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神学
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爲祭司
2025-02-14
—— Matthew Emadi

定義

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是一種永久性的祭司職分,優於亞倫的祭司職分。它先於摩西之約,與亞伯拉罕和亞伯拉罕之約相關聯,是大衛在《詩篇》110 篇中所期待彌賽亞的一部分,並最終在耶穌從死裡復活和持續的新約中保工作中得以成就。

摘要

麥基洗德在《創世記》14:18-20 中短暫出現。他是撒冷的祭司王,在亞伯拉罕戰勝來自東方基大老瑪邪惡諸王聯盟後爲亞伯拉罕祝福。麥基洗德敬拜真神,天地的主宰(創 14:19、22)。他給亞伯拉罕帶來餅和酒作爲禮物,而亞伯拉罕則向麥基洗德奉獻了十分之一。

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在《創世記》中沒有任何家譜記錄。我們沒有關於他父母、出生或死亡的任何記載。《創世記》呈現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是永久性的。它早於摩西之約和亞倫祭司職分的建立。

大衛王理解到彌賽亞,他那位更偉大的後裔,將會像麥基洗德一樣成爲君王式祭司(詩 110:4)。大衛的後裔將從耶路撒冷統治列國,祝福亞伯拉罕的子孫,並征服地上的邪惡君王。他不會持有利未祭司職分,因爲他將出自猶大支派。他的祭司職分不會是基於摩西之約規定的暫時性祭司職分,而是照麥基洗德等次的永久性祭司職分。

《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創世記》第 14 章和《詩篇》110 來表明,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在基督——大衛的子孫和神的兒子——身上得以成就(來 5:6,6:20,7:1-28)。耶穌的麥基洗德祭司職分優於亞倫的祭司職分,因爲耶穌獻上自己作爲充分的贖罪祭,並從死裡復活、升天,永不再死。他擔當罪的死亡、復活和升天成全了摩西之約及其祭祀,使亞倫的祭司職分終結。

耶穌是一個新而更美之約的中保。作爲復活的彌賽亞,他永久擁有他的祭司職分,爲亞伯拉罕的後裔帶來完全且最終的救恩(來 2:16,7:24-25)。


《創世記》14 章中的麥基洗德

《創世記》14 章記載了亞伯拉罕[1]成功擊敗基大老瑪聯軍的戰事,以及他與撒冷王麥基洗德和所多瑪王的會面。基大老瑪的軍隊橫掃所多瑪地區,在此過程中擄走了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亞伯拉罕得知侄子被擄後,立即召集了 318 名訓練有素的壯士,在夜間分兵突襲,打敗了基大老瑪的強大軍隊,成功救回了羅得。

亞伯拉罕凱旋歸來,兩位王在沙微谷前來迎接他:所多瑪王和撒冷王麥基洗德。作爲「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來,祝福亞伯拉罕說:(創 14:19-20)

「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麥基洗德爲亞伯拉罕祝福後,他在故事中的角色就此結束。他在救贖歷史舞台上的出場僅有短短三節經文。然而,麥基洗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從《創世記》第 14 章中他的角色可以看出關於麥基洗德及其祭司職分的幾個重要特點。首先,麥基洗德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公義之王」,他所治理的撒冷城意爲「平安」(參《希伯來書》7:2)。《詩篇》76:2 將撒冷城(Salem)與錫安即耶路撒冷(Jerusalem)等同。麥基洗德的撒冷就是後來大衛的耶路撒冷。「公義」和「平安」正是後來聖經作者用來描述大衛王權特徵的詞語(詩 72:7;賽 9:7、48:18-19)。

其次,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與摩西律法之約毫無關聯,因爲在救贖歷史的這一階段,摩西之約尚未頒佈。相反,麥基洗德的王室祭司身份呼應了亞當在伊甸園中的君尊祭司職分。亞歷山大指出,麥基洗德的王權是「神所設立的」,「它試圖按照神最初創造人類時所賜的神聖使命,在地上重新確立神的主權」。[2]

