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C.S. 路易斯每個受難週都會讀的劇本
2024-04-01
—— Andrew Spencer

熟悉生出冷淡,繼而生出藐視。你上一次注意到客廳的顏色是什麼時候?過去兩年裡每個月都要做上兩次的「新」菜譜,多久沒讓你垂涎欲滴了?即使你住在大峽谷國家公園邊上,久而久之,你也會認爲這鬼斧神工的景色沒什麼特別的。

同樣,如果我們不小心的話,基督生、死、復活的宏大故事也會變得枯燥乏味。堅持讀經會帶來極大的祝福,但如果不小心的話,對福音的熟悉就會導致我們對它無動於衷。

多蘿西·L. 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的 12 集廣播劇《天生王者》(The Man Born to Be King)提供了一個打破常規的機會。塞耶斯是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推理作家,她關於彼得·溫西勳爵(Lord Peter Wimsey)的偵探系列小說及短篇小說至今仍廣爲流傳。20 世紀 30 年代,她將注意力轉向舞台劇和廣播劇創作,最後她把重點轉向翻譯但丁的《神曲》。《天生王者》最初於 1941 年和 1942 年播出,它簡明扼要地將福音正典的內容揉合在一起,使讀者(或聽眾)不再將基督的教導視爲「與被呼召者處境無關、脫離現實的宣言」。

C.S. 路易斯在一封中大讚塞耶斯的作品,他寫道,「D. 塞耶斯(原文如此)的《天生王者》對在英國的我們帶來的造就,無人能比,這將持續很多年。」這一系列的廣播劇意義十分重大,路易斯在 1958 年指出:「自《生而爲王》問世以來,我每個受難週都會重讀一遍,每次重讀都深受感動。」路易斯對這部作品賦予如此高的評價,是有道理的。

《天生王者》(The Man Born to Be King

多羅西·L. 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著

從 1941 年 12 月到 1942 年 10 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了一系列由多蘿西·L. 塞耶斯創作的廣播劇。此時,二戰硝煙瀰漫,這部廣播劇用十二集描述了耶穌的生平和服事,從博士的造訪到耶穌的受死和復活,各種各樣的敘述都強調了一點,那就是基督的王權。塞耶斯在劇中使用了口語化的英語,以全新的方式爲聽眾呈現福音書,這部廣播劇也因此備受爭議,但同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民皆兵的英國,大大鼓舞了舉國上下的士氣。該劇本隨後於 1943 年出版,至今仍是塞耶斯最受歡迎的一部作品。

美國校園團契學術部(IVP Academic)出版, 464 頁。

內容扎實

第一幕以三位博士抵達耶路撒冷開場。兩個朝臣在玩骰子,革命的謠言在空氣中瀰漫,他們談話的重點是希律王的兒子安提帕特企圖發動政變。這個背景通常是福音派牧師證道的一個歷史小細節而已,但在這一幕中卻以具體的形式出現,爲後來希律王要屠殺伯利恆那些無辜嬰兒做了鋪墊。

博士如此描述這位天生王者,「他比凱撒更高傲,比奴隸更謙卑:他的國度從日落之地到日出之地,比諸天更高,比墳墓更深,比人心更窄」。希律王的家中充滿了叛徒,他絕不能讓這種說法傳出去。

當然,用戲劇來體現耶穌生平,需要劇作家的詮釋和修飾。在這裡,我們看到雅各在餵飽五千人這場戲裡是如何勉強服從耶穌的:

拿出點架勢來……你們這些人!拉比知道你們遠道而來,一定又累又餓。我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再說我們也不是請你們來赴宴的,這裡只有一些餅,幾條魚。但我們的主人歡迎你們享用我們的一切。

塞耶斯發揮想像力,給角色配上她創作的台詞,推動劇情的發展。因此,這個先天失明的人(約 9 章),在劇中叫雅各布,他口音很重,一口方言地怨聲載道:

嗨!這世道,可不是嗎?這會兒把我給趕了出來,沒地兒住,無家可歸……說什麼找份活兒乾乾,這話說的容易!可誰會用一個從聖殿裡被踢出來的傢伙啊?

通過塞耶斯富有想像力的刻畫,我們看到,這個先天失明的平民小百姓重獲光明之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體驗他從未見過的世界:

我說啊,你有沒有看過月亮?我是說,你真的好好看過嗎?你天天看,看得都熟視無睹了,可是想想吧,如果你像我一樣,第一次看到月亮,會是什麼感受?第一次!就像它剛剛被造出來時那樣!

