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生養孩子的抗拒——彷彿孩子是累贅,是麻煩製造者——其實反映出一種文化上的腐敗與自我中心。」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 127:4–5);而領養則是一種體現愛的美好方式,正如神領養了我們。但這兩種現實,親生兒女的美好與領養的美好,並非相互排斥。
「絕大多數的收養父母本身也有親生的孩子,」而且,「我從未遇見一個人是因爲已經有親生孩子,就不去收養的。」
按照同樣的邏輯,即使這個世界上仍有人比我們更需要食物,我們也可以「正當地吃飯」;即使有人更缺衣服,我們也可以穿衣服;即使有人仍住在帳篷裡,我們也可以住在房屋中。
換言之,「我們的擁有,通常並不是他人匱乏的原因。這世界的資源,不是一場此消彼長的博弈。」[1]
*****
[1] 改編自發表於 2013 年 10 月 25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202 問:「With So Many Orphans, Why Have Children?」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183 頁:「Why have children, when there are so many orp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