第三,麥基洗德所贈送的餅和酒暗示著神將通過亞伯拉罕之約和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來扭轉亞當和挪亞的罪。在《創世記》第 14 章之前,聖經中唯一提到「餅」的地方是與亞當的罪有關——「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 3:19)。而唯一提到「酒」的地方則與挪亞的醉酒有關(創 9:21、24)。這兩樣與亞當和挪亞失敗相關的元素,如今通過麥基洗德成爲祝福亞伯拉罕的媒介。通過亞伯拉罕,神將扭轉人類先前兩位立約之首的失敗。

第四,《創世記》第 14 章對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王權:麥基洗德公義的王權和所多瑪王世俗的王權。所多瑪王向亞伯拉罕提供戰利品,卻想要佔有人口。所多瑪王的實力建立在眾多的人數上,他代表著那些不惜犧牲他人而追逐權力的腐敗人間君王與國度。相比之下,麥基洗德的王權則是服侍型的王權。麥基洗德稱頌神,並將亞伯拉罕在戰場上的勝利歸功於神的主權供應。麥基洗德深知是神掌管世界,並爲祂的子民成就旨意。麥基洗德的王權象徵著神在地上的權柄和公義統治。當所多瑪王向亞伯拉罕提供戰利品時,亞伯拉罕斷然拒絕。在亞伯拉罕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軍事實力和政治聯盟來奪取土地的時刻,他拒絕了所多瑪王的提議,而選擇與麥基洗德及麥基洗德的神站在一起(創 14:22,參 14:19)。通過拒絕所多瑪王的提議,亞伯拉罕再次確認了他憑信心接受神應許的決心。與麥基洗德一樣,亞伯拉罕相信至高的神、天地的主必會賜給他應得的賞賜。

最後,亞伯拉罕與麥基洗德的認同將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與亞伯拉罕之約緊密聯繫起來。一位(耶路)撒冷(Salem/Jerusalem)的外邦祭司王爲亞伯拉罕——聖約所應許的接受者——祝福。麥基洗德的祭司體系正是能夠爲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帶來祝福的祭司體系。此外,麥基洗德在這個故事中的角色部分是爲了表明神對亞伯拉罕的計劃遠超出亞伯拉罕本人和他的血親家族。當聖經的敘事聚焦於一個人(亞伯拉罕)和他的家族時,麥基洗德的出現提醒我們神的救贖祝福將延伸至萬國萬民。以麥基洗德爲代表的外邦人也將分享亞伯拉罕之約的祝福。

大衛的彌賽亞盼望:一位照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王

舊約中唯一再次出現麥基洗德名字的地方是在《詩篇》110:4:「耶和華起了誓,絕不後悔,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詩篇》110是大衛所作的詩。它體現了大衛對彌賽亞的盼望和期待。這篇詩開始於耶和華對大衛未來之主(彌賽亞)的宣告:(詩 110:1)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

這一宣告是建立在大衛之約應許的基礎上。神應許賜給大衛一個後裔,並永遠堅立他國度的寶座(撒下 7:12-16)。大衛那位更偉大的後裔將建造神的殿,並與神建立父子關係,這呼應了神與第一位祭司王亞當的關係(路 3:38)。《詩篇》110:1 中大衛的主就是大衛之約中應許給大衛的那位後裔。他將在神的「右邊」施行治理,作爲神權柄的代表。

根據《詩篇》110:2,大衛更偉大的後裔將成就創造的使命去「掌權」,但他將在敵人中間完成這一使命。他將從錫安伸出他的權杖,在充滿邪惡勢力的世界中爲人類奪回統治權。在他能力彰顯的末世之「日」,他將率領身穿聖潔禮服的祭司軍隊一同進行聖戰(詩 110:3)。