我們,就像這個曾經失明的人所說的,因爲熟悉世界,而對它熟視無睹——同樣,我們也會對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福音劇情而無動於衷。塞耶斯幫助我們從一個全新的「好像剛剛被造出來」的角度去看福音,這部廣播劇的劇終是基督向門徒們宣告大使命,然後升天,效果非凡,的確就像塞耶斯想的那樣,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福音。這種充滿想像的重新演繹讓福音故事再次生動起來。

公眾爭議

正如塞耶斯在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導演進行早期討論時所預料的那樣,用現代人熟悉的語言重新展現福音故事引發了公眾的爭議:

我認爲唯一的困難是如何正確選擇語言。當然,讓基督說聖經中沒有出現過的話不合適,但如果所有其他角色的台詞都是照著聖經一字不拉地照本宣科」,那就會失去真實感,而如果他們說現代英語,那可能就是一個七拼八湊的效果。

節目壓根還沒播出,就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有消息傳出(這是一些記者的誇大其詞),塞耶斯沒有使用國王欽定版(KJV)的聖經用詞。此外,一些人還擔心這是在展示神聖基督的容貌,而這就違反了英國當時關於用圖像展現耶穌的法規。

然而,由於這是一部廣播劇,是由一名演員朗讀基督的話語(塞耶斯自己從希臘文翻譯過來),沒有違反國家的法規,因此製作和播出都按計劃進行。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位官員稱,「面對這些群眾的反對意見,我們沒有做絲毫改動。」

塞耶斯做了一些小改動,減少了一些現代俚語。但實質內容不變。更多值得商榷的問題(如塞耶斯編造的猶大背叛耶穌是出於政治動機,或她所選擇的最後晚餐的時間)反而隱藏在了表面的抱怨之下。正如許多公眾爭議一樣,公眾更關注的是形式,而非內容。

雖然塞耶斯受到了來自公眾的許多激烈意見,但她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數百萬人聽到了這部廣播劇,他們第一次覺得基督活生生地出現了。許多人都知道耶穌這個「童話」人物,在他們腦海裡, 耶穌是個用伊麗莎白時代的古英語說話的人物,但正如負責將劇稿打印出來的祕書寫道:「我以前從不相信基督真的活過!」

講教義的戲劇

塞耶斯認爲這些廣播劇是「一種非常好的媒介,它打破了圍繞著我主基督那些不真實的傳統」,並認爲它們「很可能爲更生動地理解神的人性鋪開了一條路,因爲目前,人對神的理解迷失在一種亞波裡拿留的迷霧之中。」(這是四世紀敘利亞之老底嘉主教亞波裡拿留創立的異端,否認基督有人性。——譯註)

塞耶斯使徒將基督教教義的乾貨帶入公眾想像中,正如她在《信條還是混沌》(Creed or Chaos?)一書中所說,「事實很殘酷,在這個基督教國家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對教會關於上帝、人類、社會或耶穌基督本身的教導一無所知。」

塞耶斯通過戲劇的形式,讓福音書的基督教教義內容震撼了觀眾。

她指出:「奇怪的是,但凡貓殺死麻雀,大家都會大驚失色,但同樣的人在一個又一個主日聽到上帝被殺的故事,卻絲毫沒有感到震驚」。塞耶斯將福音故事忠實地移植到現代語境中,褪去那些聽起來高貴的語言之神祕色彩,因爲這些語言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 不再去注意這個震撼真相。她寫道:

教條才是戲劇的核心——不是優美的詞句,也不是令人欣慰的情感,不是對仁愛和振奮的模糊嚮往,也不是對死後美好事物的承諾——而是令人恐懼戰慄的斷言:創造世界的那位上帝曾活在世界上,他穿過了墳墓和死亡之門。我們要讓異教徒看到這一點,他們也許不會相信;但至少他們會意識到,這是一件人可能願意相信的事情。

這正是塞耶斯在《生來爲王》中所做的,這也是爲什麼我和路易斯一樣,經常重溫這部廣播劇。它讓我不再對宏偉的福音故事、對基督教信仰的全部熟視無睹。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The Plays C. S. Lewis Read Every Year for Holy Week.

Andrew Spencer(安德魯·斯賓塞)博士畢業於東南浸信會神學院,目前和家人一起住在密歇根州的門羅,參加克羅斯泊因特教會(Crosspointe Church)。他常在「倫理與文化」( Ethics and Culture)網站上發表文章。
標籤
書評
復活節
路易斯
塞耶斯
受難週
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