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神的新約子民,扎根於神給以色列的應許,由聖靈開始,既指向所有在耶穌基督裡活著和已離世的基督徒,也指向基督徒的地方性聚會。
教會是神的新約子民。教會一詞既可以指所有基督徒,無論是現在活著的還是已經離世的(普世教會),也可以指基督徒在各地的聚會(地方教會)。教會起源於舊約中神賜給祂子民的應許,尤其是神將通過亞伯拉罕的後裔祝福世界的這個應許。雖然舊約中的神子民與教會之間有連續性,不過教會是耶穌的共同體,自五旬節開啓。因此,教會實現了神給先知的應許,即祂將與祂的子民立一個更美好的新約,並將祂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教會的使命是大使命(太 28:18-20)——帶著復活基督的權柄走向世界,使人作門徒,給他們施洗,教導他們跟隨耶穌,直到祂再來,全都是爲了神的榮耀。
教會起源於神永恆的旨意。它是耶穌的新約共同體,發源於以色列,由耶穌建造,由聖靈開始。教會是神的百姓,蒙天父揀選,祂恩慈地將教會帶入與三位一體神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中。教會是基督寶血所贖回之普世、無形的聖徒團契,包含了天上地上、歷世歷代的所有基督徒。教會是神收養的兒女,他們曾是罪的奴僕,現在卻蒙帶領進入了與天父神以及與基督裡弟兄姐妹彼此相愛的關係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以祂爲首,倚靠祂,蒙聖靈恩賜,建造成多元合一的整體,彼此依賴,作爲基督在世上的器皿發揮功效。教會是基督的新婦,特別蒙祂所愛,因祂在十字架上犧牲之工而蒙拯救,獨一地獻給祂,並爲祂——新郎——越發裝飾得美麗。教會是聖靈的殿,由基督的豐盛所充滿,以神的同在爲標誌。教會是新的族類,由在基督裡合一的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組成,彰顯了生命本來的樣式。教會是連結於基督真葡萄樹上的枝子,與祂聯合,依靠祂。教會是聚集在一起的立約團體,定期聚集在一起進行敬拜、主餐、門訓、團契、服事和宣教。教會是天國的團體,存在於已然和未然之中,要實現神讓全世界合一的永恆目的,一切都爲了彰顯神的榮耀(見布魯斯·萊利·阿什福德 [Bruce Riley Ashford] 和克里斯托弗·摩根 [Christopher W. Morgan] 所著「教會」,載於《ESV系統神學研讀聖經》[ESV Systematic Theology Study Bible],英文版 1713 頁)。
神的子民是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的後裔。祂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他們,這意味著他們在與造物主的關係中受造(創 1:27)。儘管他們悖逆了祂,但祂並沒有拒絕他們,而是應許會差遣一位救主來拯救他們(3:16)。
後來,神把亞伯拉罕從一個崇拜太陽的家族中呼召出來,與他立約,應許作他和他後裔的神(創 17:7)。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一塊土地,使他成爲一個偉大的民族,並通過他祝福萬民(12:3)。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神將雅各的名字改爲以色列,從以色列生出十二個支派。舊約的其餘部分涉及神與這十二個以色列支派的交往。
通過十災和一次戲劇性的大逃亡,神呼召以色列民族脫離了埃及的奴役,成爲了祂的子民。祂給了他們十誡,宣稱他們是祂的子民,並給了他們應許之地,他們在打敗迦南人後佔領了這片土地。後來,神讓大衛在耶路撒冷爲王。神應許要讓大衛的後裔成爲一個王朝,並將永遠堅立其中一位後裔的王位(參撒下 7:14-16)。
神仁慈地派遣了許多先知警誡舊約的百姓,如果他們不悔改歸向耶和華,審判就會降臨。然而,他們一再反抗祂和祂的先知。作爲回應,祂在公元前 722 年使北方十個支派的王國遭受亞述人的奴役,在公元前 586 年使南方兩個支派猶大和便雅憫的王國遭受巴比倫人的奴役。神也通過先知應許會提供一位拯救者(賽 9:6-7,52:13-53:12)。
神應許要讓祂的子民在流亡七十年後從巴比倫的奴役中重返故土(耶 25:11-12),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帶領下祂實現了這一應許。人們重建了耶路撒冷城牆,並建造了第二聖殿。舊約結束於《瑪拉基書》,神的子民繼續背離祂,可是與此同時祂也應許有一位彌賽亞會來預備道路(瑪 3:1)。
四百年後,神派來了祂的兒子作爲應許中的彌賽亞、受苦的僕人、以色列的王和世界的救主。耶穌清楚地表明了祂來的目的:「因爲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 10:45)祂爲自己組建了新的團體(太 5-7)。祂挑選門徒,與他們相處,教導他們神國的道理、趕鬼、行神蹟,並預言了自己的死和復活。復活後,祂指示門徒要將福音傳到萬國,以實現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即祝福萬民(太 28:18-20)。
