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工作
舊的工作方式行不通了
書評:《沒有Email的世界:過度溝通時代的深度工作法》,卡爾·紐波特 著
2024-04-25
—— Daniel Patterson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在他的書裡指出一點大家都忽視的東西:「從來沒有人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現在工作的方式是否真正有效。」

他說的對。我們現在工作的方法的確無效。紐波特說,原本不必如此。

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教授紐波特在工作和生產力領域享有盛譽。他的暢銷書《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告訴人們在一個容易分心的世界裡專注的價值。

沒有 Email 的世界:過度溝通時代的深度工作法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我們已經非常習慣由電子郵件來主導一天的工作日程,以至於很難想像還有其他的工作方式。但它們確實存在。作者兼計算機科學教授卡爾·紐波特通過多年的調查,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目前的工作方式已經不中用了。隨後他闡述了一系列修復原則和具體方法。在《沒有Email的世界》一書中,他主張在工作場所中,不要通過雜亂無章的郵件信息,而要採用明確的流程決定如何確定、分配和核查任務。每個人要做的少一些(但質量要更好一些),僱主應該積極支持並致力減少不斷增加的行政工作負擔。最重要的是,簡化重要的溝通,讓工作不再圍繞著收件箱和聊天頻道提到的零碎任務。知識行業的發展勢必要超越亢奮的 "蜂巢思維"。問題不在於沒有電子郵件的世界是否會到來(它確實會),而在於你是否能走在這一趨勢的前面。如果你是尋求競爭優勢的 CEO,如果你是堅信自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企業家,如果你是被收件箱弄得筋疲力盡的員工,《沒有Email的世界》將讓你相信,大膽變革的時機已經到來,並將指導你如何實現這些變革。

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出版,320 頁。中譯本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沒有 Email 的世界:過度溝通時代的深度工作法》是紐波特早期作品的自然延續。如果說《深度工作》是關於理解專注的力量,那麼《沒有Email的世界》則論述我們的收件箱如何損害了我們的專注力。

儘管這本書的書名提到電子郵件,但嚴格來說,它並不僅是關於電子郵件的。在這裡,「電子郵件」作爲一種速記符號,代表了一種以時刻連接爲核心的工作文化。電子郵件和 Slack 等相關工具的確是問題,但這問題的背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認爲工作的中心「是圍繞著無序、無安排的信息所推動的對話」(xvii),紐波特稱之爲「亢奮的蜂巢思維」。

見木不見林

儘管很少有讀者需要論證說明才會相信一直分心的文化是有害的,紐波特還是用了頭兩章的篇幅力舉原因。接著他在第 3 章中指出,大多數讀者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沒有人會刻意選擇這樣工作。相反,在意識到電子郵件將帶來變革性影響之前,我們就採用了這種既快速又與自然工作節奏不合拍的通信工具。

這是因爲,正如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曾經指出的,新的媒介不僅僅是爲文化增添了一些東西而已。相反,它們改變了文化:「在 1500 年印刷機發明之後,你看到的不是舊歐洲加上印刷機而已。你有了一個不同的歐洲。」同樣,紐波特指出電子郵件的功能也是如此:今天的辦公室不是 1991 年的辦公室加上一些新的通信工具罷了;「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辦公室」(258 頁)。

現代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完全忽略了這一點(101 頁)。想想那些告訴你如何提高電子郵件工作效率的標準措施吧:更好的主題行提示、能更快找到信息的歸檔系統、能更快回覆的模板。紐波特認爲,這些解決方案就像用一個更大的桶去倒漏水之船裡的水,而當務之急是修補漏洞。換句話說,紐波特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診斷,他認爲我們現在的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我相信他是對的。

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如果說本書的前半部分是診斷,那麼後半部分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處方。接下來的一些章節裡,紐波特提出了如何設計出一套新的辦公室文化的原則。所有這些原則都基於一個理念,即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保障員工集中注意力和創造價值的能力(103 頁)。

