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正在發生:越來越多的女性離開了基督教會,甚至不再參與任何有組織的宗教活動。縱觀歷史,參加宗教禮拜的總是女性比男性多,但在年輕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這一傳統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紐約時報》今年早些時候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爲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互補論及其所帶有的性別歧視色彩。不過在我看來,原因並非如此簡單,這是教會因素和世俗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誠然,有些濫用職權的牧師可能是問題的一部分,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也看到那些恪盡職守的牧師們正在成爲解決問題的重要力量。
看過《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後,有些人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年輕女性離開教會,這似乎已成定局。他們認爲,既然男女互補是神創造的美好秩序,我們就不能爲了迎合當今社會風氣而拋棄互補論。
然而,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很多年輕女性選擇離開教會,並非因爲她們完全否定「互補論」的基本原則,而是因爲她們目睹了有些教會嚴重扭曲濫用互補論教義,實際表現與聖經教導大相徑庭。近年來,基督教界接連爆出多起高層領袖涉及虐待和道德敗壞的醜聞。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涉事者還常常搬出互補論的教義爲自己開脫。更有許多女性在尋求幫助時,那些本應傾聽她們苦情的牧者卻漠視甚至傷害她們。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對教會失去信任,有些人甚至選擇徹底離開,這難道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嗎?
不過話說回來,我認爲如果把女性大規模離開宗教團體的根本原因,簡單地歸結爲對互補教義的濫用,恐怕還是過於片面了。
基督教會與世俗社會向來就存在著根本對立。但在今天,這種對立變得更加尖銳——教會所倡導的女性價值觀,如敬拜神、追求聖潔、投身教會、樂於助人、傳揚福音、一夫一妻的婚姻觀以及生兒育女等,與當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差距比一兩代人之前要大得多。
更值得關注的是,許多當代年輕女性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就已深陷世俗價值觀的影響。以性自由觀念爲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讓小女孩輕而易舉就能接觸到性相關內容,社交網絡的壓力也誘使不少人過早地嘗試性方面的行爲。相比千禧一代,Z世代的女性往往在更小年紀就接觸到不良性內容,許多人正在或曾經認同過LGBT+群體。可以說,年輕女性抗拒的不僅是互補主義理念及其誤用,更是在抵制聖經的性道德觀。
近幾十年來,美國各地湧現出許多支持平權主義、LGBT群體的教會。既然女性可以在不認同某些有爭議信條的情況下依然信仰上帝,那爲什麼還會有人完全放棄基督教信仰呢?
這會不會是因爲現代女性越來越覺得生活中不需要神了?畢竟,當今西方世俗社會一直在灌輸這樣的觀念:女性應該在自主決定權、職業發展、性自由中尋找人生價值。第二波女權運動更是大肆宣揚「個人事業能帶來根本的人生意義、快樂和社會地位」這一錯誤理念。自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重視職場發展,思想也更趨自由化。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女性入學比例多年來一直領先於男性,如今獲得學士學位的人中有近六成是女性。
與此同時,女性的政治立場也在不斷左傾。據Axios最新報導顯示,在 18 至 29 歲的年齡段中,持自由主義立場的女性比例比同齡男性高出 15 個百分點,這主要源於她們對墮胎權的重視。當代女性不僅受到灌輸要完全掌控自己的身體和人生,甚至還握有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力。當她們實際上已把自己當成了「神」,又怎麼會覺得需要信仰神呢?
作爲基督徒,我們知道:不管是相信無神論,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都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而這一點,在當今女性群體中已經得到了明顯的印證。
近幾十年來,女性似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與 40 至 60 年前相比,現代女性的幸福感不升反降。過去幾代人見證了女性在社會地位、教育程度、職業發展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些成就本應該值得稱道。但令人不解的是,恰恰就在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攀升的這段時期,她們的幸福感卻在持續下滑。
導致這種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固然複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世俗社會向女性許諾的那些美好願景——事業成功、職場升遷、性自由等,最終都未能給她們帶來真正的滿足。雖然不少女性曾經被這些虛幻的承諾所吸引而選擇遠離教會,但當這些世俗諾言最終破滅之時,或許正是她們重返信仰懷抱的契機。
我朋友安娜的經歷代表了許多在世俗生活中徘徊失望,最終歸向教會的女性。因此,牧師應當預備自己,以溫暖和關懷之心迎接這樣的姐妹。在十幾歲開始,安娜就一直自稱是無神論者,完全認同女權主義所倡導的「個人自主」理念。那時的她,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不斷晉升,堅信摒棄一切權威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然而到了三十歲出頭,她開始感到越來越迷茫不安。就在這時,她開始探索基督教信仰,幾個月後,她來到我們這間堅持互補論的改革宗浸信會教會。
互補論神學觀在安娜信主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年來,她親眼目睹了人濫用權威所造成的傷害。但通過牧師的生命見證,她領悟到一個重要真理:要糾正權威的濫用,關鍵不在於完全否定權威,而在於建立正確的權威。牧師並非完人,但他們甘心服事、勇於認錯、樂於悔改,在帶領教會時致力於醫治人心。他們讓安娜看到好牧人是如何看顧羊群——神就是藉著這樣的見證帶領她信主。
安娜的故事只是眾多類似見證中的一個縮影:當「自我實現」的承諾落空後,這些女性轉向了教會尋求真理。若主允許,未來必會有更多這樣的女性走進教會的大門。因此,牧師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要以基督的愛將她們引到主的面前。正如我們的牧師對待安娜那樣,若能用心了解、真誠幫助、耐心傾聽教會中的姐妹們,就能向她們活出基督僕人式領袖的見證。
少數牧師的知名醜聞或許會使一些女性對教會心存芥蒂,但神必能使用眾多忠心牧者的關懷和帶領,吸引她們重返教會的懷抱。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y Young Women Are Leaving the Church and How Pastors Can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