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顯(theophany)就是神的顯現,是神同在(presence)的強烈表現形式,伴隨著非凡的視覺效果。
神顯就是神的顯現,是神同在這個主題下的一個子集。神顯是神同在的強烈表現形式,伴隨著非凡的視覺效果。在舊約中,神以各種方式(雷電、坐在寶座上、戰士、人)向祂的子民顯現,但耶穌基督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神顯:神-成爲-人。我們能夠理解神如何以使者或天使的身份出現在祂子民面前,因基督雖完全是神,但卻作了神的使者。在這三位一體的奧祕中,我們開始看到神在整個歷史中與自己子民同在的方式。
神顯就是神的顯現。或者我們可以說,它是神同在的強烈表現形式,伴隨著非凡的視覺效果。
在西奈山神在雲彩、電閃雷鳴中顯現(出 19 ),這是舊約中最偉大、最令人難忘的一次神顯。還有其它壯觀的神顯。耶和華向以賽亞顯現,「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賽 6:1)。主在神祕的「活物」中間向以西結顯現,後來確認這些「活物」爲「基路伯」(結 1,10)。在但以理的夢中,祂以「亙古常在者」的形像出現(但 7:13,9-10)。
神顯是神同在這個更廣泛主題中的一種強烈表現方式。神可以彰顯祂的同在來消滅祂的敵人,如可拉的叛亂(民 16:19,30-35),或白色大寶座上的最後審判(啓 20:11-15)。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神顯現主要是爲了表達祂對聖約的祝福:「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 31:33)。神顯是神定意要與祂的百姓同在——這個更廣泛主題中的一種特別強烈和壯觀的表現形式。祂在祝福中同在,因爲基督的獻祭摧毀了罪惡和罪咎的屏障。
在舊約中,神與祂子民同在預表了當基督降世時神同在所達到的高潮:「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來 1:1-2)。以賽亞預言給基督起名叫「以馬內利(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太 1:23;參賽 7:14)。
因此,我們可以說基督是最後的神顯,是神顯現之高潮。這高潮既屬於祂的第一次降臨,也屬於祂的第二次降臨。在祂第一次降臨時,祂已是「以馬內利」了(太 1:23)。在祂第二次降臨時,「眾目要看見他」(啓 1:7)。因爲基督是道成肉身之神,所以當人們看到基督時,也就看到了神(約 14:9)。聖徒的最終祝福就是看見神:「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啓 22:4)。
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基督道成肉身與舊約中的神顯不同。舊約中的神顯是雛形。它們預示和預表了基督道成肉身的降臨。基督的降臨是它們的實現,是它們的高潮(太 5:17)。此外,基督道成肉身是永久的,而舊約中的神顯則是暫時的。神讓舊約中神的顯現帶著雛形。舊約展望新約,不僅通過直接的預言,還通過象徵性地預先描述了基督的身份和祂爲完成救贖將要成就的事。因此,舊約中的神顯具有前瞻性和象徵性。
西奈山上的神顯、以賽亞看到的神顯和以西結看到的神顯是舊約中最壯觀的神顯。但還有其它一些例子。壯觀的例子可以與不那麼壯觀的例子相比較;清晰的例子可以與更爲隱祕的例子相比較。
例如,《撒母耳記下》22 章 8-16 節和《詩篇》18 章 7-15 節中的描述包含了有關雷電的語言,這讓我們想起了西奈山。這是與神顯有關的語言。但大衛用它來詩意地表達了神如何在他塵世的苦難中眷顧他(撒下 22:7;詩 18:6)。當掃羅追殺大衛時,大衛是否真的看到了雷電(參撒下 22:1)?還是這段經文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神如何在大衛的苦難中與他同在?壯觀的神顯與神更廣泛的同在相關。神用壯觀的神顯與祂的子民建立關係,這關係貫穿在整個歷史中。祂後來之同在可以看作是祂在最生動之神顯中同在的延續。
