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數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研究領域之一——它既需要左腦分析(用數據說話),又需要右腦解讀(解釋背後的意義)。它融合了統計學、數學、社會學、政治學、神學、傳教學等多個學科,最終呈現出一幅完整的圖景。雖然對數據結論要保持謹慎,但只要運用得當,宗教數據依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在東伊利諾伊大學(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瑞安·伯吉(Ryan Burge)的著作《美國宗教圖景:事實、趨勢與未來》(The American Religious Landscape: Facts, Trends, and the Future)中,作者基於現有數據,對美國宗教現狀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我個人特別關注這些數據所反映的神學實踐、傳教動向和行爲模式——這些正是我和吉姆·戴維斯(Jim Davis)在《大離教》(The Great Dechurching)一書中討論社會趨勢時的重要參考。
目前出現了一種趨勢,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高質量的宗教數據及其帶來的洞察。但要注意,我們不能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解讀,因爲宗教現象往往同時存在樂觀和悲觀兩種視角。我們必須全面分析數據,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要留意潛在的挑戰。通過閱讀《美國宗教圖景》,我總結了五大關鍵發現,它們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文化環境,也爲福音派的未來提供了更現實的判斷依據。
《美國宗教圖景:現狀、趨勢與未來》
瑞安·P. 伯吉 (Ryan P. Burge)著
本書通過海量數據的深度統計分析,解答了關於美國宗教多樣性的核心問題:美國有多少印度教徒?哪個州的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無神論者是否比普通大眾受教育程度更高?每週參加彌撒的天主教徒有多少?
全書以簡明易懂的章節,聚焦十二個主要宗教群體的規模、地域分佈和人口特徵。這些章節共同構成了一部了解美國宗教現狀的基礎指南。
牛津大學出版社,280 頁
儘管絕大多數美國人自認屬於基督教的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或東正教)之一,但數據顯示實際情況更爲複雜。例如,隨著移民增長,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和佛教等非基督教信仰群體的總比例已從占人口的 4.7%升至 2024 年的 7.1%。
如果細究這三大基督教派內部的「信仰認同」,就會發現他們在做禮拜頻率、神學觀念、信仰堅定程度、信徒流失趨勢以及靈性改變模式等方面差異顯著。這告訴我們:數據只是參考,真正了解信仰現狀還需要實地觀察。我們不僅要看人們自稱信什麼,更要看他們如何活出信仰。
1912 年,一場普世教會會議(即美國基督教第二次四年大會)曾聚焦當時宣教領域的挑戰,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教會過度重複建設」,但是這種現象在今日幾乎已不復存在。
不過,該會議最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過多的教堂——尤其是南方的教堂——合併爲無宗派的新教社區教會。有人認爲,這標誌著美國無宗派運動的誕生。
如今,無宗派教會已成爲美國福音派中最大的派別,自稱無宗派信仰者的人數激增。事實上,福音派內部的增長主要來自無宗派教會,而受此衝擊最大的當屬美南浸信會。
雖然基督教信徒數量下降的趨勢總體趨於平穩,但這只是暫時的喘息,未來仍將持續衰退。由於代際更替問題,福音派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雖然福音派信徒的平均年齡本來就比普通人群要大,但現在這個年齡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也就是說,儘管現在Z世代(指 95 後年輕人)中出現了一些信仰復興的好苗頭,但如果我們不加大力度吸引年輕一代,當前信徒人數止跌的現象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最新皮尤宗教藍圖研究(2023-24)顯示,年輕人脫離基督教的比例遠高於老一輩。
這看似令人沮喪,但數據裡也藏著好消息:仍留在教會的年輕福音派信徒,其敬虔度和參與度反而更高。
Z世代、年輕千禧一代與X世代、年輕嬰兒潮一代的禮拜出席率均有提升。而且相比其他群體,福音派始終保持著對聖經的高度尊崇。
美國宗教趨勢中最關鍵的變化,莫過於「無信仰群體」(含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無特定信仰」者)增長停滯。這個數十年來擴張最快的群體,如今趨勢正在轉變。伯吉在書中寫道:「這可能只是數據波動,也可能預示無信仰群體增長軌跡的改變。」(258 頁)皮尤最新調查也印證了這一不確定趨勢。
但整體來看,這種停滯很可能是暫時的。據紐約時報報導,
伯吉分析皮尤數據指出:「每流失 6 個基督徒,只有 1 個新信徒加入;而無信仰群體正好相反——每流失 1 人就有 6 人加入。」他強調:「這個趨勢線不會說謊。」更關鍵的是,在無宗教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日後信教概率極低。皮尤數據顯示:僅有 40%美國家長讓孩子接受宗教教育,每週參加宗教活動的更只有 26%。伯吉預測:「美國終將成爲無信仰者佔 40-45%的國家,不過這個過程還需要幾十年。
儘管當前文化基督教因社會氛圍變化看似回潮,但這究竟預示福音派的復興還是衰落,目前尚無定論。
伯吉的研究數據揭示了兩個看似矛盾的事實:一方面,新一代福音派正在崛起。他們既堅守基督教傳統教義,又努力將信仰實踐於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整體基督教特別是福音派,信徒數量很可能仍在持續減少。當前的停滯究竟是短暫休整還是復興前兆,唯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但無論如何,傳播福音的工作都當繼續。縱覽美國宗教現狀圖景,我們清楚看到:未來數十年,門訓和福音傳播仍是任重道遠。這塊土地的收成或許時豐時歉,但我們傳播福音時,大可仰仗那位掌管豐收的主。畢竟耶穌親口說過:他要建造教會,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太 16:18)。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Religion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