這位大衛的主不僅是一位大能的王,也是一位照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詩 110:4)。大衛看到了彌賽亞與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獨特聯繫。麥基洗德曾統治(耶路)撒冷(詩 76:2),並在亞伯拉罕戰勝諸王后祝福了這位約定應許的接受者。同樣,彌賽亞也將從耶路撒冷施行統治,祝福亞伯拉罕的後裔,並在「他發怒的日子,必打傷列王」(詩 110:5)。

《詩篇》110 的後半部分描述了彌賽亞的征服。當他在勝利中昂首時,他將使列國屍首遍地,並打破那遍地之「首」(對比《創世記》3:15,《詩篇》110:6-7)。《詩篇》110:6 中對《創世記》3:15 的暗示表明彌賽亞將擊敗撒但本身。大衛明白,雖然彌賽亞的王室祭司職分重拾了亞當的職責並克服了亞當的失敗,但爲他未來之主的事工樹立榜樣的並非亞當的祭司職分,而是麥基洗德的。

麥基洗德在救贖歷史中的重要性與他和亞伯拉罕及亞伯拉罕之約的關係密不可分。神通過亞伯拉罕的「後裔」給萬國帶來祝福的計劃,將通過持有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大衛的「後裔」成就。亞伯拉罕的後裔將通過一位新的麥基洗德得到祝福。

按照摩西律法的規定,大衛的彌賽亞之子不可能成爲祭司,因爲律法要求只有利未支派的人才能擔任祭司。既然大衛來自猶大支派,他那位更偉大的兒子和主將持有一種比西奈山所設立的祭司制度更爲優越的王室祭司職分。與利未祭司制度不同,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是一種建立在神對全地主權基礎上的永久性祭司職分。因此,大衛的兒子將「永遠」作祭司,不是照著利未的等次,而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通過期待一位永久性的麥基洗德式祭司,大衛似乎也預見了摩西之約及其祭祀制度的終結。

耶穌超越性的麥基洗德祭司職分

《希伯來書》是新約中唯一明確提到耶穌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書卷。《希伯來書》的作者寫信給那些將要放棄基督、準備回到低等的舊約制度(如利未祭司職分和動物祭祀)的希伯來基督徒。《希伯來書》第 7 章包含了最全面的論證,闡明基督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超越性。

在《希伯來書》7:1-10 中,作者引用《創世記》第 14 章的敘事細節,證明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是永久性的,且亞伯拉罕本人也承認麥基洗德是位更高的人物。按照《希伯來書》作者的說法,麥基洗德是「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來 7:3)。這並非說麥基洗德永遠活著或他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而是作者在註釋《創世記》的記載。《創世記》沒有提供關於麥基洗德出生、死亡或祖先的任何譜系信息。他的祭司職分,與利未祭司職分不同,不是基於家族血統。利未人是會死的人,他們在祭司職位上任職時間有限,之後會由支派中的另一人接替。麥基洗德沒有繼任者。我們關於麥基洗德僅有的見證就是「他是活著的」(來 7:8)。麥基洗德並非永遠活著,但他在文學描述上類似於神的兒子,因爲《創世記》呈現他的祭司職分是永久性的——「永遠爲祭司」(來 7:3)。此外,麥基洗德祝福了亞伯拉罕——應許的接受者和以色列的先祖,而亞伯拉罕向麥基洗德奉獻了十分之一。麥基洗德的祝福和這十分之一都指向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超越性(來 7:7-9)。

《希伯來書》7:12-28 在 7:1-10 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耶穌如何符合麥基洗德祭司職分的資格,以及爲何他的新約中保身份優於舊約的祭司們。舊約不足以處理罪的問題,因爲這約的中保是有罪、會死的人(來 7:18-19,參 9:11-14,10:1-4,11-14)。他們必須爲自己的罪和百姓的罪獻上動物祭物(來 7:27)。舊約律法任命了那些本身帶有軟弱的人(即利未祭司)來擔任祭司職分(來 7:28)。

