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中國牧師能教美國基督徒一個加爾文不能教的功課
2023-02-08
—— Hannah Nation

一位名叫王怡的中國牧師正在監獄服刑——他受到的指控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他被判處了將近十年的徒刑,在服刑期間見不到他的妻子、兒子和年邁的父母。但王怡並不是一個想當英雄的人。他只是一個懂得耶穌的恩典如何釋放了他、使他的心靈得自由來服事人和敬拜上帝這位宇宙大君王之人。

有一些我聽到正遭受著逼迫的中國家庭教會問過的問題,近年來美國的教會也在問:教會在社會中的目的是什麼?基督徒如何理解國家的權柄和宗教自由?我們最終極的效忠應該放在哪裡?

但是在這些討論中,有一種令人意外的、對於全球視野的缺乏。當代任何關於教會在世俗美國社會中角色的討論,都應該包含來自我們的文化傳統以外的視角。從身在不同處境但同樣面臨壓力的普世忠心信徒那裡,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文化近似

西方基督徒常常以爲中美文化之間差異太大,以致於美國和中國的基督徒無法互相學習。中國基督徒神學處在一個儒家或佛教的文化背景中,而美國基督徒對這些背景缺乏了解。從1950年代開始,無神論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美國教會的普通基督徒也不會像王怡這樣的家庭教會領袖那樣面臨嚴酷的逼迫。

同時,美國的新教基督徒,尤其是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會自然而然地從生活在幾個世紀之前、跟我們說不同語言的西方神學家著作中汲取養分。當然,美國福音派基督徒確實跟經歷了宗教改革的歐洲人所共同的一些東西,但在文化上,我們其實跟生活在今天的世界各地基督徒有比跟加爾文或路德更多的相近之處。

改教家們生活在工業化和數字化之前的時代。他們對我們熟悉的勞資關係和科技一無所知,更不用說互聯網、社交媒體和虛擬現實了。他們所處的也不是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他們那個年代的政府系統並不向所有的男女平等開放,他們也不像我們這樣對自由貿易和創業精神有那麼多體驗。最重要的是,改教時期的歐洲是世俗化之前的時代。改教家們不可能想像一個宗教不再是個人與社區主要身份的世界。

我不是要在這裡勸說美國基督徒不要再讀改教家們的著作。我是想要鼓勵我們考慮,我們是否跟住在北京、拉各斯(尼日利亞)或墨西哥城的基督徒有更多——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多——的共同處境、

共同體驗

美國人常常會認爲穆斯林世界跟我們所處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有誰會在觀察迪拜的社會時,看不到跟在紐約一樣的人們對財富、享樂和社會地位的渴求呢?我會很想知道福音會如何重新塑造一個阿聯酋富豪女性的價值觀——她是否還會通過物質的擁有來尋求身份認同。我也很好奇福音神學如何能應用在經歷同樣掙扎的北美富裕社區的成員身上。

西雅圖與柏林同樣是城市玄祕主義(occultism)和異教主義興盛的中心,人們同樣地尋求西方世界已經久違的跟靈界打交道的方式。值得感恩的是,我們有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方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如何處理和面對非此即彼的「排中律」以及這些曾被西方的現代性拒斥,如今卻重新在西方出現的關於靈界、祖先和醫治的能力的普遍信念。

就在本週,一名典型的、住在中國的牧師會在筆記本電腦上寫主日證道的講章,並且在寫的過程中不時查看手機上收到的信息。他使用社交媒體,而且發現社交媒體既是邪惡的泥潭,又充滿傳福音的機會。在他的會眾中,金錢和工作狂的誘惑真實而巨大。他也爲如何留住在文化邊緣中掙扎的「信二代」基督徒而糾結,眼看著他的城市裡的年輕人淪陷在色情、網癮、厭食症、虐待和對性別的困惑之中卻感覺無能爲力。他生活在一個世俗社會當中,爲如何克服人們對生命中最重要問題的漠視而掙扎。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彼此連結、瞬息萬變和城市化的世界,沒有一個地球上的城市基督徒不跟我們一樣在相同的問題上與文化角力。但是好消息是,今天,在每一個不同的處境中,我們都能找到教會信仰的表達和本土神學建設的成果。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再孤獨地經歷掙扎。

普世的基督教

在王怡於2018年12月被捕的一年前,他給他教會的弟兄姐妹寫了一封牧函,勸勉會眾爲福音的緣故活出捨己的生命,不但在成都這個城市,而且在整個世界中如此生活:

如果你們相信的那位神,只是成都市的神,祂是一個「部落神」。拉薩或好望角,那些你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就存在於你的全部生命意義之外。如果你所相信的那位上帝,只是建築業的神,祂是一個「行業神」。那就只有這個建築及其上下游產業,與你的生命意義息息相關。 

但是教會並不敬拜一個部落神或者行業神。恰恰相反,教會乃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因爲「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耶23:24)。因此,他接著說:

如果你的主人,是整個宇宙的主人,整個宇宙就都與你的生命意義息息相關。甚至,整個宇宙都是你的工作範圍。儘管你一輩子只在一個角落生活、動作、存留。但除非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有意義的。不然你那個角落,也絕不可能有意義。

換句話說,我們與全球教會擁有共同的經歷,並不只是因爲全球化。它植根於上帝的本質。對掌管全世界的上帝來說,僅僅向歷史學習是把祂的工作看得太小了。

因此,基督徒可以放眼全球及跨越時間來塑造我們的信仰,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能夠向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學習——不僅因爲我們通過現代、城市化和世俗化的社會與他們有很多共同點,而且因爲我們敬拜同一位充滿天地的上帝,祂是宇宙的君王。


譯:基甸;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Chinese Pastors Can Teach You What John Calvin Can't.

Hannah Nation(倪恩林)是中國夥伴(China Partnership)的交流與內容主任,同時擔任中國家庭教會神學中心(Center for House Church Theology)的執行總監。
標籤
文化
世俗主義
逼迫
城市事工
教會歷史
全球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