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书评
《教會:讓人看得見的福音》
2019-12-31
—— Nathan Finn

華盛頓特區國會山浸信會的主任牧師狄馬可在過去二十年間異軍突起,成爲福音派世界一位舉足輕重的牧師—神學家。雖然狄馬可著作頗豐,但是最有影響力的的作品都和教會論有關。最廣爲人知的著作莫過於《健康教會九標誌》Nine Marks of a Healthy Church,中譯本由美國麥種傳道會出版)這本極富實踐意義的教會論指南了。2007年,狄馬可也在《教會神學》(A Theology for the Church, B&H Academic, 2007)一書中貢獻了技術性很強的一章,《教會神學》是美南浸信會中得到廣泛使用的一本系統神學教科書。而我想爲大家介紹的這本《教會:讓人看得見的福音》The Church: The Gospel Made Visible,中譯本由健康教會九標誌中文事工出版)則是狄馬可對那一章的極大擴充

這本書從前言和導論開始,這兩章都是爲這本書而特別寫的。在前言中,狄馬可解釋說這本書闡述了「教會論這一重要領域相關的教義,對浸信會教會來說尤爲重要。」在更長的導論部分,狄馬可反擊了福音派中頗爲常見的論點:聖經沒有爲教會該如何運作給出很多的命令。狄馬可指出,聖經對建立教會論來說是足夠的。狄馬可同時也介紹了他的幾個重要信念,包括:會眾制教會治理、重生的人才能加入教會成員、矯正性的教會懲戒,以及多位長老共同帶領。順著這樣的方向,這本書的後續被分爲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都是根據《教會神學》中那一章的話題而來。

第一部分都是解經。狄馬可以主題而非逐卷的方式查考聖經,逐漸建立關於教會的神學主題,並且定義了教會的本質、屬性、標記、成員制和教會治理架構、教會懲戒,以及教會的目的和盼望。狄馬可解釋聖經的方式對浸信會讀者來說非常熟悉,然而來自其他傳統的基督徒則可能會在一些話題上與他有不同的見解,併發生爭論——特別是在教會治理模式和聖禮(或稱命禮)的話題上。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說,在關於教會的使命這一話題的論述上,狄馬可採用某種兩國論立場(Two Kingdom theology)。他認爲,教會原則上的宣教使命就是傳福音和培育門徒,然後讓成長成熟的基督徒去關心社會的正義和憐憫。然而也有很多教會更加正式地回應後者(社會正義和憐憫)的需要。

第二部分則是對教會論神學的歷史性回顧。雖然狄馬可主要是從浸信會的角度來寫的——也正因如此他花了一些筆墨在浸信會內部的爭議例如地域主義(Landmarkism)和主餐的方式上,這一部分的論述仍然是很有幫助的,狄馬可在這一部分中分析了歷史上圍繞著教會論、命禮、體制、懲戒、教會盟約以及認信主義等發生的爭論。雖然這部分篇幅不長,狄馬可仍然有效地向讀者介紹了基督徒中間對教會論的一些主要爭論,尤其是在浸信會和其他福音派自由教會(即非國教教會——譯註)當中常見的爭論。

第三部分大概是狄馬可最能發揮強項的地方,他回到了指導性的口氣,給出了教會論實踐上很多有幫助的指導。首先,他強調一個新教教會非常重視的觀點:教會要把注意力放在福音宣講上,同時有形教會應當在福音宣講中有一個重要的地位。然後,他開始建構浸信會的教會論,包括:重生的人才能加入成員、有規律地聚會以共同敬拜、長老帶領的會眾制,以及信而受洗是加入教會成員和領受主餐的前提。然後他挑戰了浸信會教會論中的左翼觀點,認可了互補主義的教會帶領(即弟兄帶領),也談到了相當多的實踐考量。這些內容大多和狄馬可其他教會論著作中所說的相仿。

描述與指導

《教會》一書對於認識浸信會教會論來說是一本非常有幫助的導論。可能正因爲這本書出自系統神學教科書中的一章,狄馬可在描述和指導之間達成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這本書的結構(導論、解經、歷史和實踐)讓它可以被用作教科書,也可以被用在牧師與同工的學習討論中,還可以被用在實習生項目中。非浸信會的福音派朋友們大概會拒絕狄馬可的很多結論,但那些認可教會論重要性的神學家們仍然會認同這本書的很多觀點。不過,很多認可狄馬可教會論的讀者(例如我)仍然會就他對待某些議題的想法想要與他爭論,讓我舉幾個例子:

當討論一個人受洗時間的時候,狄馬可有些前後矛盾。在這本書的前面,狄馬可說受洗應當在悔改歸主之後,而且只有一次(38頁,此爲英文版頁碼,下同)。他指出這是新約的模式。但在後面,狄馬可又說兒童的洗禮需要被延後,直到他的重生與否能夠得到清晰的確認(153-55頁),他說這是早期浸信會教會的做法。這個話題雖然敏感,但應當得到更前後一致和更豐富的解釋。

狄馬可也反對教會的多堂點(一個教會多個聚會地點或者一個地點分多個堂次)。他的這一觀點很大程度上基於對希臘文單詞「教會」(ekklesia)的解讀:一個聚會。簡單地說,狄馬可認爲,如果你有多個聚會,你就是有多個教會。當然,我認同說多堂點教會有很多牧養上的問題,但把一個教會架構僅僅因爲一個單詞的解釋而加以否定,未免太草率了。無形大公的教會也是一個ekklesia,但卻有很多聚會的實踐和地點。從這個角度來說,多堂點教會也有道理,或至少有些道理。

也有一些認同狄馬可的讀者會不同意狄馬可對教會使命的看法,或者不同意他所主張的長老帶領的會眾制,也可能會不認可他所聲稱的「合一」。但無論如何,狄馬可都是浸信會教會論一位尖銳的發言人。尤其對今天來說,教會論即便在保守的福音派圈子裡也是一個不受待見的爭議領域。狄馬可在他的浸信會朋友們中間尤爲重要,他勇敢地抗拒今天浸信會教會論中出現的一些下滑趨勢,而這些下滑是過去的奮興運動、實用主義和與世界同質化所帶來的結果。

《教會》可能是對浸信會教會論最好的一本現代導論性書籍。如果你想更多地、更豐富和更有架構地學習教會論,那麼我推薦約翰·哈麥特(John Hammett)所著的《浸信會教會的聖經根基》(Biblical Foundations for Baptist Churches, Kregel, 2005)或者《客旅與異鄉人:教會論》(Sojourners and Strangers: The Doctrine of the Church, Crossway, 2012)

編注:《教會:讓人看得見的福音》一書在九標誌事工中文網站上可免費下載。


譯/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Church。

Nathan Finn(內森·芬)博士畢業於浸信會東南神學院,是浸信會北格林維爾大學(North Greenville University)的教務長。
標籤
教會
教會論
書評
浸信會
狄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