《士師記》13 章記載了瑪挪亞和他妻子的經歷,這是一個例子。故事的核心始於「耶和華的使者」(an angel of the Lord)向瑪挪亞的妻子顯現(第 3 節)。「耶和華的使者」是誰?出現在大多數英譯本中的「使者」(angel)這個詞,可能會讓人誤以爲它一定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天使」,一種受造侍奉神的靈。《路加福音》第一章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撒迦利亞遇到了天使加百列(路 1:11、19)。如果《士師記》13 章中也是這種情況,那麼天使就是帶著神的委任而來。因此,他的出現和他的信息間接地指向了神的臨在。但是,天使就是天使。他不是神本人。
然而,情況更爲複雜。在《士師記》13 章 3 節中,希伯來文的主要用詞是 mal'ak,意思是「信使」(messenger)。這是指一個職能,而非是神還是受造物的身份。例如,先知哈該是「耶和華的使者」(該 1:13,在希伯來文中用的是同一個關鍵詞)。耶和華的祭司也是如此(瑪 2:7)。受造的天使在傳遞主的信息時可稱爲「使者」。
那麼,在《士師記》第 13 章中出現在瑪挪亞妻子面前的人是誰呢?這個女人說他是「一個神人」(a man of God,第 6 節)。她認爲他只是一個人類信使,因爲他以人類的樣子出現嗎?她說「他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第 6 節)。她感覺到他是一個超自然存在。
後來,瑪挪亞自己也見到了這個人。他問:「請將你的名告訴我」(17 節),使者給出了一個神祕的答案:「你何必問我的名?我名是奇妙的。」(18 節)聽起來好像他的名字就是神的名,超出人的理解。隨後,瑪挪亞得出結論:「我們必要死,因爲看見了神。」(第 22 節)值得慶幸的是,瑪挪亞和他的妻子沒有死,但瑪挪亞的回答提供了證據,證明這位特殊的使者不僅代表神,而且就是神。
類似的例子還出現在其它地方。《出埃及記》23 章 21 節中描述耶和華的「使者」或信使時說,「他是奉我名來的」。這個名就是神的名字,而神的名本身就是神聖的。因此,使者本身就是神。
亞伯拉罕的埃及侍妾夏甲在《創世記》16 章 7-14 節中遇到了「耶和華的使者」。經文說:「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爲『看顧人的神』」(16:13)。整個敘述似乎都認可夏甲的理解。她看到的並非只是受造的天使,而是神本身。
這些例子表明,「耶和華的使者」指的是耶和華的信使,但其本身並不能說明使者本身是神,或是受造的天使,甚或是人類使者——如哈該。上下文是判定的關鍵。
神本人會作「使者」嗎?使者,顧名思義,是從另一個人那裡接受信息,奉命代表派遣之人傳遞信息的人,看到這個名字幾乎就有了答案。那麼,如果使者是神,而派祂來的又是神聖之神,我們將得出什麼結論呢?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舊約期待新約對三位一體作出更全面的教導。在新約中,我們看到唯一的真神也有三個位格,即聖父、聖子和聖靈。聖子受聖父差派來到這個世界。聖子傳達父給祂的話語:「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約 12:50;參 12:49)。父是信息的起源和發出者;子是傳遞信息的使者。
父住在子裡面,所以子的話也是父的話。當然,這也是住在聖子裡面之聖靈的話。這一切都是非常的奧祕,因爲三位一體是奧祕的。
只有根據三位一體的教義,我們才能明白瑪挪亞和夏甲怎麼能遇見神。神是信息的發出者,神是信息的傳遞者,兩者同時顯現。祂是委託人,也是信使。天父通過聖子藉著聖靈,對他們說話。舊約中的神顯在更深的層次上總是三位一體的神顯。神顯現的方式完全符合祂之所是。祂是三位一體的神。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神顯分爲不同的種類。有雷電的神顯,如在西奈山。有殿堂的神顯,神在祂的寶座上,在服役的天使中顯現(但 7:9-10)。還有人形的神顯,在這些神顯中神以人的樣式顯現(例如,向瑪挪亞和祂的妻子顯現)。有戰士神顯,把神描述爲像人類的戰士(出 15:3;賽 49:17)。有戰車神顯,描述神騎在戰車上(詩 18:10;有時提到車輪,結 1:15-21)。還有榮耀和雲彩的神顯,神在耀眼的「榮耀」雲彩中顯現,有時也在烏雲中顯現。神在受造物中反映祂的榮耀,讓我們看到受造物與神顯之間的類比(詩 104:1-4)。
耶穌基督,作爲「神顯」的高潮,成就了各種神顯形式中所要傳遞的。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oph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