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告訴我們,在末後的日子裡,將會有「專顧自己」的人興起(提後 3:1–2)。那麼,像 vlog(視頻日誌)、自拍以及各種以自我爲中心的社交媒體內容,是否正是這種末世「自我之愛」的證明呢?
是,也不是。
「是的,vlog、自拍和關注於自我形像的社交媒體,在很多時候(並非總是)確實反映出一種末世的自我高舉、自我沉迷、自我迷戀。但也不是,因爲這些新興技術,並不是使人犯罪的源頭。這些罪,一直都在。新興技術只是爲舊罪提供了新的表達形式。」
「是的,我們正活在末世,所以我們應當敏銳地、帶著期盼、滿懷盼望和喜樂地,等候我們所珍愛、所渴慕、能全然滿足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再來。但同時,這還不是末後的『最後時刻』。只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確實非常像那早在兩千年前第一世紀就已開始的末後的日子。」正如保羅所說,「在末後的日子,必有人專顧自己」,他勸勉我們要「躲開這等人」(提後 3:1–5),因爲他們早已在世上了。
但更深的問題是:神爲什麼一開始要賜下「自我」?「神賜給我們一個『自我』,不是爲了讓我們將它高舉,而是爲了讓我們用它來高舉祂。祂賜給我們『自我』,不是讓我們把它當作喜樂的對象,而是使它成爲喜樂的載體。換句話說,『自我』從來不該成爲我們在鏡子前、自拍時所追逐的幸福焦點,它應當成爲我們在基督面前,燃燒喜樂之火的熔爐。神賜給我們『自我』,不是爲了讓我們在它那裡尋找自我價值,而是爲了使我們的生命成爲敬拜神的器皿。」
事實上,神創造我們「自我」的本意,就是要它成爲一個「渴望工廠」,在其中生產出「無窮的渴望」,好推動我們去追尋那「超越自我之外的喜樂」。這些源源不盡的渴望,從未被「自我」本身滿足。
這些渴望的目的,「是要引導我們離開自我——甚至走出整個世界,因爲在這個世界,終究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真正滿足人心。」我們的渴望,本就是要帶領我們歸向神;因爲只有在祂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祂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 16:11)。
「如果我能對那些沉溺於社交媒體、自我中心的人說一句話,我會說:『自我』從來不是爲了滿足我們而存在。『自我』也不是爲了讓我們藉著他人的關注或自我推廣來得到滿足。『自我』,是爲神而造。」[1]
*****
[1] 改編自發表於2018 年 2 月 12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1158 問:「Avoiding Pride in a World of Selfie Sticks and Social-Media Platforms.」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278-279 頁:「Self-absorption and selfie 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