發展BSF和拉菲基。她派出更多職業宣教士,他們在非洲開設了 40 個BSF學習班,還在世界其他地方開設了更多課程。
70 歲時,詹森從BSF退休,專注於拉菲基事工。(正如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前教授大衛·威爾斯[David Wells]所說,詹森是「一位非凡的創業者」。「她總是在尋找需要完成的項目。幹勁十足的她完全可以成爲一家財富 500 強公司的總裁。」)
作爲退休禮物,BSF給了詹森一筆資金,用於在烏干達建立孤兒院。她立即著手在烏干達、肯尼亞、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加納尋找土地。
五年內,拉菲基在 10 個國家各自獲得了至少 50 英畝土地。其中超過一半是由教會官員、政府領導人或部落酋長贈送的。艾略特說:「這是詹森夫婦自 60 年代以來始終踐行作爲非洲人朋友——拉菲基——承諾的結果。」
烏干達第一夫人兼教育部長珍妮特·穆塞韋尼(Janet Museveni)說:「詹森來到烏干達,告訴我她希望建立拉菲基機構,爲處境困難的年輕人提供希望和教育。我歡迎她來到烏干達……我們因對主的愛而團結在一起。」
艾略特說,詹森「一直希望給非洲最好的」。拉菲基沒有采用傳統的大通鋪形式,而是在小型宿舍裡爲孤兒提供床位,配備自來水、電力和「媽媽」看護員。當發現附近的公立學校擁擠且管理不善時,詹森建立了自己的學校,採用古典教育課程。當優秀教師短缺時,詹森又在每個園區增設了師範學院。
「非洲似乎得到的總是剩下的東西,」艾略特說。「能參與這樣一個項目真是太好了,這裡的建築優美,園林景觀精心設計,課程質量上乘。這些都是你會爲自己的孩子做的事。」
但大約五年後,拉菲基開始感受到不用BSF教材的影響。
「我記得當時與拉菲基董事會討論如何確保我們的孤兒和他們的『媽媽』始終能沉浸在聖經學習中。」時任董事會成員的威爾斯說。「有人提議:『我們爲什麼不做一些類似BSF的東西呢?』」
當時,BSF已經爲大約 20 卷聖經書卷創建了每日解經學習材料。
「好,」詹森立即說,「不過我們要覆蓋整本聖經。」
「幸好當時我沒有開口,」威爾斯說。「但我在心裡計算:『聖經有 66 卷書。這需要多少小時?我們有多少孩子?』」
這項工作花了超過 10 年時間。
詹森運用她的人脈網絡,召集了一群改革宗牧師和教授來編寫研讀材料——包括鮑勃·戈弗雷(Bob Godfrey)、里克·菲利普斯(Rick Phillips)、帕爾默·羅伯遜(Palmer Robertson)、丹尼斯·約翰遜(Dennis Johnson)、蓋伊·沃特斯(Guy Waters)等。(她的說服力很強。她的員工改編了學園傳道會的口號:「上帝愛你,羅絲瑪麗爲你的人生有個美好的計劃。」)
「然後她開始把課程發給我,說:『請你幫忙審閱好嗎?』」威爾斯回憶道。「就這樣,我不知不覺成了整個項目的編輯。」
這是個明智的選擇。威爾斯在津巴布韋長大,他和詹森有著相同的願景:由於非洲缺乏大量聖經註釋和研究資源,他們要爲每卷書都配上簡明的註釋。這些內容首先爲成年人編寫,再根據兒童需要調整。神學立場採用改革宗,而且背景——包括例證、案例和引用——都與非洲相關。
「我認真編輯了每一課。」威爾斯說。兩年後,他從神學院退休,但保留了辦公室。他每天都去辦公室,一邊寫書一邊編輯拉菲基聖經研讀材料。
「我無法估計這花了多少時間,」他說。「有些材料我們無法採用,這就是爲什麼我最後自己寫了五份。但我們堅持要有一致的改革宗視角和質量標準,同時又不影響作者的個性和他們所註釋的聖經書卷特色。」
《約翰福音》1:1-18 的課程首先列出教義重點,包括基督的神性、三位一體的位格性和基督作爲上帝啓示者的身份。接著是四到五頁的註釋,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與經文一起閱讀。
「因爲耶穌是上帝,所以他彰顯了上帝。」同時也是福音聯盟理事會成員的里克·菲利普斯寫道。「此外,耶穌擁有上帝恩典的大能,能夠使罪人相信。這就是爲什麼約翰說他『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以及『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 1:17)。耶穌不僅向我們提供關於上帝的信息,還通過信心賜下恩典,使我們認識上帝並得救。"
