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是對神的研究,探討祂與受造宇宙的關係、旨意以及祂在其中的工作。
神學是對神的研究,探討祂與受造宇宙的關係、旨意以及祂在其中的工作。因此,神學從創造萬物之造物主的角度解讀所有受造的現實。只有因爲神啓示了祂自己,我們才能認識祂是誰,以及祂在所創造的宇宙中的旨意、計劃和作爲。神學的每一個領域——世界的創造、祂按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人類陷入罪中、祂對墮落世界的救贖和恢復計劃(包括祂對亞伯拉罕的呼召和揀選以色列作爲彌賽亞將通過他們而來的途徑)、祂通過道成肉身、無罪的生命、代贖的死亡和聖子得勝的復活來實現救恩的護理工作、祂建立教會,以及祂使萬物達到神聖命定的終局的計劃,等等——所有這些都直接與神及其屬性、旨意、方式、計劃和護理工作相關。只有當我們從神的角度理解生活和神學的這些方面,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神是誰、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應當如何生活。
「神學」(theology)一詞由「theos」(神)和「logos」(關於……的言語或研究)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對神的研究。然而,這一術語也被用於研究人類、罪、救恩、教會以及末世(等等)。「神學」之所以可以正確用於這些其他領域,原因在於:神學是對神及其與受造宇宙的關係、旨意和工作的研究,這包括祂創造世界、按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人類陷入罪中,祂爲墮落世界所預備的救恩和恢復計劃,(包括祂呼召亞伯拉罕的呼召,揀選以色列作爲彌賽亞來臨的途徑)、祂通過聖子的道成肉身、無罪的生命、代贖的死亡和得勝的復活來實現救恩的護理工作,祂建立教會,以及祂使萬物達到神所命定終局的計劃。神學所涵蓋的範圍令人歎爲觀止,這向我們展示了它對生活各方面是多麼全面且具有廣泛影響。
讓我們思考神學研究中的幾個領域,看看正確且基於聖經的神學理解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從神的教義開始,有時也被稱爲「神學本體論」(theology proper),因爲神學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研究神關於祂自己、三位一體的存在以及祂在所創造世界中的護理之工的自我啓示。陶恕(A. W. Tozer)在其經典著作《認識至聖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中,第一章開篇便寫道:「當我們想到神時,心中所浮現的,是關於我們最重要的事。」陶恕這一見解至關重要,直接回應了我們關於神學及神學理解重要性的問題。因爲對神的認識影響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也因爲我們對神的觀念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承諾、情感和行爲,所以沒有任何其他領域能像神學這樣深刻地塑造我們的思想、心靈和生命。
基督教世界觀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肯定有時被稱爲「創造主-受造區別」的概念。神是永恆、自存、自足、無限、純粹、全能的存在,祂作爲三位一體的神,在生命的無限豐盛和喜樂中永恆存在,獨立於任何受造和有限的事物。既然神所創造的世界有一個開端,而神卻沒有開端,那麼神必然永恆存在,超越世界,擁有祂超越一切的完美屬性,以至於一切本質上的美善都內在且永恆地存在於神裡面。祂並不需要祂選擇創造的萬物。因此,雖然受造物在存在的每一方面以及它所擁有和展現的一切美善上都依賴於神,但神卻是獨立於並超越於祂所造的一切。諸天宣告的是神的榮耀,而不是諸天自己的榮耀,因爲諸天所展現的每一種特質都源自並反映了神無限的美、大能和智慧。這位超越一切豐盛的神並不需要我們或我們所提供的任何東西,認識這樣的神,使我們深感謙卑。但這也讓我們感到驚奇,因爲儘管神不需要我們,祂卻創造了我們,爲要用祂自己充滿我們,並通過我們的生命彰顯祂自己。祂不僅獨立於祂所造的一切而存在,祂也作爲內在的神,親密地參與並通過我們的生命工作。作爲三位一體的神,祂永恆地活在三位一體位格之間的相交喜樂中。然而,祂創造了我們,使我們成爲被創造並得救贖的人,爲要讓我們分享祂的生命以及祂在三位一體中享有的喜樂。
再思考一下,對神屬性的理解如何加強和維持我們對神的信心。當我們仔細審視對神的信心需要什麼時,就會發現對神屬性某些方面的深刻而持久的信心是多麼重要,若沒有這些信心,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就不會相信祂或仰望祂。例如,當我們遭遇某種困境時,信靠神需要我們理解並確信神全備的知識和無瑕的智慧。如果我們懷疑祂是否真的理解我們處境的所有細節,並且能以祂無限的智慧決定最佳的行動方案,我們爲何還要去尋求祂並信靠祂呢?因此,對神完美知識和智慧的信心,是真正信靠神的基礎。此外,在苦難中信靠神需要我們確信神不可戰勝的能力。如果我們相信神知道我們處境中一切可知的事情,並且有完美的智慧決定什麼是最好的,卻懷疑祂是否能真正採取行動實現最好的結果,我們就不會真正信靠祂。因此,對神的信心——在苦難和困境中信靠祂——需要我們對祂完美的智慧和不可動搖的能力有深刻而持久的信心。然而,我們還必須毫不懷疑神對我們的愛。如果我們相信祂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並且能做任何祂選擇做的事,卻懷疑祂是否真正關心我們,我們仍然不會真正信靠祂。因此,對神的信靠就像我們選擇坐在一張三條腿的凳子上時所給予的信任。我們必須相信神的智慧是完美的,無法被超越;祂是如此大能,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止祂做祂選擇做的事;祂對祂兒女的愛是無瑕的、信實的,並且永遠不會動搖。認識神的屬性,決定了我們在祂面前如何生活。
