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鄰里間一年一度的篝火晚會如約而至。大家正在聊著開學和家庭近況,有人突然感嘆道:「最近接連聽說屬靈領袖跌倒的消息,真是令人心情沉重啊。」
這時另外一個人插嘴說:「其實想開點,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別人也會犯錯,不是挺好的嗎?相比起約拿做對事的時候,我反而和他逃避上帝時更有共鳴呢。」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新鮮。早在 300 年前,清教徒托馬斯·布魯克斯(Thomas Brooks)就告誡世人:撒但就像一頭咆哮的獅子,企圖用各種詭計引誘上帝的子民犯罪,「想要拉著所有人和自己一起墜入永恆的痛苦深淵」(參見《彼得前書》5:8)。其中一個詭計,就是讓我們美化舊約聖經中屬靈偉人的過錯,讓我們在屬靈生活中放鬆警惕。
布魯克斯指出,如果我們真想抵擋罪的誘惑,就必須認真思考聖徒們從犯罪到悔改的全過程。聖經不僅記錄了他們在道德上的失足,更展現了罪的嚴重性、它帶來的痛苦折磨、真誠悔改時的謙卑,以及最終得到繞恕時的美好。
布魯克斯針對我們對聖經中罪與悔改故事的片面理解,提出了四種應對方法。
第一種方法:講述完整的故事
我們總是記得大衛王犯下的謀殺和通姦之罪,卻往往忘記了他懇求洗淨內心時的痛哭流涕(詩 51:2);我們能理解約伯的急躁煩悶,卻很少提及他在塵土中謙卑悔改的一面(伯 42:6);我們常常拿彼得的衝動愛說話開玩笑,卻忽視了他後來痛哭流淚的深刻懺悔(路 22:62)。
布魯克斯提醒我們,聖靈在聖經中特意完整地記載了聖徒們如何陷入罪中,又是如何通過真誠的悔改重新站立。這些屬靈前輩們都曾爲自己的罪深感憂傷,完全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憐憫之下。
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只盯著犯罪的人和他們的過錯看,卻忽略了那位將罪人從罪中拯救出來的上帝。當你讀到聖經中這些聖徒的故事時,你的關注點在哪裡?讓我們把目光抬高,仰望那位引導祂子民悔改的上帝吧。
第二種方法:要看到故事的結局
大衛曾一度對罪的毒害麻木不仁,但上帝憐憫他,通過先知拿單的話讓他對罪心生憎惡(撒下 12:1-13)。使徒保羅也承認自己做了不願做的事,但他隨即爲上帝藉著基督使他擺脫罪的捆綁而歡呼感恩(羅 7:15,24-25)。
正因爲我們信靠基督,罪便不再掌控我們的身份,不再轄制我們的內心。保羅教導我們要看自己「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6:11)。雖然我們仍會犯罪,但不會以犯罪爲常態——不會心安理得地、故意地、習慣性地犯罪。因著基督復活的大能,我們獲得了新生命,也就有了新的身份(第 4 節)。
就像聖經中的聖徒們一樣,我們可能會跌倒。但關鍵是要通過真誠的悔改重新站立起來。用布魯克斯的話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爲要永遠更加親近基督」。
第三種方法:要看清罪所帶來的管教代價
並非所有的苦難都是因罪而起,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上帝愛我們、喜悅我們,祂就必會管教我們(箴 3:11-12)。正如聖經所說,管教雖然讓人痛苦,卻能結出美好的果子(來 12:11)。
看看這些例子:上帝把亞當和夏娃驅逐出伊甸園後,祂特意不讓他們接近生命樹,免得他們永遠活在被定罪的狀態中(創 3:22-23)。大衛的兒子病重時,他不住地向上帝祈求憐憫,直到孩子離世;之後他便起身去耶和華的殿中敬拜,重新找回了與神的親密關係(撒下 12:20)。當耶穌的目光投向剛剛三次不認他的彼得時,悔恨和自責像潮水般湧向彼得的心,讓他失聲痛哭(路 22:61-62)。
其實,我們和這些聖徒一樣。在沒有經歷上帝管教之前,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罪看得很輕,認爲無關緊要。我們不把聖經的教導放在心上,還希望上帝只看我們的「內心」,彷彿這樣就可以爲我們不做正確的事找藉口。我們忘記了罪的本質就是悖逆法則、不義,是出於魔鬼的作爲(約壹 3:4、8,5:17)。我們更忘記了,正是因爲我們的過犯和罪孽,基督才會被刺穿、被壓傷,像犯人一樣死在十字架上(賽 53:5;腓 2:8)。
上帝的管教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罪的可憎和救主的慈愛。因此,我們絕不能把上帝的管教和過去聖徒所犯的罪割裂開來看待。就像布魯克斯警醒我們說的:你若想和大衛一樣去犯罪,就得做好和他一樣承受苦難的準備!
第四種方法:要明白上帝記錄這些的用意
爲什麼上帝要記錄祂的聖徒們跌倒的經歷呢?當我們翻開聖經,就能看到這些真實記載的軟弱和過錯。布魯克斯認爲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防止我們被罪的重擔壓垮,這些例子提醒我們,我們並不孤單。想想看,我們不也需要知道,上帝所揀選的都是一些不完美、需要依靠祂的人嗎?當我們看到《希伯來書》第 11 章中那些信心巨人也曾跌倒失敗,難道不會感到一絲安慰嗎?這種理解糾正了那個容易讓人對罪掉以輕心的世俗觀點,引導我們走向真正的謙卑與悔改。
第二個原因是作爲警戒。布魯克斯提醒我們,上帝記錄祂兒女的失敗,絕不是爲了讓我們有恃無恐地去犯罪。恰恰相反,祂是要我們認真省察自己的內心,看清罪的可怕,從而更加緊密地依靠基督。
那麼,當我們聽到別人的失敗,是不是就該把自己的罪看作再正常不過的事呢?當然不是。聽聞聖徒們的過犯,我們應當警醒自守。我們要爲他們的罪感到痛心,仔細思考他們是如何回應的。我們看到他們流下的眼淚、經歷的管教和迫切的禱告。最後,我們見證上帝如何把榮美的冠冕戴在他們的灰燼上,彰顯祂的榮耀(賽 61:3)。我們也要記住,祂同樣能在我們身上成就這樣的事。
我們常常只講聖經中那些聖徒故事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把它們講完整。在他們的故事裡,有犯罪也有悔改,有失敗、有苦難、有軟弱,還有對上帝赦罪之恩的信靠。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在抵擋撒但的詭計時,我們既不是孤軍奮戰,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我們乃是帶著這完整的故事在心裡爭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耶穌已經戰勝了我們所犯的一切罪;這個故事宣告復活的基督就是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林前 1:30);這個故事呼召我們不要誇耀不完美的聖徒或我們的罪性,而要單單以主爲誇耀(第 31 節)。
我們的榜樣,應該是效法這些聖徒如何經歷苦難、如何悔改、如何領受赦免,而不是效法他們如何犯罪。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Don』t Use Sin in Scripture to Excuse Your Sin