第三天到第七天列出思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並非主日學那種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例如:「《詩篇》33:6 說:『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上帝的話語是如何創造諸天和大地的?當約翰描述耶穌爲『道』時,這說明了耶穌在成就上帝旨意中的什麼角色?耶穌來到世上時如何成就上帝的旨意?閱讀《詩篇》107:20。上帝的話語如何不僅帶來創造,還帶來救恩?」
這套研讀材料有八個不同版本——適用於拉菲基的「媽媽」、當地工作人員和不同年級的學生。(「什麼是三位一體?」四至六年級的課程問道。「什麼是道成肉身?」)
每週都包含一節要背誦的經文和一個《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的問答。(這一課的要理問答是:「第一條誡命禁止什麼?」)
經過 10 多年時間、數千頁的努力,詹森終於完成了她的聖經研讀教材。
「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威爾斯說。
「我們的聖經研讀材料從不出售,」詹森說,「我認爲不應該用聖經賺錢。」
她首先在拉菲基的 10 所學校推廣這套材料。這些學校目前有約 800 名孤兒和 1300 名來自周邊社區的孩子就讀。與此同時,拉菲基的員工、師範學院的學生和寡婦互助組織也開始使用這套材料。隨後,詹森聯繫了她的老朋友們,與 23 個非洲教派建立了合作關係——這些教派經營著約 2 萬所學校。在未來十年,拉菲基預計至少會有 1000 所教會學校同時採用基督教古典課程和拉菲基聖經研讀材料。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後,短短几個月就會說:『我的孩子變得不一樣了,你們是怎麼做到的?』」艾略特說,「我們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雖然一直去教會,但受到靠好行爲稱義或成功神學的影響。現在他們告訴我們:『我終於明白什麼是恩典了。我真正認識了主,也對自己的救恩充滿信心。』」
喬伊·約翰(Joy John)就是這樣的學生之一。在來到尼日利亞喬斯的拉菲基之村前,她和兄弟姐妹被分散寄養在不同親戚家中,直到姑媽把她送到這裡。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來到拉菲基,我的人生會是怎樣,」現年 22 歲、在尼日利亞賓厄姆大學(Bingham University)學習會計的約翰對福音聯盟說。「我永遠不會像現在這樣認識上帝。我可能只是個例行公事的主日禮拜參加者,從不真正明白做禮拜的意義。感謝上帝,拉菲基幫助我與耶穌建立了真實的個人關係。」
「我記得第一次見到羅絲瑪麗時,她對聖經的執著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克利夫蘭地區的牧師、福音聯盟理事會成員阿利斯泰爾·貝格(Alistair Begg)說。「她熱衷於探索經文含義,並闡釋其重要性,她的態度很有感染力——這大概就是爲什麼這麼多人都被這種嚴謹的聖經研究精神所影響。」
即便年近 90,住在養老公寓的詹森仍然擔任著拉菲基基金會的主席一職。在完成聖經研讀材料後,她又開啓了新的項目——爲非洲的牧師、神學院學生、教師和學童提供聖經。2017 年,她創立了羅絲瑪麗·詹森聖經基金會(Rosemary Jensen Bible Foundation),迄今已經發放了超過 4 萬本聖經。
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加州分校教授邁克爾·霍頓說:「羅絲瑪麗·詹森是我所認識的最富使命感的人之一。在她擔任各種領導職務時,始終保持謙卑服侍的心態,而聖經一直是她工作的核心。她了解聖經、研讀聖經、珍視聖經、遵行聖經,並且實實在在地把聖經傳播到全世界,特別是非洲各地。作爲非洲大陸多位總統和第一夫人的摯友,她善用每一份人脈關係,不是爲了追求個人政治目的,而是隻爲一個使命——用上帝的話語教導萬國、觸及萬國。」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y the World’s Longest Reformed Bible Study Started in 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