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身處文化邊緣但仍然有愛
四位來自中國的牧師所教會我們的事
2019-10-17
—— Hannah Nation , EF Gregory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巡迴大使薩姆·戴爾·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今年六月說:「中國已經向信仰宣戰了。」而在最新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他向因爲信仰開除基督徒員工、關閉基督教會和逮捕教會領袖的這個國家提出抗議。

對於很多美國福音派人士來說,基督徒在中國被邊緣化這一現實是他們最大的恐懼。然而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弟兄姊妹卻在提醒我們:儘管被邊緣化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它並不能阻止神國度的推進。恆蒙保守的力量來自於聖靈,而不是來自於社會地位或者特權。

近期,我們採訪了四位中國家庭教會的牧師,詢問他們,當我們在身處邊緣的時候該如何愛我們的城市(文中出現的人名皆爲化名)。

堅持福音

只有福音的力量才能使得教會在身處文化邊緣的時候,還繼續愛著其所在的城市。受苦的呼召不會使教會變得軟弱,反而會使得教會更加有力。

在中國,儘管嚴重的迫害正崛起,但大多數時候的遭遇看起來更像是輕微騷擾。李牧師每年都會有一兩次被叫到警察局裡被問詢。

他說:「一開始,有時候你的心裡面十分緊張的,因爲他們會對你大吼大叫。然後你就被嚇到了,但是你相信福音。」當地警官會問有關教會、和其他教會之間的聯繫以及和外國人工作的問題。「他們會批評你,說:『你真的很壞。』」

遭到批判,這也是美國福音派人士常有的切身體會。美國教會對待批判的做法是極力地表現與主流文化的相關性,而李牧師的回應是尋求福音上的關聯。

他說:「我告訴警察:『我的確是一個罪人。我很壞,而且非常壞。但是神愛我,而且救了我。』」

愛你的敵人

李牧師在最後一次被叫去詢問的時候經歷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那天問詢持續到夜裡很晚,警官們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經開始給他們打電話催他們回家了。

李牧師說:「那時我很同情他們,上帝把祂的道深深地放在了我心裡,這道就是:『你應該愛你的鄰舍。他們是你的鄰舍,不是你的敵人。」因爲問詢持續到了很晚,李牧師開始對警官道歉,並且和他們說他們的難處。他開始與警官們建立關係,甚至發現有些警官的親戚也是基督徒。一個警官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去過一次教會。談話變得很友好。最後,李牧師邀請他們有機會去教會。

李牧師說:「當你遭遇迫害的時候,上帝會給你彰顯恩典,我就親身經歷過很多次。」在迫害中,恩典的福音使得基督徒能把反對逼迫者們看作鄰舍。

把教會獻給你的城市

在中國,家庭教會時常會回到這一點:愛一個城市就是給它一個教會。

張牧師說:「教會不是宣教的結果,而是宣教本身。耶穌教導我們要建立教會,不是爲了建立團契、小團體和其他東西。這些東西固然是好的,但是教會就連陰間的權勢都不能勝過她。」

李牧師和張牧師就中國植堂的重要性提出了兩點原因,同時也是適用於在美國的處境裡。

第一,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李牧師年輕的時候,80%的中國人口集中在農村地區。但是直到2018年,已經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他說:「每一天都有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裡。對於城市來說,他們是陌生人。而植堂爲他們建立了一個家。」

劉牧師生於上海,並在這個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城中成長。他說,「教會堅持宣揚福音並向人們展示如何去生活。個人主義是反福音的。教會不支持個人主義式的救贖,而是告訴人們應該怎樣過一個群體性的生活。 」

基於他們所處的遭遇被主流文化邊緣化的處境,這些牧師都堅決的表示要去人們密集居住的地方植堂。他們致力於尋找嚴峻的屬靈荒漠、並且把他們的焦點集中於在這些地方植堂,他們知道福音就是對抗個人主義和城市生活所造成的孤立。

第二,爲分裂的文化提供生命

馬克思主義破壞了大部分中國傳統,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今天,大部分中國人不再相信共產主義。其結果就是,整個國家正處在一個屬靈和文化上都虛空的關鍵時期。

「如果我們植堂建立教會,我們就會慢慢地影響文化。」張牧師說,「福音的目的不僅僅是個人得救,而且也關乎一個被福音塑造的共同體。教會可以向中國人說明:中國的希望不在於美式民主,而在於福音。」

缺乏團體、利己主義下的營利主義還有虛假的言論,這些都是當代美國人能發現的問題。正如我們的中國的弟兄姊妹所提醒我們的那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希望不是來自於文化優勢,而是來自於地方教會福音共同體。

向中國教會學習

然而,中國家庭教會所教給我們的不單單只有正面的東西。當受苦構成了教會生活的主體,人們就會將背負十架的生活替換爲一種敬虔主義的努力,想要換取別樣的救恩。

黃牧師說:「有兩種不同的方法把十字架看爲榮耀,而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律法主義。基督變成了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幾乎就像是好萊塢裡的超人,別人告訴我要模仿他。在聖經裡,確實有教導要效法基督。然而基督已經完成了救贖。我們要始終認清,他是那位救贖主,而我們則是被救贖的。」

同樣地,美國人有時候會高舉發生在中國的這些逼迫和受到逼迫的教會,但是黃牧師告訴我們不要這樣。

他說:「不要把人們當成遭受迫害下的英雄。我們不想引導人們把他們的身份和遭受迫害的經歷混爲一談。他們的身份應該是單單基於基督,不是基於遭受迫害的經歷。」

我們從中國教會學到的不應該是英雄主義。相反地,應該是教會作爲基督信仰的核心和教會的重要性(儘管教會可能被邊緣化)。

黃牧師說:「教會要經過火的試煉,但是它不會被焚燬,因爲基督也同在那火中。」


譯:Aisheng;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ove from the Margins: Lessons from 4 Pastors in China

Hannah Nation(倪恩林)是中國夥伴(China Partnership)的交流與內容主任,同時擔任中國家庭教會神學中心(Center for House Church Theology)的執行總監。
EF Gregory(EF·佐治亞)是一位妻子和三個小孩的媽媽。她和她的丈夫是洛杉磯東部、聖蓋博谷的植堂者,那裡也是世界上最充滿生機的中國移民聚居地。
標籤
宣教
逼迫
植堂
國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