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偉大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一起來問這個問題:「爲何上帝成了人(Cur deus homo)?」當我們從聖經中尋找答案,我們會看見基督道成肉身背後的目的是完成祂作爲神所指定中保的工作,正如《提摩太前書》2:5 所說:「因爲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爲人的基督耶穌。」聖經中確實提到過許多中保(mediators),這些中保稱謂的首字母是一個小寫的或次等的 "m" ,指的是那些站在疏遠或需要和解的兩方中間的人。但保羅在寫給提摩太時,提到的是一位獨一的中保,首字母爲大寫的"M",這位中保是在神和墮落的人之間的至高代求者。這位中保——耶穌基督既是神、又是人。
教會在早期幾個世紀裡,對於中保的職份和調解的事工的結論上,必須處理那些干擾基督中保屬性平衡的異端運動。我們這位中保既是給神和人帶來平安與和解的,也同時具有神性與人性。在《約翰福音》中,我們讀到,永恆的道,就是那位成了肉身並住在我們中間的,是三一神的第二個位格爲自己取了人性來成就我們的救贖。在第五世紀,也就是在 451 年的迦克墩會議中,教會不得不跟一個稱爲「一性論」(Monophysite)的危險異端奮戰對抗,「一性論」(monophysite)這個詞源於前綴 "mono",意爲「單一」,以及字根"phusis",意爲「本性」或「本質」。異端的猶提克派(Eutyches)教導基督在道成肉身時只有單一的本性,他稱爲「神-人的本性(theanthropic nature)」,這個神-人的本性(將神 [theos] 這個字和人 [anthropos]這個字結合在一起)給我們一位混血的救主,但經過仔細考察,會發現他既不是完全的神,也不是完全的人。一性論的異端模糊了神與人之間的區別,給我們的是一個神性化的人或人性化的神,正是在對抗這個異端的背景之下,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堅持基督擁有兩種不同的本性——神性和人性。祂是真正的人(vere homo)和真正的神(vere Deus),這兩種本性在道成肉身的奧祕裡聯合,但重要的是根據基督教正統觀點,我們認識到基督的神性是完全的神,並且人性是完全的人,所以是同一位格有兩種本性:神的和人的,完全適合成爲我們在神與人之間的中保。早期教會在 325 年的尼西亞會議就宣稱基督來「爲我們和我們的救恩成爲人」,就是說祂的使命就是要調和存在於神和人之間的隔閡。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基督作爲我們完美的中保,道成肉身不是一個神與天使之間的,或是神與像是大象或黑猩猩那樣的野蠻動物之間的聯合。所需要的和解是在神與人類之間的。在基督作爲中保和神-人的角色裡,耶穌承擔的是第二個亞當,或是聖經稱之爲「末後的亞當」的職分,祂進入一個與我們人性的認同裡面,成爲一個如同亞當一樣的人類代表。例如,保羅在他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對比了原始亞當和耶穌這位第二個亞當。在《羅馬書》5:15 節他說:「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在這裡,我們觀察到,因著原始亞當的悖逆給人類帶來災難,而基督的順服則爲信徒帶來榮耀。保羅繼續在 19 節說到:「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爲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爲義了。」亞當扮演一個中保的角色,但非常不幸地他在任務中失敗了,而這失敗被基督、神-人完美的成功所糾正了。我們在保羅後來寫給哥林多的書信中讀到這樣的話:「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林前15:45-49)
我們由此看到了基督第一次降臨的目的,道爲自己取了人的本性,道成了肉身,藉著完成神與人之間完美中保的角色來成就我們的救贖。這位新亞當成爲我們的維護者、我們的代表,祂爲我們滿足了神律法的要求,贏得了神對祂所造的人—若我們遵行祂律法—所應許的祝福。就像亞當一樣,我們在遵行律法上失敗了,但我們的中保新亞當已經爲我們完美地遵行了律法,並爲我們贏得了救贖的冠冕,這就是聖誕節喜樂的根基!
譯:楊忠道;校:JFX。原文刊載於林格尼事工網站:The Foundation for the Joy of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