五旬節那天,耶穌降下祂的聖靈,聖靈使教會成爲神的新約子民(徒 2:1-13)。聖靈賦予門徒能力,將福音傳遍世界(徒 1:8);也賦予使徒能力,引導他們進入真理。甚至聖靈現在仍然居住在教會中,引導教會,並賜給教會中每個人屬靈的恩賜,讓他們彼此服事並且服事神(弗 2:19-22,4:1-16)。
人們經常會用舊約中的術語來描述教會(加 6:16;腓 3:3;彼前 2:9-10),舊約的以色列和教會之間既有連續性,也有不連續性。一方面,神立約的百姓只有一個群體,扎根於亞伯拉罕之約和以色列之約。另一方面,教會是耶穌的新約共同體,開始於五旬節聖靈降臨。
教會的普世性和地方性
教會(ekklesia)這個詞在新約中所指代的教會具有多種表現形式。這個詞可以指在家中聚會的教會(林前 16:19;弗 1-2),也可以指整個城市或都市圈的教會(徒 8:1,20:17),還可以指羅馬省特定的教會(徒 9:31;林前 16:19),在少數情況下也可以指整個普世教會(徒 15:22)。但這個詞最常見的用法是指普世教會或地方教會。
普世教會
有時,人們用「教會」這個詞來描述某些人所謂的普世教會,它指的是各個地方所有的基督徒——包括活著的和已經離世的(弗 1:22,3:20-22,5:27)所組成的整體。在這個意義上的教會與任何一間地方教會、宗派或聯會都不同。人無法完全看到它,它指的是歷世歷代所有基督徒的總和。
地方教會
在新約中,「教會」大多指地方教會,即神的子民聚集成一個群體,共同立約敬拜三位一體的神、彼此相愛並向世人作見證(徒 14:23,16:5)。這樣的用法是「教會」一詞的主要用法;聖經強調教會由被看爲是基督徒的人組成的一個地方團體,他們委身於基督並彼此相愛,共同榮耀神並爲祂的使命效力。
地方教會是團契和敬拜的基本中心,也是蒙神所用來傳福音、造就門徒和牧養的主要方式。地方教會是教導和傳講聖道的地方(提後 3:16-4:2)。地方教會是執行洗禮和主餐等聖禮的地方(太 28:18-20;林前 11:23-26)。這些真理是保羅建立地方教會、任命地方教會領袖、派代表到地方教會並給地方教會寫信的原因。地方教會在他的神學中意義重大,在他的宣教策略中也至關重要。在地方教會中,人們分享彼此的生活,一起成熟成長,一起服事,一起敬拜,一起作見證。
在舊約中,以色列是一個由信徒和非信徒組成的混合群體。在新約中,教會是新約中神的子民。雖然福音派在如何解釋盟約以及如何界定基督徒的兒女是否是教會成員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大家普遍認爲新約強調教會是神的百姓。耶利米曾預言新約優於舊約。神從埃及拯救出來的以色列人因爲犯罪和不信,違背了神與摩西所立的舊約,死在了曠野。新約更加偉大,因爲它以神的工作爲中心。主應許說,祂將成爲祂子民的神,他們將屬於祂。祂要把祂的律法寫在他們的心上,他們將認識祂,並順服祂(耶 31:31-34)。耶穌教導說,祂的死確立了新約(路 22:20),保羅也如此說(林前 11:25)。雖然聖經教導說,神的百姓在歷世歷代是同一群人,但耶穌的死和復活爲那些認識祂的人帶來了改變。祂是「新約的中保」,實現了《耶利米書》中的應許。
神百姓的樣式通過教會變得清晰。作爲神子民的教會,也是基督的身體(西 1:18),與基督聯合。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弗 5:25-32),是在基督裡日益聖潔的人。教會是聖靈的殿(林前 6:19-20;林後 6:16;弗 2:19-22),是有聖靈內住的聖徒。教會是新人(弗 2:15,4:13、 24),是與神和好的人。教會是神的家(羅 8:15、17;加 4:4-5;約壹 3:1),是認識神爲父、並彼此爲弟兄姐妹的人。作爲神的子民,教會屬於神,令人驚奇的是,神也屬於教會。只有在新天新地裡,在神讓自己的百姓從死裡復活、尊榮他們,並住在他們中間之後,這一真理才會完全實現(啓 21:1-4)。
在《馬太福音》28:18-20 中,耶穌向祂的門徒頒佈了大使命,這也是教會的行動指南。祂一開始就宣告了自己是受尊崇的聖子,是天上地下和萬國萬民的主(28:18;另見但 7:14)。耶穌擁有一切權柄,祂命令門徒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囑咐他們將祂所吩咐的一切教導他們,並囑咐他們要「終日」如此,直到世界的末了。
教會不僅源於神永恆的旨意,發源於以色列,以基督的救贖工作爲基礎,由聖靈開啓,教會的生命來自與基督的聯合,而且教會的目標是彰顯神的榮耀。教會也是神展示祂永恆計劃的窗口,祂的計劃是實現宇宙的和解,突出基督是所有歷史的焦點。教會不僅要彰顯神的目標,甚至還要彰顯神自己。在教會中,並且通過教會,神展示了祂的恩典、智慧、愛、合一和聖潔(《以弗所書》強調了這一點)。此外,神在彰顯自己的同時,也榮耀了自己。難怪保羅宣稱:「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 3:20-21)
編注: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th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