基督的工作和他的麥基洗德祭司職分克服了舊約的不足。耶穌不是按照摩西律法之約的規定被任命爲祭司,因爲他不是利未支派的人。相反,他是憑著主的誓言成爲祭司的。這誓言確保大衛更偉大的兒子將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來 7:20-21)。「麥基洗德的等次」是永久性的——「你是永遠爲祭司的」。到底是什麼使耶穌有資格擔任永久性的祭司職分呢?與有罪、會死的利未人不同,耶穌不需要爲自己獻祭,因爲他無罪(來 7:27)。他獻上自己無罪的生命作爲足夠的祭物,爲罪人完全贖罪(來 7:27;參《希伯來書》1:3)。在爲罪提供潔淨後,他從死裡復活,永不再死。他有資格擔任麥基洗德的永久祭司職分,因爲作爲復活的大衛之子,他永遠活著。他「成爲祭司,並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生命的大能」(來 7:16)。換句話說,耶穌之所以有資格擔任麥基洗德祭司職分,是因爲他從死裡復活永不再死——他的生命不能毀滅。從前的祭司(利未人)人數眾多,因爲死亡使他們不能長久任職,但耶穌永遠持有他的祭司職分,因爲他永遠長存(來 7:24)。因此,耶穌「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爲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 7:25,斜體爲本人所加)。

通過他無罪的犧牲和從死裡復活,耶穌已經成全並「廢掉」了舊約(來 7:18),同時將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釋放給萬國。他現在作爲他們的大祭司「幫助」亞伯拉罕的後裔(來 2:16)。耶穌是新約更美且持久的祝福之中保,因爲他持有更美且持久的祭司職分。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幫助我們理解聖經如何融爲一體,以及基督在他的生、死、復活和現今在天上爲我們代求中救贖工作的榮耀。

註釋

[1] 在《創世記》第 14 章中,亞伯拉罕的名字仍是亞伯蘭(Abram)。爲簡單起見,除非直接引用《創世記》第 14 章,否則我在本文中將使用亞伯拉罕(Abraham)這個名字。

[2] T. D. 亞歷山大(T. Desmond Alexander),《從伊甸到新耶路撒冷:聖經神學導論》(From Eden to the New Jerusalem: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Theology)(大急流城:克雷格學術與專業出版社,2009 年),82 頁。中譯參考美國麥種傳道會《聖經神學導論》。

延伸閱讀

  • D.A. 卡森(D.A. Carson),「爲麥基洗德感到興奮(詩 110)」(Getting Excited About Melchizedek (Psalm 110)),收錄於《聖經爲我作見證:舊約中的耶穌和福音》(The Scriptures Testify About Me: Jesus and the Gospel in the Old Testament
  • 戈登·J. 麥康維爾(Gordon J. McConville),「亞伯拉罕和麥基洗德:《創世記》14 章的視野」(Abraham and Melchizedek: Horizons in Genesis 14),收錄於《祂起了誓:創世記 12-50 章的聖經主題》(He Swore an Oath: Biblical Themes from Genesis 12–50
  • 馬太·埃馬迪(Matthew Emadi),「奧祕與威嚴的詩篇:耶穌如何解讀詩篇 110」(Psalm of Mystery and Majesty: How Jesus Read Psalm 110
  • 馬太·埃馬迪(Matthew Emadi),《君尊的祭司:詩篇 110在聖經神學中》(The Royal Priest: Psalm 110 in Biblical Theology
  • T. 德斯蒙德·亞歷山大(T. Desmond Alexander),《與神面對面:基督作爲祭司和中保的聖經神學》(Face to Face with God: A Biblical Theology of Christ as Priest and Mediator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Melchizedekian Priesthood.

Matthew Emadi(馬修·埃瑪蒂)博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是猶他州山蒂(Sandy, Utah)十字路教會(Crossroads Church)的主任牧師。
標籤
希伯來書
祭司
麥基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