再思考一下對罪的本質以及神在基督裡爲我們帶來的救恩的正確神學理解的某些方面。具有神學知識的基督徒世界觀與我們所處文化之間最鮮明的對比之一,就在於對「爲什麼壞事會發生」以及「該如何應對」的基本理解。對於大多數世俗主義者來說,壞事發生是因爲人雖然本質上是好的,但卻是虐待或傷害的受害者,因此他們表現出自己的挫敗感和行爲條件反射,但往往並不真正爲自己所做的壞事負責。相比之下,聖經和神學對「全然敗壞」教義的理解告訴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都帶有一種深刻持久的傾向,傾向於罪惡的態度和行爲,這源於他們與亞當——第一個人——的聯繫,亞當的罪使整個人類(除了耶穌基督)都陷入了罪中。因此,基督教對人的看法與普遍文化的認識相反:我們本質上並不是好人;恰恰相反,我們內心深處充滿罪惡和自私,我們的傾向與應有的方向完全相反。我們本應尊榮神,並尋求以討祂喜悅的方式生活,但由於我們的罪,我們背離了祂,試圖爲自己的人生規劃一條獨立於祂和祂道德指引的道路。
對人類基本本性的不同理解,也導致了在如何處理我們每個人身上明顯存在的邪惡和敗壞問題上存在深刻分歧。我們的文化因爲認爲我們本質上是好的,所以試圖恢復我們內在的良善。自助書籍層出不窮。那些激發內在神性火花或內在孩童力量的療法被用來爲我們自身的敗壞提供自我解決方案。但基督徒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截然不同。我們意識到,由於我們在亞當裡的罪,我們完全無法從內心除去奴役我們的罪,也無法除去我們在聖潔的神面前因罪而招致的罪責。福音的好消息是建立在人爲解決方案不可能實現的壞消息之上的。聖經明確指出,我們唯一的希望在於基督無罪的生命、代贖的死亡和使人得自由的復活中所成就的工,這工是爲我們而作,也是在我們身上作的。我們無法靠自己克服我們的罪和罪責。我們唯一的盼望——也是普世唯一的盼望——在於信靠神在我們裡面並爲我們做我們無法爲自己做的事。正如路德提醒我們的那樣,我們是乞丐,兩手空空,無法爲自己的救恩提供任何東西。我們完全倚賴於在基督裡的神以及祂爲我們所成就的一切。聖靈必須打開我們的眼睛,喚醒我們已死的心,使我們相信並接受神救贖的恩典,這恩典使我們在神面前稱義,並開始成聖的過程,直到我們得著完全的榮耀。
在我們可以深入探討的眾多神學領域中,讓我們最後來看一下正確的神學理解如何影響我們對歷史終結和新天新地建立的看法。當然,這裡有一些問題在歷代深思熟慮的基督徒思想家中並未達成完全一致。例如,我們對千禧年的性質以及基督再來的時間(與大災難的時間關係)存在分歧。然而,那些最重要的聖經教義在教會歷史上卻引發了廣泛的共識。我們相信,那位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過著無罪的生活、爲我們的罪死而復活的基督,已經升天,並且會再來,將接祂所有的跟隨者到祂那裡。基督的再來和信徒身體的復活在聖經中有多次明確的教導,同時也在教會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爲此我們應當感恩。知道基督會再來、在新天新地中建立祂的國度,並讓我們在天上永遠與祂同工,這重要嗎?的確十分重要,這對我們思考生命意義的問題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基督徒認識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那些對永恆有影響的部分。死後的生命、從死裡復活、與基督一同在新天新地中掌權——這些真理不僅現在指引我們,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時間和資源的優先次序。遺憾的是,我們可能沒有充分思考這些神學真理,因此未能以一種更符合這些真理的方式生活。但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會意識到,這些真理讓我們不再僅僅爲塵世的快樂而活,而是爲永恆的獎賞和榮耀而活。
另一個廣泛認同且聖經明確教導的領域是所有人將要面對的最終審判。對信徒來說,這將是一個大喜樂的日子,因爲我們將在救主面前記起,我們所有的罪都已被祂償還,因此我們不再面對本應承受的審判。但對不信的人,這將是一個極其悲傷和永無止境的後悔之日,因爲他們將直面自己罪的嚴重性,以及神對他們永恆定罪的審判。認識到在那一天,所有的僞裝都將被揭去,所有的欺騙都將暴露無遺,這是何等令人警醒。所有不信的人都將根據他們一生所行的,面對確定且永久的審判。現在知道這一點重要嗎?確實重要,因爲當我們現在知道爲信徒預備的喜樂是確定的,而爲不信的人預備的悲哀和痛苦也是確定的。我們再次意識到,向那些唯一盼望是放下自己、信靠基督的人傳福音非常重要。
神學——研究神及其與受造宇宙的關係、旨意和工作——至關重要!每一個神學領域都向我們表明,正確且基於聖經的神學思考不僅教導我們該相信的真理,還告訴並指引我們如何最好地生活。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Importance of Theology and Theological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