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爲什麼分歧如此難以調和?
書評:約翰·稲津 著《學會表達分歧》
2024-10-05
—— Luke Isham

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約 14:27)那麼,爲什麼基督徒在處理矛盾時表現平平呢?爲什麼建設性地表達不同意見如此困難?放眼看去,衝突無處不在——歷史上、政治上、神學上比比皆是,甚至個人生活中也無法避免衝突。

約翰·稲津(John Inazu)來說,這些衝突絕非抽象問題。約翰·稲津的祖父母是日裔美國人,二戰期間被囚禁過。他本人是退伍軍人,曾在五角大樓工作。他在五角大樓工作的時候,恐怖分子在大樓的另一側製造了空難。在日常工作中,約翰·稲津作爲憲法法律教授,參與調解社會分歧的正式程序。作爲基督徒,他也經歷過與家人、朋友以及教會弟兄姐妹之間的矛盾(第 58 頁)。

在他富有洞察力且切實可行的回憶錄《學會表達分歧》(Learning to Disagree)中,稲津努力證明,我們可以建設性地表達分歧。解決的辦法不是逃避衝突,也不是在面對分歧時固執己見。相反,我們需要學會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而約翰·稲津爲此提供了幾個工具:同理心、共性和認可。

《學會表達分歧:以同理心和尊重化解分歧的意外之路》(Learning to Disagree: The Surprising Path to Navigating Differences With Empathy and Respect)

約翰·稲津(John Inazu)著

你是否因爲我們這個四分五裂、怒氣十足的社會感到沮喪,有時甚至覺得聽取不同觀點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這樣,你並不孤單,而且,事情也不必如此。

約翰·稲津的《學會表達分歧》揭示了一條出人意料的路徑,教我們如何通過搭建新橋樑的方式與鄰居、同事、親人表達分歧——這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複雜的社會中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還能活得更加快樂。

宗德萬出版社(Zondervan)出版,224 頁。

化解分歧的三大利器

稲津在一年級刑法課上,讓學生從一個 19 世紀的案例開始。案例講述了四名水手被困荒島,其中一人慘遭同伴殺害,並被吃掉(第 7 頁)。這個案例雖然令人震驚,卻是引入「同理心」這一話題的絕佳切入點——也正是第一章的重點。稲津的目標是訓練學生去理解:爲什麼一個人會有某種想法和行爲,即便這種行爲多麼令人不齒、多麼錯誤、多麼不爲他人所認同(第 18 頁)。這就是「鋼鐵人論證」(steelmanning),而不是「稻草人論證」(strawmanning)。「鋼鐵人論證」這個詞源自網絡文化,指的是以對方能夠認同的方式呈現對方的觀點。這樣做不僅能建立良好的關係,還能讓後續討論更加富有成效。

稲津提供的第二個工具是尋找共性,這個主題貫穿了幾個章節。他希望我們能夠將對手人性化:我們是在與人產生分歧,而不僅僅是與觀點對立(第 64 頁)。認識到共同的人性,部分體現在識別我們的共同處境上。這可能是像住在同一條街這樣微不足道的共同點,也可能是工作場所或家庭關係這樣更深層的聯繫。舉個例子,稲津曾與父親產生分歧,導致兩人長期不再交談。直到父親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這個噩耗反而成了他們重新聯繫的契機,讓他們「再次開始交談——甚至是那些棘手的話題」(第 57 頁)。更可貴的是,關係修復後,他看到了父親與孫輩互動時的溫馨畫面。分歧可能由來已久,而且造成的傷害也很深,但認識到我們共同的人性以及其中的複雜性,爲維繫關係提供了機會,有時甚至能嘗試解決一些更棘手的問題。

稲津提供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工具是「認可」。健康的分歧意味著要認識到:在不同情況下,誰重視什麼。稲津舉了一個殺人案的例子:一位長期遭受家暴的妻子冷血殺害了丈夫,但考慮到她曾遭受的嚴重虐待,最終法庭判了她一個較輕的罪名(第 43 頁)。爲什麼我們覺得這樣判決在道德上說得過去呢?因爲我們認識到她遭受的虐待有多可怕。法庭不是簡單地認定有沒有殺人,而是會考慮整個案情的來龍去脈。稲津指出,這種判斷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第 105 頁)。越是有爭議的話題,就越容易牽扯到人們心中價值觀的排序。也就是說,就算兩個人的價值觀差不多,也可能因爲側重點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電車難題」就是這種兩難困境的典型例子)。當我們與他人意見不合時,我們需要努力認識到各自立場背後的價值觀。我們分歧的根源是什麼?是價值觀不同?還是世界觀有差異?或者可能僅僅是在價值排序上有細微差別?世上沒有「無中生有的觀點」: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分歧,歸根結底是因爲我們看重不同的事物,或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這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

《學會表達分歧》是一本回憶錄,屬於敘事類非虛構作品。書中巧妙地穿插了許多生動的軼事和小品文,用以闡釋核心觀點。這種寫作方式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稲津論點背後的動機和推理過程。可以說,本書最具說服力的地方就是稲津本人的經歷和思考。不過,對那些只想快速掌握每個工具的讀者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稲津有時繞了些彎子,希望他能更直接地給出結論。但我相信,書中的學習指南問題一定能引發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稲津的這本書在分類上很獨特。它不是爲基督教辯護的護教學著作,也不是教導如何應對棘手情況的牧養指南,更不是試圖說服他人接受基督教真理、美好、良善的傳福音之作。這些主題都不錯,但是稲津這本書和它們都不一樣。這本書的核心在於教導大家如何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還能好好說話,好好討論。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澳大利亞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y Is It So Hard to Disagree?

Luke Isham(盧克·艾沙姆)是《指環王》和《納尼亞傳奇》的狂熱粉絲。他目前擔任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聖基爾達長老會教會(St Kilda Presbyterian Church)的牧師,偶爾會在自己的博客「後啓示錄神學」(Post-Apocalyptic Theology)上發表文章。
標籤
溝通
書評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