在這樣的理念主導下,公司應該設計能夠幫助員工茁壯成長的工作流程(143 頁)。紐波特肯定了排隊叫號系統和任務板工具(如 Trello)的作用,認爲它們有效幫助員工逃離收件箱的捆綁,以有利於集中精力的方式工作。同時,紐波特還提出了許多個人就可以做到的微調,即使他們所在的部門沒有這樣採取任何方式來幫助員工集中注意力。這些建議是書中最有幫助的部分。

話說到底,讀者可能會發現紐波特在前半部分的診斷比後半部分的藥方更令人滿意。你不會找到一個通往沒有Email 世界的地圖。有人可能會因此批評本書,說它沒有兌現承諾,但這樣的批評並不恰當。事實上,我們的目標從來就不是創造一個沒有電子郵件的世界,正如紐波特所承認的,這個標題不是最準確(258 頁)。不過,我們可以原諒作者和出版商沒有給書起名叫《沒有亢奮蜂巢思維的世界》,因爲這本書,除了在養蜂業之外,很少有人會注意到。

亨利·福特是本書的最終目標。正如紐波特所指出的,福特發明了現代流水線(97 頁)。最初的定製流程意味著需要 12.5 小時才能製造出一輛 T 型車,後來在裝配線上只需要 93 分鐘。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從 1908 年到 1914 年流水線發展史上的一次次嘗試。同樣,工作場所也需要創新,紐波特呼籲讀者要有「實驗和再創造的精神」(100 頁)。

他的目標是「促使人發展出一套新的戰略」(259 頁)。更重要的是,紐波特在建立一個許可機制方面的建議可能最有效果。這些機制讓讀者可以有機會考慮一下,自己是想繼續待在亢奮的蜂巢思維這個掏空靈魂的泥潭中,還是想要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

受造物,非機器

《沒有 Email 的世界》並不是一本屬靈書籍,但基督徒可以而且應該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實際上,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公司或組織中對制定結構和流程有一定發言權的人來說,我們要問一下自己,這些系統是否讓我們及周圍一同服事的同工以最有效的方式爲主做工。

紐波特建議的許多步驟都有益於基督徒的生活。畢竟,學會專注能很好地培養自制力、抵制驕傲。

同時,本書也提醒我們,正如溫德爾·貝瑞( Wendell Berry )所說,我們是受造物,而非機器。我們應該認識到人的侷限。作爲基督徒,我們能夠理解減少亢奮的蜂巢文化所帶來的疲憊和掏空,會讓人類更加繁榮。基督徒應該率先鼓勵這種變革。

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關注貫穿紐波特最近三本書的論點。簡而言之,紐波特指出了一個問題。他堅定地(正確地)指出,散漫隨性地從事知識工作,再加上不良的數字習慣,這種工作方式不能帶來平安,也不會帶來目的。但紐波特這樣做,歸根結底是在要求讀者思考怎樣才能過上有意義的滿足人生。

換句話說,紐波特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們不僅僅關於工作(這一點在他的播客中也可以看到,紐波特經常在播客中回答關於「深度生活」的問題)。這就是爲什麼我認爲他能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他寫的是工作方式,觀點很有說服力,但他的根本目標是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他指出了更加基本的問題: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嗎?

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形而上學的,甚至是宗教性的。雖然紐波特並沒有提出任何答案(他也沒有打算提出答案),但很明顯他已經考慮過這些問題。

事實上,在最近一次訪談的結尾,紐波特更明確地提出了一些存在論和形而上學的問題,看得出他很熟悉一些重要神學家的思想。紐波特將自己對這一領域的興趣歸功於他的祖父約翰·紐波特(John Newport),約翰是一位神學家,曾任美西南浸信神學院教務長。從紐波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深邃的作品背後還有更深邃的東西。作爲基督徒,我們應該渴望加入這場對話。

總而言之,《沒有 Email 的世界》的主要目的是指出我們周圍的系統已經不中用了,他指出一個尚未到來的將來,並邀請讀者現在就開始以未來的那種方式來工作。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這是基督徒經常提出的論點,也是我們能欣賞的。

我們也會大聲說出那些大家都忽視的部分。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The Way We're Working Isn't Working.

Daniel Patterson(丹尼爾·派特森)博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現在是美南浸信會倫理與宗教自由委員會(ERLC)的執行副總幹事(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標籤
生產力
注意力
紐波特
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