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實際生活中的敬虔對基督徒的生活至關重要,這包括了個人性的屬靈操練(讀經、禱告、禁食等)和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洗禮、主餐、團契、家庭敬拜等)兩個方面。
基督徒培養實際生活中的敬虔,是爲了順服主,也是爲了「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 12:14)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人際關係中,操練都是這項任務的關鍵。這些操練活動本身並不是敬虔,而是爲了幫助基督徒進入上帝恩典的洪流。個人屬靈操練包括讀經、禱告、禁食、管理好錢財、寫屬靈操練筆記和學習。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包括參加教會的聖禮(洗禮和主餐)、聆聽神的話語、與教會一起敬拜和作見證、服侍他人、向教會奉獻、與會眾的團契(不僅僅是社交)和禱告,以及與會眾共同學習。
爲什麼培養實際生活中的敬虔很重要?首先,在《提摩太前書》4 章 7 節中主命令我們:「在敬虔上操練自己。」這些神所默示的話跟主親自看著你的眼睛對你說的話一樣帶有權柄。如果你相信這一點,並想順服上帝,那麼你就會在實際生活中培養敬虔。
第二,如果你今生不努力追求敬虔,死後就見不到主。因爲《希伯來書》12 章 14 節說:「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我們努力追求聖潔(即敬虔、像基督、成聖)不是要說服主讓我們進入天堂。但它是基督本身的聖潔彰顯在我們身上——當我們因著信心得與基督相交時,這種聖潔就歸於我們——使我們能夠見主。那些依靠基督使自己與上帝和好之人已經得到了聖靈。祂聖潔的同在使我們對上帝的聖潔之事產生渴慕和渴望。正如約拿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所說,這些並非「空洞、無效的渴望」。因此,那些不按這些聖潔的衝動行事、不努力追求聖潔的人,表明他們不認識聖潔的神,因此在永恆中他們無法「見主」。
雖然聖靈會激發敬虔的願望,但敬虔上的成長並非自動產生的。畢竟,上帝說:你們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聖靈激勵我們並使我們能夠操練自己,但祂不會替我們操練。日復一日地在實際生活中順服主的命令是聖靈賦予我們的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實際之敬虔的關鍵在於操練:有意識地、持續地參與上帝賦予我們的、在上帝話語中找到的蒙恩渠道。這就是爲什麼我更喜歡《新美國標準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對《提摩太前書》4 章 7 節譯文:「爲著敬虔的目的,操練自己。」(Discipline yourself for the purpose of godliness.)操練的「目的」是敬虔,即「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在這個畢生的追求中,上帝賦予你的責任就是「操練自己」。
什麼樣的操練?顯然不是鍛鍊身體(正如下一節經文——提前 4:8——所表明的),否則健美運動員就會成爲世界上最聖潔的人。相反,聖經指的是屬靈上的操練。在聖經中培養實際生活中的敬虔稱爲「屬靈的操練」。因此,我們爲了敬虔的目的而操練自己就是在實踐聖經中的屬靈操練。
我認爲不存在一個權威的屬靈操練清單。我這樣說的部分原因是,對於什麼是聖經中的操練/實踐/習慣以及什麼是簡單地順服聖經中的命令這樣的問題,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沒有人懷疑禁食是一種符合聖經的屬靈操練,但感恩是不是呢?有些人說是,而另一些人則認爲它更像是一種基督式的品格。
一般來說,我認爲屬靈的操練涉及一項具體的活動,即你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自身。因此,禁食是一種外在的活動;它可以從時間長短、類型(如可不可以飲用一些液體)和其它因素來評估。界定什麼是禁食以及如何進行禁食相對來說則比較直白。
另一方面,感恩本質上是一種內在品質。對其進行客觀評價要難得多。雖然真正的感恩會洋溢出來,但我們不可能列出表達感恩所有可能的方式。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非常清楚:聖經中的屬靈操練本身並不是敬虔的標誌。法利賽人孜孜不倦地奉行許多屬靈操練,甚至每週禁食兩次(路 18:12)。但耶穌認爲他們是不敬虔的縮影。法利賽人和今天的許多人一樣,把屬靈操練視爲目標,而不是手段。他們誤以爲屬靈操練就是敬虔,而沒有看到它們是通往敬虔的道路。
任何可測量、計時、計數等的操練,包括聖經所說的操練,都有可能錯誤地等同於敬虔。但這樣的危險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這些做法,因爲它們是聖經教導的。請記住,耶穌也禁食(太 4:2)。相反,我們的使命是像耶穌一樣,帶著正確的動機去實踐聖經中的屬靈操練。這意味著,我們參與這些操練是爲了追求敬虔。因此回到我們的例子,感恩是敬虔的標誌;禁食可以是培養感恩的一種方法。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爲了忍受禁食而禁食,以爲只要我們禁食了就更敬虔了。相反,我們應該爲了一個合乎聖經的目的而禁食,去追求一些敬虔的目標,比如禱告得到回應、與基督有更深的親密關係,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培養更像基督的品格。
