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像薛華那樣應對爭議
2024-09-23
—— Andrew Le Peau

編注:就像C.S.路易斯(C.S.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On the Incarnation: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對於社交媒體上的爭議和負面評論,我通常選擇置之不理。這往往是明智之舉。因爲現在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引起軒然大波,讓人震驚、憤怒。有時候,即使是好心的回應也可能火上澆油。

網絡世界帶來一種「距離感」,讓人可以有效地避開這些風波。然而,當我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亨利在社交媒體上批評我親身參與的事情時,情況就變得不同了。既然批評發生在社交平台上,我是否應該在那裡回應?是否該給出一個詳盡而細緻的回覆,儘管可能無人問津?或者說些引人注目的話,引起廣泛關注?還是乾脆置之不理?作爲基督徒,我們該如何學會妥善處理分歧,特別是與其他信徒之間的分歧?

20 世紀最敏銳的一位護教家薛華(Francis Schaeffer)在 1970 年出版了《愛之志》(The Mark of the Christian,中譯本由證道出版社出版,已經斷版)。我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在約 50 年前,至今它仍在影響著我對類似亨利這樣情況的看法。這本書篇幅簡短,大約一小時就能讀完。然而,在當今這個日益兩極分化的時代,它可能比過去半個世紀的任何時候都更具意義。這本書提醒我們,愛鄰舍和善於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是何等重要——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亟需的技能。

《愛之志》(直譯題爲《基督徒的標誌》)

薛華 著

基督徒並不總能給世人留下好的印象。我們常常沒能展現出真正基督徒之愛的美好,結果就是,世人對基督教不以爲然。在當今這個充滿著全球暴力和宗教不寬容的時代,教會亟需重新聆聽本書的呼籲。

幾十年前,薛華曾懇切告誡道:「愛——以及愛所彰顯的合一——是基督賜給信徒在世人面前的標記。唯有透過這個標記,世人才能辨認出誰是真正的基督徒,才能明白耶穌確實是天父所差遣的。」如今,教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用恩慈來回應這個飢渴的世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彰顯這個標記。

美國校園團契出版社(IVP),63 頁

《約翰福音》中的兩段經文

薛華的《基督徒的標記》是他對《約翰福音》中兩段經文的深入思考。他首先引用了《約翰福音》13:34-3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耶穌這番話令薛華深感震撼(22-23 頁):

在這個世界中,在我們當前這個日漸衰敗的文化中,耶穌賦予了世人一項權利。憑藉他的權柄,他給予世人一個標準,讓他們根據我們對所有基督徒所表現出的可見之愛,來判斷你我是否是重生的基督徒......

換句話說,如果有人指責我們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爲我們沒有向其他信徒展現愛,我們不應該惱怒。我們必須明白,他們只是在行使耶穌賜予他們的特權。我們應該回到家中,跪下禱告,誠心求問上帝:他們的指責是否屬實。

薛華關注的第二段經文是《約翰福音》17:20-21。耶穌先爲門徒禱告,接著說:「我不但爲這些人祈求,也爲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爲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

薛華將這種充滿愛的合一精闢地稱爲「最終的護教」(25 頁)。他認爲,我們處理基督徒之間衝突的方式,本應成爲吸引人們歸向基督的見證。

在分歧中門訓

如今,基督徒之間的爭議方式很難吸引人們歸向基督,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的爭論。事實上,可能適得其反。我們的爭論常常聽起來更像是惡毒的爭吵,而不是在和主內的兄弟姐妹好好說話。

我們必須改進,學會用新方式處理矛盾需要練習。如果連小分歧都處理不好,那遇到大問題時就更難表現出愛心了。

關鍵在於我們和其他基督徒起衝突時的態度。正如薛華說的,我們應該「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心想贏」。意見不合時,我們要找一個既能榮耀神、又符合聖經,還能同時體現上帝之愛和聖潔的解決方法。(50 頁)

薛華強調,我們的愛必須讓人看得見。這常常意味著要說「對不起」,請求原諒——無論是對配偶、朋友、孩子、父母,還是我們得罪過的其他人。不過,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根據我的經驗,說「對不起,我錯了,你能原諒我嗎?」,需要很大的勇氣。

那如果我們和別人有真正的、有道理的分歧怎麼辦?薛華說,有時因爲教義不同,我們可能不得不和其他真信徒分開。但即使這樣,「我們也應該感到遺憾,甚至流淚」(45 頁)。薛華認爲,我們不能不指出錯誤,「但無論如何,都必須表現出愛來」(48 頁)。

真摯的愛

薛華努力踐行他所傳達的信息。70 年代初,我的朋友喬治在瑞士的庇護所(L'Abri)度過了一個夏天。庇護所是薛華和妻子創辦的一個學習工作社區。喬治連續幾晚聽薛華講話,印象深刻。無論別人怎麼質疑薛華的觀點,不管是挑釁還是真心好奇,他都會認真地給出完整的回答。無論對方是不是基督徒,他都努力用愛心來處理分歧。

在網上交談,有時候比當面說話更難表現出愛心。最後,我想到了幾種合適的方式來回應亨利的帖子。考慮再三,我決定直接給他寫信說:"我看到了你的帖子,我覺得這個問題太重要了,不適合在社交媒體上討論。不如我們見面聊聊?我請你吃頓午飯怎麼樣?"

於是我們見面吃飯了。我們倆都能心平氣和地談這件事,沒把它當成個人恩怨。面對面聊,我們都能更好地聽懂對方的想法。亨利和我都糾正了一些誤會,也發現了一些共同點。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關係沒受影響。我很感謝薛華的書,幾十年前就教會了我該怎麼做。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Respond to Conflict like Francis Schaeffer

Andrew Le Peau (安德魯·勒波)是一位住在芝加哥(Chicago)附近的作家和編輯。他在美國校園團契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當了很長時間的副編輯。
標籤
合一
書評
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