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對彼此深愛基督的情侶,家人和地方教會都肯定了他們的關係,他們在性方面也守住界限,那麼,是否該等到男方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家之後再進入婚姻?
總體而言:勇敢邁出這一步,信靠神。但仍有兩個提醒:
第一,男方是否正走在逐步具備養家能力的道路上?哪怕妻子可能在某個階段也工作一段時間,他是否有意願和方向承擔起這份責任?
第二,是否有一些性格上的弱點,會在他日後承擔經濟帶領責任時成爲絆腳石?女孩可以這樣問自己:「我未婚夫是否有某些性格問題,使他在找工作、承擔經濟責任時總是受挫?他懶惰嗎?膽怯嗎?容易分心嗎?是否整天沉迷於運動、娛樂,尚未真正成熟?他是否在金錢上不負責任?」如果出現這些模式,那麼就需要在結婚前先經歷成熟和成長。
但另一方面,如果男方有成熟的生命,彼此有深厚的愛,有家庭和屬靈群體的支持,我會傾向說:『那就進入婚姻吧。』兩個人住在一起,通常比分開生活更省錢。婚姻最美的意義之一,就是讓我們彼此扶持、攜手度過艱難,而不是因爲前方有困難就逃避婚姻。」[1]
簡而言之:「我不贊成把訂婚期拖得很長。」我認爲,尤其在我們的文化中,如果一對情侶清楚他們正走向婚姻,並且也得到了他人智慧的印證,卻因各種現實考量而一拖再拖,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不自然的,也不夠明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單身的人能各自謀生、彼此相處得不錯,那麼他們大概率也能一起生活、共同謀生。」約翰與諾埃爾當年訂婚和結婚時,其實許多現實問題還未解決。「但我們決定:寧可一起捱餓,也不願一個人過舒適的日子。」
所以,當然也要務實:制定預算、降低生活成本。「你們吃飯的花銷不會因爲結婚而變多,甚至可能更節省,取決於你們的居住地。或許你們能找到一處生活成本與現在相當,甚至更低的住所,等等。」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現在是不是神要我們進入婚姻的時機?「我知道這是一個主觀、也不容易分辨的問題。但我們仍要問:現在是不是神的時間?如果你們感覺是,像我們當年一樣——那就要期待神成就奇妙的事,使你們可以一起生活。」
所以,你們應當一起禱告,真誠並懇切地祈求:「主啊,請爲我們打開這扇通向婚姻的門,使這個美好的恩賜,臨到我們的生命中。」[2]
*****
[1] 改編自發表於 2014 年 3 月 11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295 問:「Are We Too Financially Unstable to Get Married?」
[2] 改編自發表於 2016 年 6 月 14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880 問:「Should I Finish School before I Marry? Six Options to Consider.」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150 頁:「Should we marry before or after we reach financial s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