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讓死亡教會你如何生活 
書評:惠特尼·皮普金 著《我們都將改變》
2024-08-12
—— Glenna Marshall

去年,祖母在 96 歲生日那天去世了。我接到電話、得知她日子不多了,立刻驅車前往位於田納西州的父母家。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裡,我們握著她的手,唱著讚美詩。朗誦她喜愛的經文,談論天家。那天晚上,祖母在家人、朋友和臨終關懷護士的陪伴下告別人世。「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爲寶貴。」我喃喃低語道,此時房間裡已經沒有了她沉重的呼吸聲,四周一片死靜。

矛盾的思緒如潮水般在我腦海中翻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續,是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它又顯得如此不自然,死亡是我們的敵人,死亡是如此的矛盾。祖母一生敬虔,信仰堅定。儘管我知道她如今已與主同在,但面對她的離世,我仍感到無所適從。縱然我心懷盼望,悲傷依然如影隨形。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悲傷?如何去理解和接納死亡——這個每個人終將面對,卻又都不願經歷的人生難題?如果說死亡真的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爲什麼我們總是對它避之不及?

在《我們都將改變:與親人一起面對死亡如何改變我們》(We Shall All Be Changed: How Facing Death with Loved Ones Transforms Us)一書中,記者惠特尼·皮普金(Whitney Pipkin)回答了關於悼念逝去的親人和面對自己短暫人生的常見問題。死亡是通往永恆的大門,但它也是敵人,將一直追隨人類,直到基督再來。

《我們都將改變:與親人一起面對死亡如何改變我們》

惠特尼·皮普金

《我們都將改變》是一本珍貴的心靈伴侶,爲那些正在經歷孤獨、苦難和面對死亡的人們帶來慰藉。

在這本書中,惠特尼彷彿穿越文字,溫柔地握住每一位照顧者的手。陪伴摯愛走過生命的最後旅程,往往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不安。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即便在人生最幽暗的低谷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臨在。惠特尼以自身的經歷爲例,爲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盼望和光明的圖景。她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我們並不孤單。她揭示了神如何通過死亡和苦難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奧祕的方式,來安慰我們、塑造我們。

穆迪出版社(Moody),208 頁。

對死亡的神學思考

面對死亡,我們常常傾向於用鼓舞人心的聖經經文和一些陳詞濫調來掩飾內心的真實感受。然而,如果我們相信死亡確實是耶穌降世要戰勝的敵人,那麼爲它對生命造成的傷害而悲傷是完全合理的。即便我們知道死亡無法避免,爲之扼腕痛惜也無可厚非。正如皮普金所言:「沒有任何完美的神學理論能阻止我們落淚。但我們在面對死亡時的痛苦,不應該因猝不及防而加劇。」(33 頁)

每個人終將面對自身的死亡。陪伴摯愛走過生命的最後旅程,某種程度上也是爲我們自己步入永恆做準備。除非基督在我們有生之年再臨,否則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運。因此,從正確的神學角度看待死亡,能幫助我們學會如何與悲傷共處,並理解基督再來的盼望。

保羅說:「因爲罪的工價乃是死」(羅 6:23),這清楚地表明死亡是罪的後果。耶穌降世受死,就是爲了償還我們的罪債,賜給我們永生的恩典。雖然我們仍然背負著罪的咒詛,但基督徒不再被定罪,因爲耶穌已經爲我們戰勝了死亡(林前 15:54)。皮普金寫道:

作爲基督徒,我們明白,若基督尚未再來,死亡將成爲我們脫離這個罪惡世界、進入與祂同在的方式。我們並不因此歡迎死亡,但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它。我們甚至可以緊緊扼住死亡的喉嚨,大聲說:「既然如此,我該如何度過此生?」(78 頁)

當我們將死亡的必然與基督賜予我們的得勝相結合,在這份信念中,我們可以逐漸擺脫對死亡的恐懼。我們學會珍惜當下,數算自己的日子,同時懷著盼望,期待那永不朽壞的生命。

悲傷與盼望

陪伴母親經歷疾病和死亡的過程,迫使皮普金不得不深入思考聖經對死亡的教導——死亡既是詛咒,也是對苦難的解脫。皮普金的母親 43 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在長達二十年的抗癌過程中,她嚐遍了所有可能的治療方法、臨床試驗、各種新葯。她頑強地與病魔抗爭,爲的是能多陪伴孩子們一些時日。

然而,即便如此,這段時光依舊顯得短暫而珍貴。皮普金感慨道:「無論是目睹摯愛慢慢離去,還是突然逝去,我們永遠無法做好充分的心理準母親離開人世,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無法癒合的創傷。33 歲的我,仍然渴望得到更多的母愛。如今我明白,這種渴望將永遠伴隨我左右。」(26 頁)

皮普金觀察到,當所愛之人瀕臨生命盡頭時,我們有機會在他們最後的時光裡展現「超乎尋常的恩典」(27 頁)。無論對方是否信仰基督,我們都可以陪伴在側,向他們傳遞福音的希望和安慰。

然而,當親人離世後,我們不得不直面他們不在的現實。帶著盼望去悲傷,意味著我們需要親身驗證神的應許。那些我們一直聲稱相信,卻直到親人離世才真正敢於檢驗的信念,此刻都將經受考驗。在復活的盼望中,我們相信神的所有應許終將得到印證。

死亡不是終點

皮普金通過分享她照顧病人的親身經歷,爲我們描繪了基督徒未來的美好圖景。她告訴我們,復活的日子終將來臨。那些曾被癌症折磨、被慢性疼痛困擾、被衰老壓垮的軀體,終有一天會像耶穌一樣復活,成爲永不朽壞的身體。在面對死亡的陰霾時,正是這復活的盼望給了我們莫大的慰藉。因著耶穌,死亡不再是終點,我們也不必獨自走完這段人生旅程。正如皮普金所言:「或許,基督徒面對死亡時最大的安慰就是,他們的神已經走過了這條路。」(73 頁)

《我們都將改變》是一本真摯動人的作品。皮普金的個人故事必定會引起所有經歷過喪親之痛的讀者的共鳴。這本書不僅充滿了福音的信息,更是一部飽含盼望、文筆優美而又真實可信的作品。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死亡的恐懼減輕了,卻更加憎恨它作爲生命敵人的本質。我從內心深處堅信,耶穌在十字架上和空墳墓前所成就的一切,對我們現今的生活和未來的盼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有朝一日,基督必將再來,「死人要復活,成爲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林前 15:52)無論是我的祖母、皮普金的母親、你逝去的敬虔父親、教會朋友,你我都將面對死亡,但我們終將經歷那奧祕的改變。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et Death Teach You How to Live

Glenna Marshall(格倫娜·馬歇爾)是一位牧師的妻子和兩個兒子的母親。她著有《神的應許就是祂的同在》(The Promise Is His Presence)、《日日忠心》(Everyday Faithfulness)和《背誦經文》(Memorizing Scripture)。她是密蘇里州錫克斯頓恩典聖經團契的成員。
標籤
死亡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