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荷蘭的改革宗教會在羅馬天主教會的盟友、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手中經歷了嚴重的逼迫。1561年,布萊斯(Guido de Brès,1522-1567)牧師用法語寫下了一份信仰告白作爲低地國家(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統稱——譯註)一群改革宗基督徒的護教辭,這些人組成了所謂「十字架下的教會」。今天,這份信仰告白被稱爲是《比利時信條》(the Belgic Confession)。布萊斯很可能得到了其他牧師的幫助,他們想向逼迫他們的人證明,改革宗信仰的基督徒不是叛亂者,而是信奉聖經教義的守法公民。他把這份信仰告白扔過了城堡的高牆,作爲向羅馬天主教當局見證改革宗信仰不是異端。
寫完後的第二年,布萊斯的信仰告白被寄給了國王菲利普二世,同時聲明所有簽署人都願意在所有合法的事情上服從政府,但寧可「將他們的背脊獻給鞭子,將他們的舌頭獻給刀子,將他們的嘴獻給塞子,將他們的整個身體獻給火,深知跟隨基督的人必須捨己背負他的十字架」,也不願否認信仰告白所表達的真理。
《比利時信條》是當今教會使用的最古老的改革宗信仰告白之一。它比《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早了四分之三個多世紀。在拉丁語中,"Belgica"指的是整個低地國家,包括北部和南部,今天被分爲荷蘭和比利時。
在荷蘭歸正會和其他教會使用的三項聯合信條中,《比利時信條》最不爲人所知。《海德堡教理問答》今天仍然是教導孩子的好工具,在一些改革宗教會中主日禮拜的要素之一就是誦讀該要理問答。《多特信經》因爲與阿米念主義的爭論而聞名。但《比利時信條》往往遭到忽略,儘管它是改革宗信仰的最初模式,甚至遵循今天標準改革宗系統神學的一般順序:
如果教會忽視了《比利時信條》,這是教會的損失。
該信仰告白不僅是聖經教義的寶庫,而且有時其神學也會歌唱。在列舉了上帝的屬性之後,信仰告白說神是「是眾善滿溢的源頭」(第1條)。它把上帝的創造比作「如一本絕妙的書籍。一切受造之物,無論大小,都如許多字符,引領我們思想上帝那看不見的屬性。」(第二條)
該信仰告白還強調了經典的正統教義「三位一體」,用了不少於四條的篇幅來闡述這一寶貴的教導(第八至十一條)。三位一體是我們安慰的基礎,因爲天父對我們生活的看護「使我們得到不可言喻的安慰」(第13條),在承擔罪責的聖子傷口中「我們得著各種形式的安慰」(第21條),而普世教會「是由真正的基督信徒所組成的聖會,他們都一直期盼在基督耶穌裡得享救恩,都被基督的寶血潔淨,並由聖靈使之成聖,從聖靈受印記。」(第27條)
人們可以從這一信仰告白中感受到福音派的敬虔和牧養的智慧,它既肯定了因信稱義,又肯定了因這永活的信心而行善(第24條):
假如說這種使人稱義的信心,使人疏忽敬虔與聖潔的生活,乃是大錯特錯的。相反,沒有這種信心,他們就絕不會出於對上帝的愛而做任何事,只是出於自愛或懼怕刑罰。因此,這種聖潔的信心,在人裡面不結果子是不可能的;因爲我們所說的不是虛假的信心,而是聖經中所說的「生發仁愛的信心」,就是激勵人行上帝在聖經中所吩咐的善行的信心。……所以我們做善事,不是爲了通過行善而建立功德,因爲我們能建立什麼功德呢?我們所作的善事都是因爲上帝向我們施恩,並不是我們向祂施恩,「因爲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爲要成就衪的美意。」……同時,我們並不否認上帝賞賜我們的善行,但這是因著上帝的恩典,祂給祂所賜下的諸般恩賜加上冠冕。
《比利時信條》表達了從神的話語中挖掘出來的神學,並在神的教會所受的熾烈考驗中受到鍛造。無論是信仰告白還是簽名請願,最終都沒有說服西班牙當局對新教徒採取更加寬容的態度。1567年,布萊斯成爲數千名用鮮血封印信仰的殉道者之一。然而,布萊斯的作品作爲改革宗教義一個令人信服的信條而經久不衰。
1562年,該信條被翻譯成荷蘭語後,很容易就被荷蘭的改革宗教會所接受。多特會議(1618-19年)在調整了一些文字後,通過了該信條,作爲改革宗教會所有任職者必須遵守的神學標準。但是,信條的作用遠大於簡單地要求教會職員遵守的教義。它是一份來自教會、爲教會而寫的信仰告白,經常使用「我們相信」和「我們承認」這樣的個人性語言。我向每一位基督徒推薦它,供他們閱讀和默想,並將其作爲火熱考驗中敬虔忍耐和喜樂讚美的燃料。
編注:本文是改革宗經典信條系列的一部分,其他文章(包括1571年三十九條信綱、1658年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1658年薩伏伊宣言和1689年倫敦浸信會第二公認信條)將隨後逐一發表。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olster Your Faith Under Fire: The Belgic Conf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