任何聖經中的屬靈操練都如此。我們應該要操練屬靈的所有方面,不要抱著討好上帝或贏得祂喜悅的心態,而是爲了要追求聖潔的目標,即「追求聖潔」。
因此,操練就像一條讓上帝的恩典流通而過的管道。如果沒有上帝的恩典,這些操練就沒有能力祝福我們或使我們更加敬虔。但是,如果我們以合乎聖經的動機正確地實踐,我們就靠著神的恩典讓恩典通過它們流向我們。
聖經中的屬靈操練可以分爲兩大類:個人屬靈操練(你自己操練的那些)和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你與他人一起操練的那些)。我們先從個人屬靈操練開始,因爲實際生活中的敬虔始於我們個人與主的關係。
個人屬靈操練包括各種形式的讀經、禱告、私下的敬拜、禁食、管理時間和金錢、寫屬靈操練日記、敬虔的學習等等。但最重要的兩項是讀經(神對我們說話)和禱告(我們對神說話)。
讀經
直接與聖經相關的操練包括聆聽、閱讀、學習、背誦、默想和應用神的話語。神創造了我們的心思意念,並用神的話語餵養它們。我們主要靠聖靈通過祂的話語來牧養我們,使我們在敬虔中成長。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我們經常地汲取上帝話語中的靈奶和靈肉。
篇幅所限,我們只能詳細闡述汲取聖經的兩種方式(更多內容,請參閱唐納德·惠特尼 [Donald Whitney]所著《操練的力量:過好基督徒生活的 13 個法則》[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the Christian Life],第 2-3 章)。首先是讀經。就像我們每天餵養自己的身體一樣,我們也應該每天用上帝的話語餵養自己的靈魂。耶穌重申了舊約中的宣告:「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 4:4)。如果我們連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都不曾讀過,又如何靠「一切話」而活呢?我鼓勵大家不僅要每天讀經,而且要盡可能多地通讀整本聖經(即「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網上有無數的聖經閱讀計劃可以帶你係統地通讀聖經。每個基督信徒都需要「神的旨意」(徒 20:27)。大多數人只需每天閱讀十五分鐘,就能在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
其次,默想經文非常重要;事實上,這可能是大多數基督徒屬靈操練最大的需要。大多數基督徒說他們記不住讀過的經文,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默想讀過的經文。讀一節經文只需要你花兩三秒鐘的時間,難怪你記不住!你只看兩三秒鐘能記住什麼樣的句子?
書卷中的信息通過默想才會進入我們的心靈和生活,成爲我們的經歷。通過閱讀,我們認識上帝的真理;通過默想,我們感受到上帝的真理。例如,閱讀聖經告訴我們「神就是愛」(約壹 4:8)。但只有通過默想,我們才能開始以合乎聖經的方式感受上帝的愛。只有當我們的心被感動時,我們才會更願意以順服的方式去追求實際生活中的敬虔。
如何默想經文?只需從你的讀經中選擇一節經文並思考它。提出問題。一次強調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默想經文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操練的力量:過好基督徒生活的 13 個法則》一書描述了十七種默想聖經的不同方法(46-69 頁)。
因此,每天閱讀神話語的一般原則是大段閱讀,小段默想。先讀一大段,如一章或更多。然後選擇一些小段——比如一節經文、一個短語或一個詞——進行默想。如果你只有十分鐘,就不要讀十分鐘。讀五分鐘,默想五分鐘。少讀一些(如果有必要),記住一些東西並受其影響,遠比多讀而什麼也記不住要好得多。通過這樣做,你會發現自己一整天都能回憶起默想過的內容,從而做到聖經所勸戒我們的那樣「晝夜」默想(書 1:8;詩 1:2)。
禱告
所有有聖靈內住的人都想禱告,因爲《羅馬書》8 章 15 節和《加拉太書》4 章 6 節都說,聖靈使我們呼求「阿爸!父!」那些認識上帝的人發現自己一天到晚都在自發地與天父交談,常常是簡短的「射箭式」禱告("arrow" prayers)。但這些隨意、即時的禱告永遠無法讓已經由聖靈扭轉歸向神的心感到滿足。個人敬虔的進步需要培養禱告的習慣,無論是單獨禱告還是與他人一起禱告。使徒保羅甚至對我們所有人說:「你們要恆切禱告」(西 4:2)。至少,這意味著不僅偶爾向天堂射出一支禱告之箭。
然而,許多人發現,持續的禱告至少受到兩個攔阻:他們似乎太忙了,沒有時間禱告;當他們禱告時,往往感覺很無聊。
關於忙碌,我們又回到了操練的問題上,不是嗎?今天,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時間遠遠不夠做完每天要做的事情。但我們真的想說我們沒有時間與上帝交談嗎?就像對待其他親人一樣,我們必須擠出時間與我們最愛的人交談。
但是,當禱告變得枯燥乏味時,我們的操練就會減弱。如果你每次都爲同樣的事情說同樣的老話,禱告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即使是與神交談,沒有變化的話語最終也會變成沒有意義的話語。問題不在於我們禱告的內容千篇一律,因爲這很正常。我們的生活往往每天都由同樣的事情組成——同樣的人、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工作、同樣的需求等等。問題在於,我們往往針對同樣的事情會說同樣的話。這很無聊。
