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門徒小組的聊天群,有位朋友在群裡訴苦。她工作上得了個差評,教兒子如廁訓練也一點都不省心,各種壓力迎面襲來,她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很失敗。
「我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誰的期望我都達不到。」
看到她這麼說,我心裡一陣難過。那種自我懷疑和力不從心的感覺,我太熟悉了。群裡的其他姊妹很快回信息鼓勵她:「你是個很棒的媽媽,你一定可以的!」「我們都看得出你有多努力。」「沒有人是完美的,沒關係!」她們的話溫暖又充滿善意,我卻猶豫著沒有發言。
因爲我也曾經歷過這些:一方面內心有深深的羞愧感,另一方面又不斷努力想做得更好。我知道群裡姊妹肯定的話語能安慰她片刻,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治癒不了那些因爲感到欠缺、對自己不滿而帶來的傷痛。要真正面對那份深層的不滿足,她需要的不只是自己給自己加油,而是轉向聖經中的真理,從根本上得著醫治。
現代文化不停地向我們傳遞相互矛盾的信息。前一秒還在教導我們接納不完美:「你現在這樣就夠好了。」下一秒又催促我們更加努力:「相信自己,拼命奮鬥,沒有你做不到的。」即便在教會裡,我們也常把聖經金句點綴在心靈雞湯式的口號上。但這些陳詞濫調往往是精緻的謊言——充其量也不過是半真半假的安慰。
當主內的弟兄姐妹因自我懷疑而尋求幫助時,我們該怎樣真正地鼓勵他們呢?與其用空洞的肯定讓他們繼續關注自己,不如引導他們仰望神話語中那永不動搖的真理。
我的這位姊妹把自我價值建立在那些看得見的成就上:工作業績斐然、蹣跚學步的寶寶學會上廁所、家裡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在這個用行爲來衡量價值的世界裡,基督徒很容易誤以爲神的愛也取決於我們的表現。
當基督徒陷入懷疑自己價值的泥潭時,我們不必急著否認他們的缺點,或是爲他們找藉口開脫,而應當提醒他們:正是這些欠缺,才更加顯明神信實的愛。神愛我們,不是因我們配得上祂的愛,而是因爲祂憐憫我們。
我們可以引導朋友去看《詩篇》103:13-14 上的話:「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因爲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告訴朋友「你不過是塵土」,似乎很貶低她,但這恰恰是最好的消息。主知道我們生命中一切缺陷,卻依然以恩典、憐憫和恆久的愛來澆灌我們。
洋洋灑灑的讚美、連篇的心靈雞湯,只能帶來暫時的自信。只有讓朋友明白,她的價值不在於完美的表現,而在於神完美的愛,這,才是真正的鼓勵。
常有主內的姊妹來找我,她們筋疲力盡,壓力爆棚,我很想給她們支個妙招,或者給她們打氣,鼓勵她們咬咬牙,堅持下去。的確,神呼召我們要恆心忍耐,但有時,我們雖然試著鼓勵她們,卻在無意中傳遞了錯誤的信息——似乎我們應該是萬事通,獨行俠,完美控。
然而,與其告訴朋友「你一定行!」,讓她們忽視自己的侷限,不如帶她們去看神在創造中的美意。《創世記》1–2 章清楚地告訴我們,神創造了人,他們有身體,有性別,需要彼此。世界在我們耳旁低語,教唆我們要拒絕、甚至超越這些限制,可神卻宣告,這「一切都甚好」(1:31)。
很多時候,基督徒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夠好,恰恰是因爲他們忽略了神所立下的限制。他們精疲力盡,心力憔悴,因爲他們以爲自己可以一直這樣做下去,卻忘了這從來不是神爲我們這些有限受造準備的計劃。這時,我們要提醒朋友《哥林多後書》12:9 所說:「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幫助他們安心地活在神賜下的各種美好界限裡,無論是身體、心思,還是靈魂。我們可以鼓勵朋友,與其否認或抱怨人的有限,不如看到,正是這些軟弱,讓我們能更深地倚靠神的恩典。
和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姊妹談心,我發現她們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在這個崇尚個人主義和獨立自主的文化裡,連基督徒有時也會相信一個謊言:我們的成長和成就,都只能靠自己。
如果我們的鼓勵只是讓人在自己裡面尋找良善,這只會助長自義之心。真實的鼓勵是見證神信實的作爲——「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提後 2:13)。
我們可以借用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勸勉彼此建造:「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 1:6)。在群裡倒苦水的姊妹,她需要的不是「你能做到」,她需要的是一份確信,確信神早已在她生命中動工,塑造她成爲合神心意的僱員、母親、妻子、門徒。當生活的重擔讓我們招架不住時,我們要鼓勵彼此,當重擔壓頂時,神必成就祂開始的善工。
在容易遺忘真理的日子裡,神賜下教會,讓我們彼此提醒。作爲基督的身體,我們所能給予的鼓勵,遠遠勝過那些網紅、成功學書籍或播客主持的建議。世界給人的肯定,是建立在情緒與表現的流沙之上,而我們卻能用神穩如磐石般的真理彼此堅固。
分享聖經真理,不能馬上幫朋友解決問題。但藉著聖靈的大能,這些勸勉將在她們的心裡生根發芽,帶來真正的盼望,而這,是任何自我肯定的口號都無法比擬的。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at (Not) to Say When a Friend Feels Inadeq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