有什麼解決方法呢?一個對所有上帝的百姓來說都足夠簡單的方法呢?那就是:當你禱告時,用聖經禱告。把聖經的話變成你禱告的話。一旦學會,你可以用任何經文做到這一點,但最容易做的是《詩篇》和新約書信。
因此,如果你要通過《詩篇》第 23 篇禱告,你可以讀第一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然後禱告如下:「主啊,感謝你,你是我的牧者。你是好牧人。求你牧養我的家人,讓他們像我一樣愛你。請在我面前的要作的決定中指引我。牧養教會中那些需要牧養我們的牧者。」繼續爲「主是我的牧者」所關聯的任何事情禱告。如果沒有想到其他內容,就進入下一行,繼續這樣禱告,直到你該做別的事情了。
任何基督徒都可以這樣做。你永遠不會無話可說,也不會再在禱告中說同樣的老話。你既會爲你通常想禱告的事情(但會以新的方式)禱告,也會爲你從未禱告過的事情禱告。這樣做,你就會效法在十字架上用兩首《詩篇》禱告(太 27:46;路 23:46)的耶穌,《使徒行傳》中的基督徒(4:24-26)以及此後無數基督的追隨者。
個人的敬虔超越了我們的私人生活。操練敬虔的渠道不僅僅是我們委身於個人屬靈操練。效法基督涉及我們與所有事物、人和環境的關係。我們必須把敬虔看爲與內在生命和外在生命、與教會和世界、與得救之人和失喪之人都有關係。
向著他人效法基督和借助他人的幫助效法基督對於合乎聖經的基督教都至關重要。這就是人際關係中屬靈操練的作用所在。我們在他人面前進行的屬靈操練,既是在效法基督方面成長的表現,也是激發彼此向效法基督邁進的動力。
他人是誰?
聖經中的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包括與教會一同聚會並成爲教會中悔改的肢體、參與教會的聖禮(洗禮和主餐)、聆聽神的話語、與教會一起敬拜和作見證、服事他人、給教會奉獻、與教會一起團契(而不僅僅是社交)和禱告,以及與教會一起學習。家庭敬拜雖然是在家裡進行的,但也可以包括在這份清單中,因爲它不完全是個人的屬靈操練。
這些操練中有許多是與全體會眾一起享受的。還有一些是在小組中進行的,還有一些是一對一的。其中大多數主要是在教會環境中進行的;少數(尤其是服事的行爲和小組中的見證)可以(而且往往應該)有意識地做在非基督徒環境中。
參與這些操練,就像參與個人性操練一樣,應該是一種樂趣,而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這是聖靈的工作。祂賜給我們對其他信徒彼此綁定的愛,以至於「我們因爲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壹 3:14)基督徒認識到,聖靈居住在其他信徒身上,祂在我們身上的許多事工都是通過他們進行的。因此,如果我們遠離聖經所規定的、與其他信徒定期、有意義的接觸,就等於我們與主在我們身上的許多事工隔絕了。沒有一個基督徒願意經歷這種情況。
那麼現在呢?
第一,記住,敬虔的渴望和操練是聖靈所賜的,但操練往往感覺都是你自己的事。星期天早上醒來時,你可能不想去教會。但是,是什麼讓你願意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準備去教會,而你的大多數鄰居卻不願意這麼做呢?是聖靈產生的一種比懶惰更強烈的願望。但這並不會讓你覺得不睏倦。平日裡,祂不會把你拽到椅子上,爲你翻開聖經。這感覺就像是全靠你自己。但聖靈會讓你產生操練自己、拿起聖經的願望。
培養實際生活中的敬虔往往是「爭戰」而不是「隨流」。聖經提醒我們:「因爲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加 5:17)肉體——有聖靈內住、尚未抵達天堂的基督徒仍然覺得罪對他們有誘惑力——罪會像地心引力一樣拽住任何培養敬虔之人。操練自己遵從聖靈的指引是基督式的回應。
第二,至少以兩種實際生活中的方式向順著聖靈撒種。聖經說:「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 6:8)。「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這句話的另一種說法是:「你們要努力......聖潔,若不聖潔,就不得見主」,有聖靈內住的人希望順著聖靈撒種。
實際生活中上,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像沒有一個農夫會隨機播種莊稼一樣,基督徒也必須有意識地順著聖靈撒種。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爲了敬虔的目的,你可以通過操練自己來順著聖靈撒種。當你實踐聖經中的屬靈操練時,你就是把敬虔的種子撒在自己的靈魂裡,讓聖靈使你長成基督的樣式。
但你必須把它們撒下去。所以,我建議你從個人性屬靈操練和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中至少選擇一粒「種子」,藉著禱告把它們牢牢地種在你的生命中。也許這是你曾經操練過但放棄了的一項,也許是你以前從未操練過的,但聖靈現在促使你去種下它。不要讓投入到閱讀這篇關於培養個人敬虔的文章中的時間徒勞無功!
培養個人的敬虔
個人性屬靈操練
人際關係中的屬靈操練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Cultivating Practical God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